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前沿赛道 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加速迈向万亿大关
中新网北京5月26日电 (记者 吕少威)“阿洛酮糖是一种天然稀少糖,在无花果干中天然存在,也被称为‘无花果糖’。由于与蔗糖口感接近而热量极低,所以天然对注重健康的甜食爱好者‘友好’。”在北京未来科学城微元合成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元合成”),创始人刘波对记者讲述起该公司近两年来的一项重要研发产品阿洛酮糖。
据刘波介绍,传统的阿洛酮糖生产方式主要是酶转化+工业色谱分离生产,存在原料成本高、酶转化效率低、后续分离成本高等问题,下游应用场景受到限制。
刘波带领研发团队,全球独家开发了发酵法阿洛酮糖生物制造技术,以淀粉为主要原料,极大提升了阿洛酮糖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现阶段,微元合成已经与国药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共同规模化量产阿洛酮糖。
“未来,我们将以生物合成技术为基础,以低碳、节能和可持续的方式生产各类产品,助力医药、日化、农业、食品、饲料和材料等领域加速发展。”刘波说。
近年来,北京持续推动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像微元合成这样在医药健康领域拥有“独门秘技”的企业在北京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北京医药健康产业规模十年翻番
北京明确提出,要把医药健康产业打造成为助推北京创新发展的“双发动机”之一,正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药健康产业创新高地。
十年来,北京医药健康产业总体规模加速增长,从2014年的4028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9761亿元,正加速迈向万亿元大关。十年间,上市企业数量新增67家次(总90家次),是之前上市企业总和的3倍多。
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创新人才汇聚,高水平医疗机构聚集,行业监管、金融服务要素齐备。北京已经形成“一北一南”的产业格局,北部海淀、昌平创新要素聚集,南部大兴、亦庄高端制造特色鲜明。
与其它许多行业不同,医药健康产业具有技术门槛高、产业链复杂、研发资金投入高等特点,该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北京先后出台《北京市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实施方案》《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4年)》等多个支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搭建了产业创新研发平台和服务平台。
对外开放的“北京样板”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北京适宜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的“土壤”还不断吸引海外顶尖企业入驻。
北京加快打造制度型对外开放高地,持续推动国际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不断增强开放的动力和活力,为外资企业发展提供一流的国际化环境。
作为首家落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的生物制药企业,2024年是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拜耳医药”)扎根北京的第29个年头,见证了北京对外开放合作的跨越发展。
2023年10月,拜耳医药在中国布局的创新中心——拜耳·亦庄开放创新中心在京揭牌,北京经开区再添跨国药企创新中心。这成为透视北京经开区打造全球“新药智造”产业高地的一面镜子。
2023年以来,北京先后出台两轮政策,对在北京新设和加大研发投入的外资研发中心予以激励,目前已认定4批107家外资研发中心,其中生物医药企业28家,占比超过四分之一。
总部位于丹麦的诺和诺德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1994年成立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1997年成立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这家研发中心是首个由跨国制药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选址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设施占地面积约18000平方米,专注于创新靶点发现与治疗性蛋白及多肽类药物研究,拥有从早期药物靶点发现、验证到候选药物分子筛选、优化及临床前药代药理测试、评估的完善能力和丰富经验。
该研发中心总裁韩丹对记者表示,公司得到了北京市政府和昌平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包括项目资金支持、人才配套措施支持以及税务减免优惠等。
“2023年,诺和诺德成为中国人所说的‘百年老店’。植根中国30年来,诺和诺德不断深化全产业链布局。”韩丹说,放眼整个行业的发展轨迹,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不断完善,创新技术不断迭代,业态逐渐丰富多样化。作为其中的一分子,研发中心将以更开放的心态,与行业伙伴携手创新,共同探索新药发现的无限可能。
力争到2026年产业总规模达1.25万亿
北京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北京地区医药健康产业稳中提质,医药材及药品进口规模继续保持全国首位,医疗仪器及器械进出口较去年同期增长14.1%。
最新发布的《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计划”)提出,北京力争到2026年医药健康产业总规模达到1.25万亿元(其中,医药工业营业收入达到24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每年100亿元以上。
根据计划,到2026年,北京力争实现引领全球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5-8项,新增获批上市创新药10个、创新医疗器械30个;新建1-2家研究型医院;引进培育多层次专业人才1万人以上;北京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撬动社会风险投资每年200亿元;高品质特色园区达10家。
未来,北京将从加快前沿技术成果转化、强化医研产协同、推动数字化赋能、打造全流程服务体系、打造国际人才聚集高地、构建产业集聚联动发展格局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提升产业承载力,助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医药健康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虹桥商务区今年前四月引进重点项目146个 意向投资额853亿元
- 已知最早环神经动物肌肉系统演化被揭示
- 广东惠州:到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的石化产业高地
- 北部湾发生5.0级地震 广西多市震感明显 暂未收到人员伤亡报告
- 2024年高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答记者问
- 德国投资外流趋势难遏
-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及时处置东北虎伤人事件
- 椰风海韵两千里 串珠成链一路通(经济新方位·重大工程一线)
- 齐齐哈尔体育馆坍塌事故已致9人死亡
- 两部门:新能源城市公交车更新补贴额提至8万
- 三亚:种业企业组团入驻,现代种业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 “活”起来之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多“火”?
- 4月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环比上涨3%
- 抗争14年终获自由,阿桑奇曾曝光美国这些“恶行”!
- 新增21种普通本科专业 2023年高考招生有变化↓↓↓
- 陕西检察机关严惩文物犯罪 多方协同守护三秦历史文脉
- 以小博大 中企借欧洲杯出海
- 全国政协委员冷俊:努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更大跃升 挺起中国电力事业坚强脊梁
- 上半年江苏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全国第一 存款增势波动放缓
- 成都文化旅游推介座谈会在柏林举行
- 热门推荐
-
- 长沙位列中秋假期出游热门目的地前十
- 文化中国行丨贵州黎平侗锦,“针线里的民族史书”
- AWE2024:海信电视以全场景新品 引领未来智慧生活
- 外媒:乌称抓获“间谍”,试图向俄传递泽连斯基行程信息
- 卡塔尔:加沙停火谈判“几乎陷入僵局”
- “眼睛出汗了”? 不妨直接说“哭了”
- 江苏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
- 零食“高学历造假”? 消费者权益法:最低罚款1000元
- 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丨烟火日常里,游出最威风最华丽的龙
- 向森林要食物:“中国绿都”三明点“绿”成金
- 《海外中国戏曲研究译丛》出版座谈会举行
- 快手村碗“唱响”山东乐陵 村民才艺竞演传递年味
- 新茶饮行业逐步迈入智能化时代
- 德国驱逐乍得大使
- 北京文化园区SHOW数智圆桌会举办 促增园区运营效益
- 特朗普将提名安德鲁·弗格森担任联邦贸易委员会主席
- 成都老茶馆:保存城市微观历史 包罗社会众生百态
- 绿色低碳发展,烟台为世界提供范例
- 江苏南通一仓库发生火灾 1人因骨折送医治疗
- 福布斯发布2023年泰国富豪榜 正大集团谢氏家族排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