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党俊武:以后居家养老是主流选择
中新网11月8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吴涛)民政部10月份发布的《2022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8004万人,占总人口的19.8%,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978万人,占总人口的14.9%。
活动现场。中新网记者 吴涛 摄
人老了以后,到底在哪里度过晚年?在养老院,社区,还是在自己家里面?
在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看来,以后主流方式是居家养老。在近日由淘天集团和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等联合举办的“黄扶手计划”活动现场,党俊武称,这主要由老年人的意愿和系统性短板决定的。
党俊武分析,北欧在很早之前,就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第一步就是发展机构养老,但现在床位在减少,要么是有床位,但床位的入住率在下降,大家都回到家了,“这里面既有财务的原因,也有机构本身的缺陷。”
“中国养老机构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在不断完善中,未来面对失能老人,机构还有一定的空间。但是从整体来说,无论是从中国传统文化来讲,还是财务上看,居家养老都是明智的选择,也是主流选择。”党俊武称。
党俊武还指出,居家养老目前的问题是存在系统性短板,到现在为止经过几十年房地产事业的开发,从来没有人考虑过家庭、社区的建设要适应长寿之后那么多老年人的需要,建筑设计在这块基本是不足的。
“所以大多数人居家养老,这既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的主流选择,同时也需要政府出台各种各样的政策,完善相关制度,更需要企业提供更多的居家养老的产品。”党俊武称。(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大运河沿线检察机关共商公益诉讼守护千年文脉
- 三星堆考古新发现实证3000年前城市规划
- 火车“哐当”声哪去了?
- 广西北部湾港—马来西亚再添一条直航航线
- “青年反诈宣传月活动”启动 抖音已推送预警400余万条
- 天津多部门联合演练 提升防汛救援处置能力
- 智能机器人+5G 沪喀医生远程合作为冠心病患者成功手术
- “国潮”马面裙“破圈”背后 浙江许村的“冷思考”
- 全球首个实物交割的氧化铝期货今天挂牌交易
- 税惠红利为侨乡泉州外贸“出海”“扩圈”添动能
- 2023年滴滴全民拼车日来袭 多种优惠活动助力绿色出行
- 广东海洋综合执法队伍成功救助5名免休渔船遇险人员
- 何以中国丨有效地发掘与保护 让大秦文物“重获新生”
- 预制菜如何赢得更多消费者青睐?既要好吃又要安全
- 上海海关签发关区首份中国-塞尔维亚自贸协定项下原产地证书
- 倒查20年!内蒙古又有“老虎”落马
- 多款国产机型新疆演示飞行全面展开
- 免费提供墓地和骨灰盒,这个县6年的殡葬改革怎么样了?
- 陕西汉阴探索“林下经济”:因地制宜助闲置资源变“致富地”
- 档案里的时光:正乙祠戏楼历史上第四次大修复情况如何?
- 热门推荐
-
- 从山里娃到“森林医生”:巡山治树守初心
- 人工智能首尔峰会在韩开幕
- 3.2次可回本 北京环球影城年卡要买吗
- 山西钢铁行业欲借数字化转型突破困境
- 上半年福建制造业贷款余额首破万亿大关
-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投资并购市场平稳回升
- 机构称英国8月通胀预期上升
- “生酮饮食”为治癫痫而生,普通人用来减肥或有健康风险
- 北京规范学生用品及相关服务市场价格和竞争行为
- 悲剧重演、抗议不断,美国系统性失败显露无疑
- 肠胃药、抗过敏药迎销售小高峰
- 汉语方言如何传播?复旦大学团队研究获新突破
- 日本东电:2023财年福岛第一核电站日均新增核污染水80吨
- 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国门
- 从机关大楼到田间地头,只为了肩上的责任
- 1-5月中国机床工具行业运行保持稳定恢复趋势
- 中新健康 | 大家都在心疼马龙的眼袋,医生支招怎么办
- 海南将台风预警级别下调为三级:“摩羯”影响趋于减弱
- 第十一届科博会在四川绵阳启幕
- 市场监管总局开展端午节前粽子食品安全抽检 未检出不合格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