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进博会)进博会给长三角带来了什么?
中新社上海11月12日电 题:进博会给长三角带来了什么?
作者 王潇婧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近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圆满落下帷幕。6天内,154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嘉宾,3400余家参展商和近41万名专业观众,750多个交易采购团,在这场一年一度的全球经贸盛会中同频共振、共谋发展。
作为全球贸易发展史上的创举,2018年,首届进博会在上海举行。同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5年来,进博会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在长三角区域进一步放大。而本届进博会又为长三角带来了什么?
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长三角区域是中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借力进博会,长三角各地携手共进,让中国“朋友圈”持续扩大。在这场“中国搭台,世界合唱”的盛会中,长三角各地企业交流、洽谈、签单、合作,主动走向世界经济大舞台,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一个个大手笔、大订单正在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开放“最强音”。
据安徽省商务厅统计,前五届进博会,该省累计组织10700余家采购单位、3.43万余名人员参会,累计采购成交金额99.87亿美元、吸引投资超488亿元(人民币,下同),涵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本届进博会上,投资安徽行(上海)恳谈会共促成签约项目27个,投资总额约327亿元,涉及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多个行业。
作为外贸大省,浙江组建的“买手团”与来自美国、法国、瑞士、泰国的供应商签约,并在浙江省交易团进口采购集中签约式上,达成意向成交154.2亿元,在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扩大进口中展现担当。
尖端设备、进口农产品、工业零部件……江苏采购商步履不停、下单不断。一些中小企业的“买手”根据产业趋势、市场需求等动态,遴选“全球尖货”,与全球品牌建立联系,让“采购订单”变为“长期机遇”。
连续数天的“买买买”,让长三角交易团的“购物车”越装越满,呈现出采购规模稳中有进、进口商品多元优化、商品来源持续扩大等趋势。
多位与会外商表示,“收成”远超预期,感受到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满意之余更期待来年“续约”进博会。
以会为媒,从“展品”到“商品”,“展商”到“投资商”的变身,也正在发生。越来越多外国企业来中国投资,加速本土化发展,从“到中国去”变成“为中国造”。
上海作为进博会的举办地,“溢出效应”更加凸显。进博会不仅推动了上海优化营商环境,而且促进了外商在这里投资。据悉,今年1月至9月,在上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新增49家和20家。
“目前在中国有5000家德国企业,其中三分之二位于长三角。”在第六届进博会上,德国商会中国区政府事务部负责人王晓丹(Dr. Constanze Wang)表示,相信德国公司可以通过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建设与中国供应商及客户建立合作互赢的互动关系。
更高质量的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长三角区域具有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等诸多优势。加强科技协同,抢占前沿“C位”,是其使命所趋。
“中老班列—G60号”国际货运班列首发,九城市跨区域合作与重大战略合作项目签约,“科创+产业+金融”发展要素高效对接……第六届进博会期间,2023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要素对接大会在上海举行,九城市共赴进博之约,携手构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走廊和重要创新策源地,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提供长三角实践样本。
“G60”,本是一条高速公路的简称。2016年,一个“G60科创走廊”的概念在上海松江应运而生,科技创新及先进制造业沿着G60高速公路被率先布局;2017年,松江与浙江嘉兴、杭州携手,成立跨区域科创走廊;2018年,G60科创走廊再次扩容,以铁路为纽带,连接江苏苏州,浙江湖州、金华,安徽合肥、芜湖、宣城,九城(区)至此成形。
多年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科技自立自强协同共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坚韧,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样本活力涌现,一批批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的科技成果频出;G60脑智科创基地、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苏州国家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中心、之江实验室等研发平台相继推出。
除了“含新量”不断提高外,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也有目共睹。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发布研究报告显示,九城市主要指标占全国比重不断提升:贡献了全国十五分之一的GDP、八分之一的高新技术企业、十分之一的国家级专精特精企业、超过五分之一的科创板上市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均值达到3.55%,跃升成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区……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用一个个数据证明了其澎湃活力与十足韧性,进博会正承载着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美好愿景,对外展示着“一廊九城”勇当开路先锋,在开放的舞台相向而行、相互成就的科创“硕果”。
第六届进博会璀璨落幕,但“共饮一江水”的长三角,正挺立潮头,向着更加开放、包容之路奋进。借进博会的东风,长三角定会长风破浪、未来可期。(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6月5日央行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捷克为何不爱用欧元
- “跨越六十年:人工智能的创意之火”展览在泰康美术馆开幕
- 中国支线客机ARJ21首飞中亚 开通喀什往返塔吉克斯坦胡占德航线
- 广东省财政下达奖补资金2.3亿元 支持油茶产业发展
- 青藏中线(唐蕃古道)进藏自驾旅游线路正式对外发布
- 资讯有故事丨依恋长城的威廉 林赛一家人:“不爱长城非好汉”
- 中外标准一致性水平持续提升 国际标准转化率整体达82%
- 中国证监会:现场检查覆盖率将不低于拟上市企业三分之一
- 图览 | 这个设立“中文日”的南美洲城市,迎来“G20时间”
- 中国成品油价一个月内“三连涨”
- 借“十五冬”之风 辽宁深化国际冰雪经济合作
- 这就是天水!
- “科技”赋能 内蒙古考古取得古代人骨DNA等多项重要成果
- 中国(广西)—东盟国际肿瘤精准医学大会举行
- 2023商博会将在乌鲁木齐举办 总规划展览面积约7万平方米
- 云南普洱迎来采咖季 “中国咖啡之都”产业创新发展
- “五一”旅游,期待满意答卷
- 伊朗发布首份直升机事故调查报告:没有发现弹痕或类似情况
- 两部门:提前下达2025年中央财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预算
- 热门推荐
-
- (经济观察)警惕金融风险 金融科技如何系紧“安全绳”?
- 端午节长三角人钱花在了哪儿:“五红”畅销 休闲游热
- 今年前5个月上海的航空旅客吞吐总量全国城市排名第一
- 如何看待7月份金融数据波动
- 突发!俄罗斯炼油厂遭袭发生爆炸
- 陕西安岚高速滔河隧道全面贯通
- 中国医生救了我的命(我和中国的故事)
- 工信部:三方面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 我与国家一起前行丨让文物活起来 让文化火起来
- 三季度末山西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32.98%
- 甘肃调整优化高校逾200个学科专业促高质量充分就业
- 西班牙作家:西方世界应更多了解而非妖魔化中国
- 外媒:巴西一小型飞机失事,机上7人全部遇难
- 中国驻泰国大使馆紧急向泰方捐赠烧伤药膏
- 身在海外除夕夜观看春晚倍感温暖亲切
- 暑运过半 长三角铁路发送旅客超8100万人次
- K1178次列车上的70余小时
- 外媒:印度官员披露列车脱轨相撞事故原因
- 水利部公布第一批通过水利部标准化管理评价的大中型灌区、灌排泵站名单
- 通讯:中国奥运女拳王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