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增三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中新网北京11月11日电 题:中国新增三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中新财经记者 刘亮
记者11日从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获悉,我国的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安徽铜陵白姜种植系统和浙江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三项遗产系统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截至目前,我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增至22项,数量继续保持世界首位。
位于中国河北省北部的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是中国最早、最重要的板栗种植区之一,其板栗种植历史可追溯到汉代(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宽城逐渐建立了以板栗为核心的传统栽培系统,同时种植其他作物和药材,兼顾发展家禽产业。
此次认定的板栗栽培系统是全球板栗品种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自然和谐共存,且促进形成了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的社会组织形式。
安徽铜陵的白姜种植系统是中国南方姜种植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铜陵白姜种植系统有17个姜品种,白姜为主要品种。铜陵的主要稻作品种是中晚稻,早稻和晚稻品种较少。主要稻米品种有31个。
铜陵发展了姜种植关键技术,包括用于储存姜种和催芽的烧姜阁。姜的加工方式多种多样,可以追溯到近1000年前,如盐腌姜、酱姜、糖醋姜和糖渍姜。
中国浙江省东部的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是杨梅主产区,种植杨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00多年前,许多村民同时种植茶叶、养鸡和养蜂。此次获得遗产系统认定的地区有10万名农民,其中2.6万名从事杨梅种植、复合种养等相关产业。
该遗产系统积累了大量古杨梅遗传资源,类型多样,品种丰富。2015年5月,仙居县地方政府发布了中国首个县级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56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家展商将参与第29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
- “以最大诚意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
- 饱览音乐美景 《跟着音乐大师去旅行》新书首发
- 中新教育丨“生态+”“气象+” “孔雀西北飞”支援建设新型研究型理工大学
- 河北涿州千年“通会灯市”璀璨开启庆元宵
- 韩国大邱市长:市民热切期盼能“请来”大熊猫
- “七七事变”87周年 伪满皇宫展出侵华日军“不许可”照片展
- 国家统计局局长:更好服务中国—东盟经济社会发展
- 鲁藏出版社联手发布新书 记录“雪线上的奔布拉”
- 上海医疗机构探索开设专科门诊 为儿童、青少年摆脱妇科疾病困扰
- 爱因斯坦探针卫星首批图像发布 看转瞬即逝的宇宙“焰火”
- 2023年度个税汇算将于3月1日开始,优先退税服务范围扩大
- 山西朔州平鲁:农文旅融合促振兴 油菜花开引客来
- 考古学界纪念商周考古奠基人郭宝钧先生诞辰130周年
- 赋能电力高质量发展 中国电力建设发展大会举办
- 吉尔吉斯斯坦一州法院遭“电邮炸弹威胁”
- 坐着高铁去古都 国铁集团郑州局中秋增开32对热门临客
- 哈马斯官员:不会就加沙停火协议的任何新条件进行谈判
- 舞剧《白蛇》世界首演 海内外华人舞蹈家联袂演绎
- 广州:汤圆销售同比增长25%
- 热门推荐
-
- 新型递送系统让口服胰岛素更有效
- 日本一火电站发生爆炸 消防部门等正确认相关情况
- 安徽合肥公安机关交出2022年经侦“成绩单”: 挽损10.13亿余元
- 中山公园音乐堂推出“盛世音乐文化周”迎重张25周年
- 韩国检方申请逮捕前反间谍司令官
- 新冠导致嗅觉丧失关键原因找到
- 首场寒潮来了,今年冬天冷不冷?
- 完善监测体系 提升应对能力
- 中国援柬埔寨东北地区首所公立大学二期项目开工
- 多余和毛毛姐:偶尔成为自己
- 多地启动2024年省考报名?应届生迎来利好
- 锦绣中国年|“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浙江乐清“龙出没” 乐趣无穷引人气
- 聚焦未来增长新前沿 夏季达沃斯论坛将在大连启幕
- 贴秋膘儿就是吃肉?养肺才是主打
- 闽宁“山海情”:村民顾家挣钱两不误
- 吉林推动与东北亚地区港口城市互联互通
- 俄两列货运列车在外贝加尔相撞 42节车厢脱轨
- 疫情冲击叠加产能放大,赤藓糖醇的“甜蜜生意”不香了?
- 秋声无觅处 梧叶月明中
- 长沙国际车展累计成交金额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