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最新研究:朝人类-AI互动开放式文化演变迈出第一步
中新网北京11月29日电 (记者 孙自法)备受瞩目的人工智能研究应用,又迎来一项新突破。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论文称,研究人员研发出一个人工智能(AI)体(智能体),在3D模拟中,该智能体能在第一次见到的任务中实时模仿专家。
论文作者指出,该智能体能从第三人称视角实时可靠地获取来自人类搭档的知识,这项研究结果是对具身AI实现快速知识传播的一次概念验证,也是朝着人类-AI互动的开放式文化演变迈出的第一步。
该论文介绍,之前在物理模拟和现实世界机器人中已经证明了用人类数据让具身AI智能体学习新技能的效果。过去的智能体通常需要在监督下从大量第一人称的人类演示中学习,这类演示的获取既昂贵又费时。相比之下,人类本身可以通过模仿示范者,在几秒内以互动方式学会新技能,即使婴儿也有这种能力。因此,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求一种AI智能体,能从效率和隐私与人类相仿的其他个体那里进行社会化学习。
论文通讯作者、位于英国伦敦的谷歌DeepMind的Edward Hughes和同事一起,利用深度强化学习训练了一个智能体,这个智能体能在名为GoalCycle3D的物理模拟任务空间里,几分钟内发现和模仿新专家的行为,并记住所学知识。训练后,他们发现这个智能体可以在各种有挑战性的导航问题中从人类和AI专家这里快速学习,虽然它们以前从来没见过人类。
比如,这个智能体可以在包含大量障碍的复杂地形中穿梭。该方法的一个关键是一种新形式的自动化课程,该课程结合了示范者的阶段性遮蔽以及任务难度的逐步升级。研究人员发现,这个智能体的个体神经元是可解释的,而且能同时编码物理信息和社会信息。
论文作者总结表示,这项研究结果为 AI领域和文化演化心理学之间的密切互动奠定了基础。他们认为,AI从业者可从人类社会学习中汲取灵感,构建出适应当下人类伙伴的具身智能体,并保护好隐私。此外,能社会学习的AI智能体或为研究人类文化能力发展提供新的建模工具。(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经济随笔丨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带来这几条深刻启示
- 中越边境上的首个高铁春运:临近收官旅客仍络绎不绝
- 《杨振宁:百年科学之路》纪录片在北京首映 很多珍贵史料首次公开
- 国际识局:“屈辱外交”批评声中,尹锡悦开启访日行
- 报告:全球数字经济持续发展 中国数字市场位列第二
- 健康江西行:擦亮热敏灸中医新名片 让热敏灸惠及更多老百姓
- 日本一火车站发生袭击事件 两名乘客被推下站台
- 2023年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在北京启动
- 中国考古发掘迄今楚国最高等级墓葬
- 2022中国黄山书会开幕 现场展销20余万种图书
- 古韵焕新生,南京千年古巷熙南里何以“弄潮”?
- 特写:因为“一张照”,爱上一座城
- 青海玉树州杂多县发生5.5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湖南汉寿警方通报一起持刀行凶事件: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
- “早阳早解脱”成立吗?
- 广州计划年内筹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1万套
- 铁路上海站国庆运输四天累计发送旅客超230万人次 预计当日发送旅客59.5万人次
- 莫言:鳄鱼凶猛,大象慈悲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福建福安举办连家船民上岸节:展现搬迁上岸的美好生活
- 全球@中国|外媒期待“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将成全球外交领域重要盛会
- 热门推荐
-
- (聚焦中非合作)专访北京外国语大学非洲学院院长李洪峰:用语言铺路促中非民心相通
- 中国终止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相关葡萄酒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
- 《青海省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试行)》落地 首批奖励兑现
- 中新健康丨奥运冠军“盖肚脐”引关注 专家:脐通百脉 脐贴亦有良效
- 自然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 江南华南等地有强降雨天气 西北地区多降水天气
- 外国网红看海南 | 跟着意大利摄影师寻找“中国最美渔村” 感受北纬18度的热带风情
- 上半年中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49亿元 同比增长6.9%
- 第九次中俄财长对话联合声明
- 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 已有9人遇难
- 2023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研报告发布
- 杭城“第一桂”开花,满城飘香还会远吗
- 孩子睡觉张口呼吸 封口贴能用吗?
- 中国援助阿富汗首批紧急人道主义物资交接仪式在阿举行
- 德国汽车冲撞事件已致4死200余伤!最新情况汇总
- 2023年十大语文差错公布 这些字词你了解多少?
- 李稻葵驳“中国产能过剩论”:像业余观众看专业运动员
- 英语歌1980年以来有何变化?最新研究称歌词变得更简单和重复
- 湖北宜昌首开中老国际货运列车
- 打破新就业形态发展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