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直播带货虚假火爆现象 既要“放活”更要“管好”
治理直播带货虚假火爆现象
直播带货已成为拉动我国零售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但部分主播雇佣水军制造爆款、抢单假象,诱导消费者购买,涉案金额巨大,扰乱正常经营秩序。日前,多地警方严厉打击相关乱象,有力规范了行业发展。对直播带货这一新兴销售模式,既要“放活”,更要“管好”。
直播带货能够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促进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紧密衔接。在数字经济时代,许多企业、产品借助直播“出圈”,既增强了消费者参与感和互动性,又提升了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用户忠诚度。
说起直播带货,人们自然会联想到“网红”。“网红”之所以具备带货功能,一方面是通过“网红”通俗易懂的介绍,将产品特点与消费者实际需求相结合,消弭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信息差,有助于打破产品销售中的信息壁垒。另一方面则是“网红”自带流量,引导网民对其推介的产品进行关注和购买。
但在利润驱使下,一些机构和个人在利用“网红”直播带货时,进行虚假宣传、售卖伪劣商品,甚至雇佣网络水军、诱导消费者购买产品。这些行为从短期看会危害消费环境,损害消费者利益;从长远看,将透支消费者信心,影响直播电商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对直播带货这种新消费模式而言,需辩证处理“放活”与“管住”的关系。除了以包容姿态鼓励新业态生长,也要及时掐灭发展中出现的不良苗头,对消费者反映强烈的问题予以坚决查处。如强化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方面的信息共享与协作联动,加大对不正当竞争和侵权行为,尤其是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的监管和惩处力度。要健全新型消费领域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针对网络水军、大数据“杀熟”、泄露隐私等方面可能存在的侵权行为,加快推进智慧监管,提升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和协作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稳定投资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对消费市场发展的预期,为各类经营主体创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与要素供给,特别是为新兴经济领域的中小微企业厚植成长土壤,充分释放新业态新模式的活力与潜力。
(经济日报 李彦臻)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小学“作业熔断”,别变成自己糊弄自己
- 成都持续发力人工智能产业
- 又一个!英媒:波兰、匈牙利后,斯洛伐克将暂停进口乌克兰谷物等食品
- 交通运输部:前三季度交通运输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 11月份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 医院开出2.3万元中药处方背后有无猫腻
- 广交会展馆四期项目会议中心区域正式投用
- 苏纳克就任英国首相后,将首次访问华盛顿
- “99%骆驼奶没骆驼基因”惊醒“小众奶”粉丝
- 今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将保持千亿投资强度
- 8月亚洲制造业延续平稳增长趋势 PMI升至50.7%
- 海口中学学生钟正获国际化学奥赛金牌:勤奋喜思、善于总结
- 韩国汇率波动加剧引航空业关注 韩国内航班正常运营
- 翟惠生:应从新闻传播等角度理解品牌、认识品牌
- 台湾大学生走进浙江金华 以歌会友促进交流
- 洛阳多元助企 民营经济贡献62.3%地区生产总值
- 假期想出门露营野餐排名第一 露营不是那么简单!
- 福建提升防台风应急响应为Ⅲ级
- 为“是以中国”作答 《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启播
- 俄乌冲突升级一周年 | 难觅的和平
- 热门推荐
-
- 西湖网红打卡地 “西湖志愿者”来守护
- 两会大家谈丨戏曲DNA觉醒,离不开年轻人
- 新疆轮台县首届白杏文化旅游节开幕
- 又到哮喘发作高峰期 @家长们 注意预防这类孩子的呼吸道感染
- 亚信秘书处举办自行车骑行活动:推进环保、人文领域信任团结
- 开启智慧出行新篇章 华为乾崑VPD泊车代驾首个商用试点于深圳机场正式发布
- 大学录取通知书出错警示了什么
- 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累计供水超3000万吨
- 加纳首都正式成为2023年“世界图书之都”
- 房山区晒出2023年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成绩单
- 报告显示:2023年暑期年轻群体回归演出市场占比持平2019年
- 西藏电力投入4.51亿元 完成13.38万户转供电用户改造
- 官方回应“可可西里网红狼被大货车不慎压死”
- 上海市民穿越时空沉浸式探秘“巴黎圣母院”
- 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探讨中医发展:前景是守正创新
- 青岛和黑龙江联动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地方经贸合作
- 广西北部湾港建设蹄疾步稳 两个15万吨级泊位主体完工
- 北京孔庙纪念孔子诞辰2574周年 百余名大学生演绎祭孔大典
- 2024中国文化有多出圈
- 贵广高铁开通运营十周年 奏响山乡“幸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