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动力
【专家视点】
作者:刘志林(宁夏大学前沿交叉学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副教授)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鼓励依托工业生产场所、生产工艺和工业遗产开展工业旅游,建设一批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不久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新一批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作为一种新型旅游业态,工业旅游通过将废弃工业遗产(遗址)转化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供给,传承区域历史文化,为区域发展赋予新内涵。
发展工业旅游会产生多层面的效应。工业旅游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带来直接经济收益,为当地商业和服务业创造更多机会,还丰富了游客消费体验。工业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废弃工业区域的生态修复和改善,通过改造老工业基地,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互动双赢。这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工业旅游也为区域历史文化传承和展示提供了新平台,通过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区域独特的历史文化得以弘扬。这不仅有助于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还提升了区域文化软实力,增强了文化认同感。
工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发挥区域协同效应,需采取综合性策略。通过制定明确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确保老工业基地得到有效保护并进行巧妙利用。同时,挖掘与工业相关的旅游资源,包括历史建筑、生产过程展示和工艺制作体验等,以满足游客对工业领域的兴趣和消费需求。
实现工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比如,针对废弃工业区域,在生态修复方面,通过规划和绿化等提升工业区环境质量,使工业旅游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确保老工业基地的环境符合旅游需求,为后续发展创造条件。在产业链深度融合方面,建立工业与旅游业的产业链机制,促使工业主题文化产品、工艺品制作和特色餐饮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互相支持的产业链。在文化挖掘方面,注重对工业文化的传承,通过展览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介绍工业发展历程,吸引游客深度参与,实现文化与旅游的良性互动。
同时,通过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工业旅游,参与相关产业,实现共享发展。在深入调研、倾听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支持工业旅游发展的政策,包括激励措施和财政资金支持,建立政府、企业、社区等多方协作机制,形成助推合力。这些措施有利于实现工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和动力。
《光明日报》(2023年11月23日 05版)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量子钻石解除电动汽车“心病” 各国争抢量子钻石高地
- 新疆阿克苏市社火表演“闹”新春
- 上万零件100%合格,盾构“双子星”助力交通强国建设
- 中国驻柬埔寨大使王文天:澜湄合作为中柬务实合作增添强劲动力和活力
- 李锦记酱料捐赠100万元 驰援西藏日喀则地震灾区
- 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设置人工智能主题日 将发布一批重磅成果
- 中日合作特展亮相清华艺博 勾勒中日文明交流图景
- 我国再添四项人类非遗代表作(新时代画卷)
- 江门海关查获一批大麻制品
- 住建部: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
- 天津东丽区发生一起两车追尾起火事故 导致1人死亡37人轻伤
- 盒马受邀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展示中国企业的气候行动实践
- 中新人物丨刘端端:二皇子的“先秦淑女步”,得这么走
- “双台风”已致菲律宾2人死亡 超41.8万人受灾
- 宠物月饼走俏“它经济”正热 “毛孩子”也过团圆节
- (新春见闻)网上年货节火热 特色商品受“Z世代”青睐
- 东航发布“空港通” 连接上海航空港枢纽门户高效中转、免费快速直达
-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银行可能会进一步收紧放贷标准
- 中国南方航空7月新开多条中国至泰国直飞航线
- 新疆新年首匹汗血马诞生
- 热门推荐
-
- “科技”赋能 内蒙古考古取得古代人骨DNA等多项重要成果
- 多部门:鼓励限购城市放宽车辆购买限制 增发购车指标
- 莫让寒假手工作业火了“代做生意”
- 马来西亚林氏宗亲千里返闽祭祖 推介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
- 辽宁海警局查获一起海上走私案 查扣象拔蚌1.5万余公斤
- 加拿大宣布追加对俄制裁 对乌援助总价值已逾97亿加元
- 国际识局:日本这场选举,执政党大败!岸田政权“站在悬崖边”?
- 日本多条新干线因地震停运 石川县观测到1.2米高海啸
- 超声科医生用探头辨真疾:不敢漏掉任何可疑的点
- 我国“6轴7廊8通道”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已基本成形
- 新增三个站点 重庆启运港退税试点由水路扩大到陆路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做好汛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 云南签发首份出口菲律宾RCEP原产地证书
- 山西临汾:准“90后”青年白冰的“上山”路
- “全国音乐艺术院校校长论坛”共话人才培养和传承创新
- 国家发改委:今年国债资金支持设备更新项目总投资近8000亿元
- 中新教育|西湖大学牵手南方医科大学 联合培养医学人才
- 珠江委加强小水电生态流量监管
- 雄安新区发布首批54项“免申即享”政策申报清单
- “村晚”正成为乡村最灿烂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