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将在湖南举办
中新网长沙12月4日电 (张雪盈)以“智慧轨道,联通未来”为主题的2023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轨博会”)将于12月7日至10日在湖南株洲举办,包括卡特彼勒、康宁、西屋、巴斯夫等国际行业巨头在内的600余家国内外轨道交通上下游企业、机构等将亮相。
随着全球轨道交通行业变革的持续深化,行业竞争愈发激烈。中国不断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持续增强创新引领能力,构建了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动车组产品谱系,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轨道交通建设市场与完整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体系,实现了由“跟跑”“并跑”到“领跑”的重大跨越。
湖南是中国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制造基地。作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国际性专业展会,轨博会自2019年便长期落户湖南,成为湖南立足产业优势、着力打造的一个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智造力量,为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创造了更多商机。
本届博览会展期三天,完成展览面积5.4万平方米,共设置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湖南省轨道交通成果示范及未来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运营维护及设计咨询5大主题展览。国际行业巨头与中国中车、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通号等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尽锐参展,轨道交通上中下游关键环节的300余家企业带“新”参展,全馆特装展位面积达78%。
展会期间,还精心策划了“1+4+6”项活动,即1场开幕式暨世界轨道交通湘江论坛、4场平行论坛和6场配套活动,将邀请国内外轨道交通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高校院所等1200余名重要嘉宾参展参会,预计观众约6万人次。
此外,线上展暨贸易对接会将于12月6日开幕,持续到明年6月结束。其间,参展企业将通过在线展览展示、在线直播、会议论坛、新品发布、商贸预约、云接洽、商机溯源等方式,以平台精准引流对接国外客商,做到线上线下双向赋能,促成贸易成交。
“湖南轨道交通装备的‘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会上,湖南省贸促会党组书记、会长杨爱云介绍,本届轨博会国际化程度较前两届有所提高,主要体现在国际展商比例高与会议论坛活动外方代表参与度高。据了解,本届轨博会国际参展企业达65家,占比近20%,涵盖9个国家和地区,来自美国、德国的企业占外方参展商总数的70%。
湖南省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主要以株洲为核心,是中国首个千亿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据了解,株洲目前链上聚集上下游企业近400家,本地配套率达85%以上,今年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规模可突破1600亿元,是当前中国该领域产业规模最大、产业链条最完整、产业生态最完善的国家级产业集群。(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亚运之光·惠民篇|打造家门口的“健身圈” 全民共享亚运红利
-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开工建设
- 2023世界女科学家大会举行 共促科技“半边天”交流合作
- 威廉·透纳、拉斐尔前派绘画作品汇聚国家大剧院
- 先进制造业:锻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钢筋铁骨”
- 浙江省侨商会走进台州 借“侨力”加速“制造之都”转型
- 政治公关无法洗白日本核污染水排海
- 台风“山陀儿”影响台湾等地
- (乡村行,看振兴)安徽旌德:盘活“家底”,“土特产”翻出新花样
-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气象台发布道路冰雪黄色预警信号
- 不合理低价游为何禁不住 专家:大幅提高违法成本斩断灰色利益链
- 中国国家医保局:截至2023年4月追回医保资金805亿元人民币
- 哈尔滨机场春运运送旅客319.3万人次
- 探索航天与科幻融合 第三届航天国际科幻季开幕
- 广西来合铁路迎大规模清筛施工
- 【C财经】相约第七届进博会,中外展商共话中国新机遇
- 动力电池淘汰赛提前开启
- (乡村行·看振兴)内蒙古庭院“小”经济撬动乡村“大”振兴
- 哥斯达黎加中医药大学在哥获批 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
- 中国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重要引擎——专访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克雷格·艾伦
- 热门推荐
-
- 国杯战略新品国杯小酒上市发布会在成都举行
- 夏至那天 一起去看“金边日食”
- 去年哥伦比亚森林砍伐面积降至23年来最低点
- 今年春运中国铁路共发送旅客4.84亿人次 同比增39%
- 厄立特里亚媒体界人士: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树立新的里程碑
- 10月份中国制造业PMI回落至49.5%
- 澳门葡英文媒体访问团参访雄安新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国家模式动物科学中心”揭牌
- 天津高校超四成应届毕业生就业首选天津
- 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推进会在福建三明召开
-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出席莱希葬礼
- “新质生产力”等入选2024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
- 沪苏湖高铁开通运营 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5万公里
- 川渝间首开渝都马拉松专列
- 复苏“春风”吹 江西全力激活文旅市场
- 美参议员演讲遭打断,抗议者喊“中国不是我们的敌人,气候危机才是”
- 郑永年、谢丹阳等专家学者羊城共议科创赋能高质量发展
- 前5月中国南方五省区绿电绿证交易量超去年全年
- 台湾出口连续衰退 多方预测今年GDP增速难“保2”
- 航司被吐槽吃相难看,国际航班“付费选座”变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