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票也可买来攒起 “双11”流行“囤票游”
常听说“囤年货”“囤大白菜”……那么,你听说过“囤票游”吗?“双11”临近,消费者“囤票游”的需求迎来一轮爆发。所谓“囤票游”,就是先购买,有出行需要时再兑换使用。这种“囤机票”的旅游消费模式,逐渐成为中青年消费者新宠。
11月7日,记者从某旅游平台了解到,截至11月5日24时,该平台“双11”已累计售出超30万件“随心飞”和其他机票次卡类商品,多款热销产品已经历了多轮补货。
“囤票游”逐渐流行:
有人孝敬父亲买飞机套票
购买了春秋航空发售的“想飞就飞6.0全域版”套票的成都市民胡先生表示,“只要3300多元一份,相对而言比较划算,尤其是这个6.0版本可以在国际航班中也能使用。我想带我爸出去多玩几个地方,也给他买了一份。”
记者从春秋航空了解到,该套票的单人版售价3399元。套票可兑换航班日期为即日起至2024年3月30日(不含春运40天),包含元旦假期,只需提前3天兑换即可。
除了购买套票,去直播平台上抢购单次票也成了很多年轻人的新“玩法”。记者从春秋航空获悉,该航司每周二、周五都在官方直播间特别发售99元和199元单次卡,可兑换多条热门境内外和地区航线,并且承诺未兑换使用可全额退款。
“我抢到了一张199元的单次卡,等到元旦准备和室友一起去杭州玩。”在成都就读法学专业的王智表示,“以前都是在西部过冬,今年的冬天我想去东部江南水乡体验一把。”王智还向记者透露,像他这样“趁着优惠打折,囤一张甚至几张旅游机票兑换券,等到自己有兴致或有更多小伙伴共同有时间后再用兑换券”的旅游方式,在周围的同龄人中并不鲜见。
该旅游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受年轻消费者对更具灵活性、机动性的商品需求持续上涨因素的影响,先购买、需要时再使用的消费习惯已经成为当下旅游消费的主流形式之一。“具体到机票商品而言,即在传统的‘搜索-预订-出票’的模式之外,‘浏览-囤票-使用’的方式越来越受欢迎。”
业内人士:
对平台及航司本身均有扩大收益的效果
事实上,“先囤后约”的权益类商品,是商家通过让渡一部分确定性和便捷度,来获得性价比,这也很符合年轻人“可以买贵的,绝不能买贵”的消费心理。
另外,权益类的机票商品的组织和设计更为灵活,比如同航司的多次卡、有特定中转地的中转飞、以机场为锚点的区域飞行卡、长距离飞行的公务舱次卡等等,反而激发了丰富旅行体验、打卡更多潜在目的地的“特种兵式”旅游消费需求。
记者查询该旅游平台数据显示发现,近三年的相关信息充分佐证以上结论:2021年“双11”,8家航空公司“随心飞”类产品累计销量超10万件;2022年“双11”,爆款机票次卡产品累计销售超30万件;今年“双11”,截至11月5日,机票次卡类产品已售出超30万件,即将诞生新的纪录。此外,每年的“双12”“618”等促销节点,“随心飞”、机票次卡类产品都是最受欢迎的囤货品类之一。
面对这种消费方式的变化,该旅游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对平台来说是好事。”他认为,第一,平台可以通过年轻人更喜欢的商品形式来扩大销售量,拓展并锁定大量的客户。第二,对已囤“随心飞”、机票次卡的客户,平台有了更大的运营空间来保持其黏性。第三,“囤票游”也是平台利用生态和创新优势,为平台上的商家创造商业价值的重要机会。
“同样,对航司而言也是好事。”该负责人表示,航司可通过特定航线、特定舱位的精准运营、权益类货品组织,搭配指定出行日期预订的机票运营,实现更优的收益管理。同时,消费者的“囤货”数据和趋势,可帮助航司做更精细化的辅营运营、运力决策。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实习记者 胡谦)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全球溯源中心七大创新成果在广州南沙发布
- 穿越秦岭隧道“气候骤变”视频被指拼接而成
- 越南共产党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张氏梅辞职
- 中国证券业协会指导券商规范操作风险管理行为
- 马克龙与泽连斯基会面并签署法乌双边安全协议
- 数字技术赋能旅游产业发展(国际视点)
- 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实现毫米级精准合龙
- 从第二十四届投洽会看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 成都大运会支付服务新亮点:外国运动员花数字人民币骑共享单车
- (经济观察)透过峰会“窗口”,看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诚意
- 线下观演 别被“代抢票”套路了
- 1至8月铁路运输业三大指标稳步增长
- 国庆假期各地“花式”迎客 这些宝藏打卡地藏不住了
- 免签“朋友圈”再扩容 中老铁路迎首位免签入境旅客
- 时间线梳理:从被弹劾到被逮捕,尹锡悦经历了什么?
- “陌生”的鱼子酱: 四川造,年产量超60吨
- 日本便利店巨头罗森股票将退市 在中国有超6000家门店
- 中泰联合出版机构向泰国诗琳通公主赠送《论语》泰语特别版本
- 辽宁省以赛代训促进残疾人康复事业高质量发展
- 基因测序下一站:“人类泛基因组项目”将极大促进疾病防治
- 热门推荐
-
- 2024年广州国际港中欧班列开行量达390列
- 美军伞降事故不断,深层原因值得思考
- 【光明网评】国庆假期壮阔场景,彰显中国经济强大韧性
- 外媒:以色列定居者在约旦河西岸大规模纵火
- 第九届“全国优秀小戏小品展演”落幕
- 中国多地景区推门票减免政策 为冬季旅游攒人气
- 广西钦州加速构建千亿级新能源材料产业集群
- 上海文学馆开工建设 石库门里立起城市文化“新地标”
- 江西南昌:“互联网+智慧护林” 助力乡村生态振兴
- 粮农组织等机构联手合作 聚焦总结分享中国农业发展成功经验
- 云南启动高校毕业生一次性求职补贴申报 符合条件者每人可领1000元
- 内蒙古一幼儿园女童疑似被扎?警方:现有证据不能证明
- 2024年中国近海年平均海温达21.5℃创新高
- 俄罗斯一客机降落时起火 原因或为“飞机猛烈撞击跑道”
- 政企学研用合作 湖南娄底硅钢产业焕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 畅通主渠道稳定就业基本盘
- 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市场漫步)
- 前11个月广东对澳门进出口达140.4亿元
- 四川再添出川大通道 宜威高速开通运营
- 市场监管总局:前三季度我国广告业保持较快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