【打卡中国新坐标】怒海争锋!我国压力最高深水开发井见证“中国深度”
视频:打卡中国新坐标Vlog:怒海争锋,到暗涌深渊看“神针”定海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三亚12月15日电(记者 宋宇晟)中国海油14日发布消息,“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压力最高的开发井——A12井完成钻井作业,刷新国内深水开发井压力等级纪录。对确保项目顺利投产、进一步开发深水复杂油气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A12井有多深?钻井过程中应用到哪些新技术?记者近日走访了位于海南岛东南方向约180公里处的“海洋石油982”钻井平台。
我国首个深水高压井完钻
中国海油海南分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刘书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深海一号”二期项目是我国首个深水高压井项目,A12井完钻井深超过4300米,至此,“深海一号”二期项目钻井总进尺已超过50000米,相当于6座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除了“深”之外,地层高温高压也是深水高压井的钻井难题。
“深海一号”二期部署的12口水下气井中有3口井为深水高压井,其中A12井目的作业风险最高、开发难度极大。
记者了解到,A12井地层压力达到69兆帕,相当于家用高压锅工作压力的1000倍,同时还面临138摄氏度的高温挑战。
而与上述难题相对应的是海底蕴藏的巨量资源。
据介绍,“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超千亿立方米,最大水深超过1500米,最大井深达4000米以上,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的水深最深、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海上超深水大气田。一期于2021年6月25日投产,随着二期的勘探开发,“深海一号”的天然气储量从1000亿立方米增至1500亿立方米,高峰年产量从30亿立方米增至45亿立方米,相当于海南岛2021年天然气消耗量的90%。
“漂在海上”的钻井平台
位于海底的油气资源要如何开采?这就要用到我国自主投资建造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2”钻井平台。
据介绍,平台型长104.5米,型宽70.5米,型高37.55米。它的甲板面积比一个标准的足球场还要大,垂直高度相当于一座33层高的楼房;平台上布满了钻井设备和精密仪器,光传感器的数量就达上万个。其工作水深可达到1800米;钻井深度9145米,比珠穆朗玛峰的海拔还要高;排水量40849吨,等同于一座中型航空母舰。
如此规模的平台并非固定在海底,而是“漂在海上”进行钻井。平台依靠动力定位系统及6台推进器保持稳定。
“海洋石油982”平台钻井总监代锐介绍,钻井平台中央控制室,采用了全球最先进的DP3动力定位系统,定位精度能达到0.1米,由6台主机产生4万千瓦的电力提供给6台推进器,推进器每台有3.8米大小,6台能够产生492吨的推力,7台位置分析系统实时指导推进器,进行方位和推力大小的改变,始终使钻井平台保持在井口的正上方位置。
虽然是“漂在海上”,但钻井平台的抗风能力达到16级,在10级风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正常作业。
此外,在海上打井跟陆地不太一样。代锐告诉记者,工作人员首先要将一根根的隔水管下入到海水中,用来隔开海水,便于将钻头钻杆下入到海底;而后再通过钻杆连接的钻头切割地层、破粹岩石,最终形成井眼。
全机械、自动化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深海一号”二期应用多项国产技术,其中就包括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水水下采油树。
采油树是油气开采的井口装置,也是油气井最上部的控制和调节油气生产的主要设备。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海油进口了多套水下采油树,提升了气田的开发效益,但面临设备采办周期长、价格高的问题,尤其是核心设计技术,掌握在国外技术团队手里。
为改变这种情况,深水水下采油树国产化攻关团队牵头16 家国内优秀海洋装备研发制造企业及科研院校协同,对采油树的高压密封、海水防腐、精密加工等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展开攻关,全力推进自研。最终于2021年9月完成研制,10月完成海试,次年5月成功应用,深水水下采油树完成国产化替代。
记者还在“海洋石油982”钻井平台看到,在钻井作业过程中,“深海宇航员”通过遥控水下机器人设备,可以远程进行深海勘探、水下操作等工作。记者获悉,中国海油攻克了远程控制和实时监测装备ROV(水下机器人)设计难题,也培养出了自己的人才队伍。
此外,该平台钻井作业可实现全机械、自动化操作,司钻房使用新式超高井架底座和悬空式设计,操作台犹如一体式电脑座舱,科技感十足。
刘书杰说,中国海油未来将进一步提升深水钻井的国产化、智能化水平。(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外媒:加沙南部发生爆炸 致7名以军士兵受伤
- 乌克兰全境拉响防空警报,多地传出爆炸声
- 江西赣州南康区一厂房发生火灾 暂无人员伤亡报告
- 辽宁新春戏曲晚会:名段名家齐聚展现中华传统文化
- 广州珠江再添纯电动游船 将推出春节烟花主题航班
- 联合国秘书长道路安全特使:道路安全是城市进步的风向标
- 春季踏青警惕花粉皮炎
- 北京将率先建设专精特新赋能中心 做优中小企业服务
- 吉林省力推公共资源“阳光交易”
- 【光明网评】国庆假期壮阔场景,彰显中国经济强大韧性
- 从单向帮扶到高质量的“双向奔赴” 广东汕尾把特区“搬进家”
- 文明的坐标丨“汉服之都”山东曹县
- “折叠男孩”第一次手术完成:历时7小时,效果超预期
- 学中文、看中国,在俄罗斯感受“汉语热”
-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累计撬动金融资本投资企业超千亿元
- 广西江海旅游装备和线路推介活动在南宁举行
- 全球商家共享消博会机遇 企业看好海南封关前景
- 多位美国政要悼念基辛格:世界失去了一位不知疲倦的和平倡导者
- 俄媒:俄罗斯多地发生苹果酒中毒事件 已致32人死亡
- 甲辰龙年江苏首趟跨里海中亚班列开行
- 热门推荐
-
- 内蒙古冰雪季:多元活动解锁冬日狂欢密码
-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会见王毅
- 新疆木模戳印技艺传承人: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 “两弹一星”元勋后代忆祖辈:淡泊名利,一心为国
- 纪念首演60周年 中芭将在天桥剧场连演十场《红色娘子军》
- 2023辽宁公安严打侵犯知识产权犯罪 破获案件1344起
- 长江三桥高旺互通段交通事故:货物散落一地
- 中消协提示:中小学生慎用“鼻吸能量棒”
- 加拿大政府公布新财年预算案 预估赤字规模扩大
- 无锡海东共奏“协作曲”:带动民众就近就业增收
- 以批准同黎真主党的停火协议 但称将保持行动自由
- (经济观察)特斯拉为何入局中国新型储能?
- 你需要了解的防疫小知识|消毒用品安全存放宝典
- 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中国科技馆首次推出“非遗科普周”
- 中疾控专家:本轮流感高峰在部分省份已开始下降
- 中柬媒体高层论坛暨第三届中柬文化交流论坛在金边举行
- 广州海珠湾隧道6月将实现双线贯通
- 蓝皮书称中国犯罪结构呈现明显的轻罪化趋势
- 浙江省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达71.3%
- 天津静海:持续推进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