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若羌红枣”缘何成为“全国百强”?
中新网乌鲁木齐11月28日电(潘琦)近日,2023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声誉评价榜出炉。新疆共有4个地理标志农产品登上全国百强榜。其中,“若羌红枣”排名第30位。
品牌声誉是消费者、大众媒体、社交平台等对于品牌产品的感知以及对产品的好感评价。2023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声誉评价,共有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471个地标公用品牌入围。
“若羌红枣”缘何成为“全国百强”?近日,记者走访“中国红枣之乡”新疆若羌,寻找答案。
“从无心插柳到硕果满枝”
若羌曾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东西方贸易的往来要塞,被史料提及却神秘消失的楼兰古国就位于其境内。千百年后,令人没想到的是,红枣成了这座小城的另一张名片。
眼下,新疆若羌县23.38万亩红枣采收工作接近尾声,进入购销高峰。若羌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春诚表示,今年,客商云集,红枣还未下树便已销售一空,又是丰收的一年。
若羌县处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库姆塔格沙漠之间,是世界同纬度最干旱的地区之一。“二十年前,这样的丰收是不敢想的”。满眼黄沙与穷困,灼人的热气浮散在浩渺的大地上,但这样的艰难也未能够阻挡若羌人求富的脚步。
自2000年开始,新疆若羌县找到了突围沙漠包夹的办法,迈出了惊艳蜕变的第一步。
“沙尘暴、倒春寒总是对着若羌‘虎视眈眈’,不时侵扰,致使传统农业经常遭受沉重打击,种植物需多次播种才能确保产出,简单说来,就是种什么都不容易活。”李春诚说。
日居月诸,当地农民发现,唯有枣树特立独行,面对不利气候依旧开花结果、长势不衰。若羌县吾塔木乡枣农赵连斌有着22年的红枣种植经验。他告诉记者,红枣素有“铁杆庄稼”之称,具有耐旱、耐涝、耐贫瘠、耐盐碱的特性。一般的果树花期都在4月,而枣树的花期在5-8月,萌芽较晚,成功躲开了“袭击”。
2000年,若羌从河南新郑引进了红枣苗20万余株,2001年以来,若羌县确立了“红枣产业发展战略”,在此后的几年间,当地群众挥锨舞镐,在沙漠的边缘种下了一片片“枣海”。从无心插柳到硕果满枝,红枣已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
在红枣产业的强势带动下,若羌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领跑西部县(市),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56元。此前,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发布,若羌红枣2022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37.76亿元。
红枣种植机械化水平“遥遥领先”
在若羌万亩红枣示范基地中,记者注意到,枣林中竖立着一台小巧的物联网设备,铁杆插入土里,杆上挂着一台白色仪器。这是今年7月刚刚上岗的“物联网监测设备”。
此设备配有杀虫灯、病虫害监测系统、土壤墒情监测站等。赵连斌告诉记者,这下枣园有了“保镖”,可以通过手机实时了解田间地头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降水量、虫情虫害等一系列情况。“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劳将渐行渐远了。”
目前,他的枣园还使用了电动修枝剪、开沟施肥机、弥雾机、收获机等。看着收获机,将一颗颗饱满紧致的红枣卷入“腹中”,粒粒归仓,赵连斌笑上眉梢:“这效率太高了,以往,当地红枣采收主要依靠人工敲打捡拾,捡枣‘神器’收获机既是吸尘器也是吹风机,每人每天可收400-500公斤红枣,省心省力。”
“你看,每箱红枣都贴有二维码,只要扫一下码,就能了解红枣来自哪个村、哪个枣园”。记者从若羌县农业农村局获悉,2023年,若羌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红枣信息大数据中心建设工作启动,通过建立覆盖全县红枣产业的基础数据库,让每一颗红枣都有“身份证”。
若羌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指着数据平台上显示的二维码介绍说,客户扫码就可以追溯红枣的来源,了解红枣的种植全过程,吃着很放心。
有了科技加持,若羌红枣种植逐步实现从“经验种植”到“智能种植”转变。
深加工产品“蹿红” 热销北上广
尽管产业热度持续攀升,若羌跟全国大部分传统优势农业产区一样,仍面临提振红枣品牌活力、升级红枣产业链的需求。
李春诚表示,当地枣农和企业都在都在积极找寻新的生财之路。为了实现“卖原料”到“卖产品”的转变,若羌瞄准了产业深加工。
羌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产品展示厅里,公司负责人张虽线拿起刚下线的枣醋,一边邀请游客品尝,一边推介展示的红枣深加工产品。
“1吨红枣能酿出4吨枣醋。”该公司每年收购3000吨红枣,除销售部分加工原枣外,还生产3000吨枣醋,附加值是红枣原枣的4倍。
为酿出高品质的红枣醋,张虽线先后在山西醋文化博物馆和一些醋加工厂学习酿造工艺。2022年,投入800万元引进了一条日产30吨以上的全自动标准化红枣醋、红枣饮料加工生产线。
记者在现场看见了5款精致的红枣醋保健品礼盒,询问得知,目前,产品主要销往河南、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供不应求。
推开红枣酒酿造生产车间大门,酒气蒸腾,清新甘洌的香味扑鼻而来。新疆枣乡源酒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负责人徐强说,公司建有年产红枣原浆酒500吨的现代化厂房,目前,企业生产各类红枣系列酒10款,主要在疆内市场销售。“今年我们还引进了新的设备,产品也在不断地进行升级改造。我们希望今年能打开疆外市场,让更多人知道若羌的红枣酒。”
目前,若羌有初加工企业10家,深加工企业5家。主要制作枣醋、枣泥、枣酒、枣糕,形成了产后净化、分类分级、烘干、保鲜、包装、储存、期货交割等多环节产业链。“相信随着悦耳驼铃声的再次响起,若羌红枣会‘摇身一变’,带来更多新的甜蜜。”李春诚说。(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那些事儿】外媒:中国经济韧性和吸引力不减 2024年将进一步复苏
- 聚焦穿越周期 2024光伏行业年度大会在四川宜宾开幕
- “青瓷百咏”花开杭州 百件诗书画印瓷一展非遗魅力
- 超5万只南迁候鸟“歇脚”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周鸿祎:做安全是一条“负重前行”的道路 三六零义无反顾加大投入
- 用心“理解”儿童
- 天津:将符合条件的中药饮片等纳入市医保支付范围
- 无意识的6个小习惯,正在悄悄伤害你的膝关节!丨世界关节炎日
- 最快5天全部到位! 甘肃已转运活动板房52批2366套
- 《我是刑警》大火,短视频平台现“周克华情人”?辩护律师:应该是蹭流量的
- (新春走基层)浙江宁海湾上演“寻龙记”市民游客争相“讨龙彩”
- 上半年杭州国际仲裁院涉外及涉港澳台仲裁案件同比增长44%
- 北京已打造多个“城市更新+花园城市”示范项目
- 一首闽语唱童谣,唱遍泉州世遗点
-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严厉驳斥北约对中国的不实指责
- 探访雅尼国家湿地公园:534种野生植物、234种野生动物分布于此
- 美国西雅图一餐厅3年遭23次非法闯入 老板对市政府失去信心
- 土总统:强震已致35148人死亡 系土史上死亡人数最多地震
- 海外华文媒体采风团走进浙江永康 探寻中国职教发展
- 台青寻访“新三孔”:感受儒家文化的现代传承
- 热门推荐
-
- 东西问·中外对话|金砖合作机制令全球南方看到了另一种选择
- “夜市+求职” 江西南昌“花式”招聘多举措稳就业助创业
- 海南岛内三大机场春运期间加班超过2200架次
- 如何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 音乐剧《理想之城》在京首演 讲述建筑行业奋斗故事
- 新疆巴音郭楞州尉犁县发生3.6级地震 震源深度13千米
- 多名00后干部履新,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引关注
- 海内外“未来项目”沪上“交锋” 2023全球“未来产业之星”大赛复赛启动
- 国之重器“天骅”船完成限高改造 首次进入内河施工
- 驻巴中企纳贤:“黄金50年”里的畅想曲
- 暑期全国演出超11万场 票房收入破百亿
- 如何正确处理儿童青少年牙外伤?专家:尽量找到断齿粘结修复
- 加拿大任命驻日大使为印太地区特使
- 第十九届世界漫画大会本月举行 全球2931件漫画作品参展
- 《独行月球》北京首映 “沈马”组合时隔7年再合作剧情长片
- 泡面高端化当向何处突围
- 锦绣中国年|千年晋祠里的“年味”:“寻龙” 舞龙 赏民俗
-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黑龙江:破解让“冷资源”持续“发热”的行动密码
- 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6.1级地震 福建沿海多地震感明显
- 沧榆高速山西段大巴撞上隧道壁 5人死亡3人重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