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预制菜“信任危机” 业界呼吁安全和营养放首位
中新社郑州11月2日电 (记者 韩章云)近年来,预制菜“跑步”进入市场。预制菜的安全和健康话题也备受关注。为期3天的“2023全球预制食材博览会”2日持续在河南郑州举行,与会业界就如何化解公众对预制菜的“信任危机”等问题展开讨论,并为预制菜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现阶段大众对预制菜安全、营养的担忧,多是将其等同于外卖及堂食之外的菜肴,并将食品安全问题、监管问题等也归结于预制菜,这是片面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张春晖认为,工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数字化是预制菜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预制菜并非剩菜,而是菜品加工的中间产品。”河南省食品和盐业检验技术研究院科研中心主任吕斌表示,预制菜制作过程中的冷藏冷冻技术、单独真空包装、分区管理等,为确保菜品卫生安全、留住菜品营养提供了技术保障。
与会业界专家提到,受“宅经济”推动及冷链物流与连锁餐饮的发展,预制菜市场持续升温,行业预计到2026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超万亿元人民币。
谈及如何让预制菜更安全、更有营养?张春晖建议,从业者应格外重视预制菜的食品安全与营养问题,同时应强化原料基地建设,紧抓工业转换,将厨师变工人、厨艺变工艺、厨房变工厂,少使用添加剂,实现“清洁标签”,还原食品天然、简单、健康属性。
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郎志正认为,预制菜亟需行业标准,并通过提高食材质量、加工质量来保证预制菜的品质,只有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才能消减民众对预制菜质量的担忧。
“消费者排斥的不是预制菜,而是劣质预制菜。”千味央厨董事长孙剑认为,一方面预制菜龙头企业应发挥带头作用,加大研发力度,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预制菜产品;另一方面积极推动行业规范与标准建立,用“良币驱逐劣币”的办法,助推预制菜安全、健康发展。(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花式相亲,下一个真的会更好?
- 培育劳务品牌 带动就业增收(两会后探落实)
- 辽宁省2024年预计旅游收入5600亿元
- 未来三天华南等地强降雨频繁 南方大部高温“熄火”
- 第十四届辽宁跨采会开幕 吸引31个国家和地区采购商参加
- 广西发现一远志科植物新种
- 2023年度审计工作报告:中央财政赤字4.16万亿元 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 丑萌,年轻人发掘的另一种审美
- 新疆柯尔克孜族毡帽制作手艺人:在传承与创新中创业
- 广西防城港白龙核电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启动
- 近百位岭南美术名家开展采风 描绘绿美广东
- 国际旅游达人“下场”分享眼中的上海 激发国际游客探索热情
- 建设银行发布“健养安”统一养老品牌 推出养老金融“十大行动”
- 艺耀东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飞传承展福州开展
- 湖南浏阳持续擦亮“中国花木之乡”名片做强“美丽经济”
- 中国能建董事长:力推全球产能合作和绿色低碳转型
- 聚焦前沿赛道 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加速迈向万亿大关
- 这座70岁的老纺机厂如何“变身”新潮网红打卡地?
- 天津总装空客A321neo飞机首次向欧洲客户交付
- 澳门葡英文媒体访问团参访雄安新区
- 热门推荐
-
- 美特勤局局长奇特尔辞职
- 匈牙利经济部长:强烈反对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 北美票房:《奎迪3》首映夺魁
- 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发布太阳耀斑信息提示
- “惹恼”特朗普的FBI局长主动请辞 联邦调查局或迎大改革?
- 河南:周口港前八个月完成货物吞吐量2900万吨
- 叙利亚总理同意将权力移交反对派
- 首位华裔奥斯卡影后杨紫琼:开启60岁的精彩人生
- 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发文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 消费品以旧换新 河北承德汽车消费季启动
- 中国科协:2024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12月5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
- 天津法院审理一跨省注水牛肉案 5名被告人均被判刑
- 京杭对话朋友圈不断扩大 搭建世界级文化交流平台
- 城市书房为什么成为“网红”
- 恺英网络:业务、业绩齐头并进,2023年营收42.95亿元
- 江西变更暴雨蓝色预警:赣州部分地区降水可达30到50毫米
- 博鳌亚洲论坛在首尔举办地区会议
- 日本本州东南海域发生5.4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学者:闽台佛教始终保持统一不可分割的法乳关系
- 中汽协:上半年商用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2%和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