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进博会)专访东芝中国副总裁梁杰:下一个“50年”还在中国
中新社上海11月9日电 题:专访东芝中国副总裁梁杰:下一个“50年”还在中国
中新社记者 刘亮
“TOSHIBA,TOSHIBA,新时代的东芝。”20世纪80年代,东芝的广告歌给许多人留下深刻印象。彼时,东芝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产品风靡中国。如今,东芝早已告别“家电时代”,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前沿高科技和绿色发展领域。
作为进博会的“铁粉”,东芝已连续六年参会。东芝(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梁杰在第六届进博会期间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介绍,今年进博会上,东芝在技术装备区带来了更丰富的高科技和绿色低碳产品。
在科技方面,今年首次展出的有东芝车载半导体和包括音场优化解决方案、分散耦合式仿真平台VenetDCP、离线语音识别模块在内的数字解决方案。今年东芝还集中展出了功率半导体、CCS/CCU碳捕获技术、大型抽水蓄能机组水力设备等绿色低碳技术成果。
“东芝现在最核心的业务主要聚集在能源基础设施和半导体领域。”梁杰说,目前这两大板块均在全球有代表性业绩。
随着全球多国纷纷向“碳中和”目标进军,氢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日益受到行业关注。“在氢能领域,过去几年我们重点展出过东芝的氢能技术,为了满足不同需求,东芝不断发展独立型氢能源供系统,提供氢能解决方案。”梁杰表示,今年东芝展台展出一款“甲醇氢能发电机”,这是一家中国初创企业采用了东芝电堆等核心技术,从中国本土的情况出发,研发生产出来的绿色动力产品,该产品即将投放到市场。
与此同时,乘着“碳中和”行动的东风,东芝也在致力于发展新能源汽车车载半导体。“预计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将占新车销量50%以上,东芝在车载半导体方面拥有先进技术和产品,期待通过提供一系列应用在新能源汽车上的车载半导体,助力全球碳中和行动。”梁杰说。
今年是东芝在中国市场扎根的第51个年头。梁杰表示,在此期间,中国市场见证了东芝业务的发展和转型,目前东芝已成为一家B2B(企业对企业)的公司,主打产品也与过去完全不同。虽然产品变了,但东芝对中国市场发展前景的期待不变。在他看来,中国市场体量、外资营商环境、创新技术的应用与普及、氢能等新能源和数字化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等,都是吸引东芝持续扎根中国的重要因素。
“展望下一个50年,东芝将继续深耕中国本土市场,同中国企业及社会各界加强新兴领域合作,带来更创新的产品和服务。”梁杰说。(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025中国网络视听盛典将于腊月二十五日上线
- 中国驻加拿大使馆:敦促加方正确看待中方正常开展的北极活动
- 京津冀共建燕文化考古研究中心
- 辽宁盖州一船舶侧翻已致4死3失联 公安机关立案调查
- 北京成“五一”最热门旅游目的地
- (新春走基层)乡土专家和他的一把果树剪刀
- 四川雅江县“3·15”森林火灾扑救工作仍在进行
- 中国顶尖神经内镜专家厦门传授前沿技术
- 西安城市观光车龙年主题新车上线 助力沉浸式文旅打造
- 2022文艺真心话: “只此敬畏,才对得起观众”
- 边疆党旗红丨旅游小城满洲里,如何通过种水果稳边富民
- 西藏阿里:“田间警务”撒播春耕“安全种子”
- 当AI招聘与AI应聘“斗法”,魔法能否打败魔法
- “首届中国·楚雄时装周”启幕 时尚为媒促进民族文化世界共享
- 6月20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192元 下调33个基点
- 上半年产值增幅近20% 广西特色生态经济持续壮大
- 【科普中国】疫情期间怎样买菜更安全?权威提示!
- 中国水利部:超85%的增发国债水利项目已开工
- 《荣耀之路·功勋玺》发布:以非遗文创致敬中华功勋
- 留学生亲历国航客机发动机起火:一只手捂住口鼻一只手写好遗书
- 热门推荐
-
- 伦敦国际中国音乐节将于7月下旬举行
- 外资企业持续加大投资力度
- 巴以冲突伤亡人数持续增加 以军要求逾百万加沙民众撤离
- 王毅会见吉尔吉斯斯坦外长库鲁巴耶夫
- (新春走基层)电力保供队大山之巅的“小年”
- 中国信通院发布“2023云计算十大关键词”
- 5月中国非制造业延续平稳增长趋势
- “偶遇——贵州木偶艺术展”开展 再现木偶艺术的独特魅力
- 第十六届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年会顺利召开
- 华北等地将有较强降雨 南方大部地区高温天气持续
- 湖北:国风国潮玩出新花样 重点景区表现抢眼
- 奥利奥和吉百利制造商被罚超3亿欧元
-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山东纵深推进动能转换 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 越南女孩的中国缘:这里的美好超出想象
- 云南大理火车站新站房正式启用
- 民调:80%受访者认为美国人在重要价值观上存在巨大分歧
- 铁路公安进站上车开展消防宣传 筑牢安全防火墙
- 今年江西省红十字会“博爱送万家”发放救助款物1093万元
- 从浙江象山看养殖用海改革 厘清权属关系建好蓝色粮仓
- 企业要当好个人信息“守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