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大国工匠|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
如何刷新全地面起重机全球记录?制造业怎么才能不被卡脖子?
我们在核心关键技术方面的创新,都是基于企业的实际生产需求,在无数失败和成功的经验积累上,一点一点磨出来的。
大家好,我是中工网评论员孟维。我为中国工人阶级发声,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说:“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就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作为在装备制造业摸爬滚打二十多年的年轻“老师傅”,我想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谈一谈我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2年,我被评为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跟我一起受到关注的,还有当时我国自主研制成功的,全球最大吨位XCA2600吨全地面起重机。
但是,生产这个庞然大物并非一帆风顺,它的超起连接装置里有一个异型螺纹,因为加工精度始终达不到要求,在测试过程中屡次断裂,这个难题成了“拦路虎”。
为此,我和攻坚小组没日没夜、反复试验、优化论证,推翻了20多种方案,终于创新研制出了一套能够精确到忽米的专用刀具。最终,用它打造出的螺纹,精度丝毫不差,成功通过了极限测试。
制造业的创新,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它一定是跟产品的实际生产需求,以及降本增效的经济要求紧密相关的,同时还要有创新的前瞻性。
大家现在看到,距离2600吨级产品面世仅仅过了一年,全地面起重机的全球新纪录,就又被我们刷新了。3000吨级产品在2023年11月已经下线交付给客户。我在攻克2600吨级产品核心加工制造难题时,研发的刀具储备创新成果,在3000吨级产品上得到了应用。目前,我们工作室创立至今,累计拥有179项创新成果,大大提高了工艺水平和工作效率。我可以自豪地说,在全地面起重机生产制造上,任何人都卡不住我们的脖子。
现在,我们国家制造业的创新环境越来越好,创新成果也越来越多,也希望有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投入其中,毕竟创新的核心关键还是在人。我期盼着制造业能加快形成成体系、成建制、原创性强的创新机制,同时发挥我们大国工匠的积极作用,带动更多的产业工人由“工”变“匠”,以创新实干为建设制造强国贡献我们的力量。
来源:中工网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第七届进博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
- 报告显示:2024年创纪录高温引发多起极端天气灾害
- 最新研究:美国孕产妇死亡率显现种族差异 黑人是白人三倍以上
- 寻访鲁迅在北京的遗迹
- “课间圈养”引热议,多地强调引导学生课间走出教室
- 国家医保局:排查虚开发票“一药双价”等问题
- “魅力上海”闪耀卢森堡 乒乓球文化延续中欧友好情谊
- 生成式AI赋能气动外形设计
- 厦门大学“嘉庚”号科考船在马来西亚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
- 丝路往事响回声——2023年新疆考古工作繁花满枝
- 10月份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加快至7.6%
- 央行发布境外来华人士数字人民币支付指南
- 第二十二届海创会在福州闭幕 多项产学研合作项目落地
- 专家学者倡议:推动中国与东盟康养领域务实合作
- 甘肃:倡全民阅读活力共建“书香陇原”
- 民调:多数美国民众预计2025年美国会出现政治冲突和经济困
- 七夕节七对新人西安华清宫体验唐宫婚典
- 香港电影《金手指》英国上映
- 2023中国(厦门)国际跨境电商展览会将实现多重升级
- 采购商快速回归 广交会成交恢复性增长
- 热门推荐
-
- 浙江乡村观察:千年古村何以拥有“国际范”?
- 上海新政加强人工智能等技能人才培养试点
- 铁路上海站单日客发量65.6万人次创新高 虹桥站有望连破纪录
- 中新健康丨贵州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部开诊运行 开展新技术409项
- 夏橙逐渐成为秭归线上鲜橙销售主要品种
- (经济观察)持续扩内需促消费需更好投资于“人”
- 国际经济观察|欧洲提振经济绕不开中国
- 图览丨数“瞰”中非友谊,这就是真正的朋友
- 紫金山天文台:星月拱门将浪漫亮相
- 第十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在厦门开幕
- 这个产业何以担此重任?
- 血肿反复出现!4岁女孩患上少见皮肤肿瘤
- 八部影片半数撤档 春节档为何出现罕见“撤档潮”
- “驴友”结伴登武当山被困 30余人彻夜成功搜救
- 元旦当天北京局集团公司共计发送旅客118.9万人次
-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观察:被推到新风口的人工智能 会“飞”吗?
- 中国海洋经济扬帆起航 驶向“深蓝”未来
- 工程机械行业展示新成果 1300多家国内外展商亮相
- 《寻找声音的女孩》用图画书向世界讲述中国儿童故事的真善美
- 海南AEO企业超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