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纺织有“智慧”——河北高阳毛巾纺织产业集群建设调查
走在河北保定高阳县城街道上,道路两旁随处可见纺织企业牌匾,彰显着这座冀中平原县城与纺织的密切联系。有着400余年纺织史的高阳,继获得“中国纺织之乡”“中国毛巾·毛毯名城”“中国家纺(毛巾)研发基地”等名片后,其毛巾纺织产业集群入选2023年度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2022年底产值达530亿元。近日,本报记者通过实地调查,看高阳县如何推进融通发展,构建特色鲜明、结构优化、规模较大、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的毛巾纺织产业集群。
智能生产
洗手消毒,戴好头套,穿上鞋套,穿过风淋室,一系列准备工作完成后,记者走进河北宏润新型面料有限公司无纺布生产现场,高大宽敞的钢架结构厂房中,一条70余米长的现代化、智能化生产线映入眼帘。伴随着机器运转发出的“隆隆”声,纤维在经过开清、梳理、水刺、烘干、卷绕等工序处理后,变成一卷卷水刺非织造无纺布,整个生产流程全部自动化操作。
“这是今年新上的设备,生产的高端水刺非织造无纺布没有传统的织造过程,是将纤维原料梳理后,由高压微细水流刺结而成,柔软透气,耐腐防菌,吸水性低,广泛应用于医疗、建筑等领域。”生产线负责人李春苗边走边介绍,生产线依托5G、大数据、物联网、3D数字建模等技术,构建可视化MES管理系统,实现订单、工艺、质量、设备、能耗等的一体化和可视化管理,年生产能力是普通生产线的3倍。
随后,记者又来到高阳县保定图强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了车间管理的信息化、柔性化和智能化。“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平台自动排产、计划生成、任务下达和工资核算由一屏呈现,一指下令,‘傻瓜式’操作。”公司经理韩伟说,车间数字化改造后,人均日产水平从1100元提高到1300元,产品升级周期缩短12%,产品不良品率降低7%,单位产值能耗降低4%。
高阳县上线了毛巾纺织集群数字化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数字链接全产业链,实现集群产供销一体化协同协作,目前共上线企业300多家,深度合作企业200多家,链接企业产能设备1.5万台、成品库存41.91亿件;推进企业数字化车间改造,建成4个省级数字化车间,引入企业数字化业务信息系统,生产效率提升20%,运营成本降低15%。
“数字化转型让传统纺织业脱胎换骨,实现了对生产设备运行状态的全程监控,提高了企业运转效率和企业间协同效率,降低了原料采购成本,拓宽了销售渠道。”高阳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胡常路说。
生态印染
高阳县紧邻雄安新区,地处白洋淀上游,是雄安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纺织业的印染环节会产生大量污水,要生存发展,首先得解决环保问题。
在河北宏润新型面料有限公司印染车间,宽敞干净的厂房内,一排排染色机正在有序工作,随着机器的“嗡嗡”声,纯色棉布经过预处理后进入下一道工序,整个车间看不见污水,闻不到异味。
“是不是和想象中的纺织印染不一样?”厂区负责人王志恒说,现在染色机里使用的水全部来自循环经济园区内的污水处理厂,是深度处理后的再生水。使用再生水不但节约水资源,而且由于水质相对稳定,产品着色效果更好。
近年来,高阳县加大污水处理力度,从2008年开始经过三次提升改造,建成了目前河北省最大的县级污水处理厂。“现在厂区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26万吨,转化再生水6万吨,实现了纺织企业污水和城区居民生活污水同步处理,出水水质达到大清河流域排放标准,确保不让一滴污水流入白洋淀。”污水处理厂负责人边立坡从设备中接出一杯水,水质清澈,没有异味。
“我们通过超滤和反渗透技术,把污水中的悬浮物等杂质去除掉,转化为再生水,然后通过管道输送给本地的印染企业,不仅实现了水的循环利用,每年还可节省地下水近2000万吨。”边立坡说,依托再生水技术,高阳县实现了工业用地下水零开采,印染废水零污染及污水零排放。
目前,高阳县建成了纺织印染、污水处理、热能回收、再生水利用、集中供热、余热发电、渣灰制砖“七位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今年将42家印染企业迁入循环经济园区。“园区采取供地自建厂房+租购标准化厂房+污水统一预处理的模式,打造生态印染产业园,建立统一管理运营、统一规范监测、统一智慧管控的数字化平台。”高阳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时毅恒介绍,目前园区整合印染企业产能42.3万吨,产值可达21.63亿元,实现了绿色发展。
产销成链
记者采访时,正值“双11”前后。在高阳县三利集团毛巾项目部电商仓储中心内,接单、打单、拣货、复核、打包、称重、发货……工作人员正在分拣商品,整装待发的货物码放整齐,忙碌的快递车来来往往。“我们在京东、天猫、拼多多等平台开设了店铺30多家,产品涉及毛巾浴巾、床上用品、婴童系列产品等,同时开展直播带货业务。”三利集团毛巾项目部负责人邓章强说。
随着信息化和品牌化发展,高阳毛巾纺织产业从线下生产端向线上销售端延伸,加快发展电商创业孵化基地,为入驻基地的企业提供基础设施、电商培训、创业辅导、法律咨询、仓储物流等服务。“以县内三家创业辅导基地为载体,全县共孵化电商企业200多家。目前全县共有淘宝镇3个,淘宝村5个,电商店铺5000余个,有3000余家厂商开展直播带货业务,纺织产品线上月销量达1600万多件。近1100家纺织企业建立了营销网站,近百家外贸出口企业在境外建立了销售平台。”高阳县商务局局长董峰说。
高阳县还注重打造完整安全、配套度高的产业体系,形成了链条全、规模大、品类多的毛巾纺织产业集群,构建了集“纺纱、织造、印染、后整、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拥有从纺织原材料、织机、配件供应到设计研发、质量检测、物流配送的配套体系,产业链配套率达89%。“上游龙头企业宏润公司向高端纱线面料延伸,为集群保障原材料供应。高阳纺织商贸城、众旺跨境电商孵化基地等为企业提供原材料和成品的集中采销服务。”胡常路说。
目前,高阳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毛巾生产基地,拥有纺织企业上千家,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20家,规上企业116家。有纺织专业村158个,各类纺织机械3万余台(套)。拥有全国最大的毛巾专业批发市场——高阳纺织商贸城,年产“三巾”35万吨、毛毯2600万条,全国市场占有率达40%。
“我们聚焦打造千亿元级纺织产业集群目标,坚持数字赋能、场景应用、院地合作、科研攻关,全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县域标杆。”高阳县委书记蒋东方说。(经济日报记者 王胜强)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突发!乌克兰多个城市传出爆炸声
- 贵州一网点开出双色球6.8亿巨奖
- “青春之城”何以常青 浙江上虞诠释近悦远来
- 国家统计局:2024年全国夏粮获得丰收
- 韩乐天世界塔打造圣诞小镇“夏洛特村”
- (寻味中华|非遗)弦声续流水,山外遇知音
- 平安健康臧珞琦:将ESG融入企业发展战略 为健康中国持续创造价值
- 新研究称喝咖啡有助保护肝脏
- 中公教育宣布转型“就业与再就业服务提供商”
- 日本核监管机构对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设备进行使用前检查
- 印尼一辆巴士坠入峡谷致3死26伤
- 迷雾剧场三年坐稳悬疑最强厂牌
- 新冠变异株KP.2来了,专家:不会引起明显疫情高峰
- “真金白银”惠企惠民 外媒关注中国“两新”政策显效发力
- 各地多措并举为高校毕业生拓岗位、促就业
- “青春回眸·霍童溪诗会”在福建宁德举办
- “特朗普的幽灵”让北约国家恐慌
- 重庆力争2024年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
- 云南和浙江联动讲述一“抹”茶山绿的故事丨茶香中国 人在草木间②
- 中越米轨国际铁路中亚班列累计开行超4000列
- 热门推荐
-
- 天津首个110千伏“光伏电站自配储能”项目并网投运
- 开掘家庭群像剧新范式 电视剧《烟火人家》研讨会举办
- 墨西哥一当选市长遭枪击身亡 原定于10月就职
- 古城藏珍 滕韵绵长
- 黑龙江省AEO企业增至31家
- 湖北发布高温红色预警 部分地区将超过40℃
- 防控近视,需要多方努力
- 特写:中国漫瀚调“嵌”入百老汇音乐剧的11分钟
- 法国好物摆上宁波货架 双向奔赴带火经贸合作
- 古人的年夜饭,年轻人先举杯
- 数字贸易为全球经贸合作注入新动能
- 专访《企业强人》监制罗永贤:大胆的“新”与不变的“核”
- “天下第一道班”——风雪唐古拉山上的灯塔
- 铁路上海站2025年春运预计发送旅客超1600万人次
- 敦煌艺术展“常展常新”:从佛教艺术到壁画里的“人间万象”
- 第四期“春蕾梦想成长营”在北京举办
- 国内首套医学整合课程数字教材在渝发布
- (乡村行·看振兴)“中国食用菌之都”福建古田:小菌菇,成百姓增收致富的“幸福之花”
- 自动驾驶汽车、人形机器人、低空智能运载工具或成为人工智能“新三样”
- 建设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接受媒体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