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货出海,土特产做成洋生意
第134届广交会第三期启幕
农货出海,土特产做成洋生意
羊城晚报记者 董鹏程 黄颖琳
10月31日,第134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第三期拉开帷幕。本期展出时间为5天,参展企业11312家,规模再创新高。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广交会在A区6.0展馆特设“乡村振兴特色产品展区”,展区规模约0.5万平方米,展位数量227个,参展企业203家,涵盖食品、工艺品、医药保健品、休闲用品等多个类别,以“零门槛”“零费用”助力乡村振兴走出新路。
企业组团参展拓市场
走进乡村振兴特色产品展区,新疆的酸奶酪、甘肃的苹果脆、湖北的襄阳高香茶等各类农货映入眼帘。来自全国各地的土特产纷纷亮相,在广交会上一展风采。其中,最为显眼的是贵州省18家企业组团参与的“多彩贵州 贵品出海”展区。
为了帮助当地企业走出去,贵州对18个一般性展位联合特装布展,来自遵义、六盘水、毕节、铜仁、黔东南州、黔南州等地的企业集聚联动,展出包括茶叶、方竹笋、酸汤、竹荪深加工、洗发水、苗药、植物精油等特色产品,吸引了不少国内外采购商上前洽谈。
贵州楚麻汉辣食品(盘州)有限公司已经是第二次奔赴“广交之约”,此次参展带来了“零香精、零色素、零防腐”独家配方的佐餐辣味蘸料,搭配上国潮版、国粹版、国狮版等包装设计,尤为吸睛。“参展第一天,手机就不停震动。”该公司外贸事业部负责人宫伟表示,公司创立之初便以服务“三农”为基础,希望借助广交会这一国际大平台,让贵州辣椒走向海外,进一步助力当地农业发展。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专注于中药材生产的贵州苗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不断发展,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目前种植中药材面积达3万多亩。该公司创始人何莉表示,中药材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让大山里的中药材走出贵州、走向世界,能带动当地农户获得源源不断的收益,受邀参与广交会是一次很宝贵的机会。
除了千里迢迢奔赴广交会现场,贵州罗甸全兴药业负责人胡全贵还向记者讲述了他们与广州“梦幻联动”的故事。“我们公司主打产品是具有消毒杀菌等功效的民间药物艾纳香,从种植、加工到技术研发已有近20年时间。事实上,这离不开广州对贵州省黔南州的对口帮扶。广州为我们提供了包括技术、资金、人才等全方位的帮助,推动贵州道地药材产业做大做强。”胡全贵说。
结合当地实际探新路
不同于传统产品样态,本届广交会“乡村振兴展区”里的农产品玩出了新花样。来自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的企业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政策扶持,不仅赶上了预制菜的风口,还走出“以竹代塑”环保路线,擦亮了乡村振兴产品的金字招牌。
作为全国仅有的五个单列苗族自治县之一,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冬少严寒、夏无酷暑,全县有林地185万亩,其中竹林面积40.1万亩,为天然竹海,开发这里的竹制品成了题中应有之义。
“城步的竹笋在业界很有名。”湖南南山乡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城步产出的竹笋味道鲜美,富含多种维生素和胡萝卜素。目前,该公司的竹笋业务主要有三大板块,包括“拳头产品”预制菜、开袋即食的零食笋、需二次加工的干笋。这三大板块几乎囊括了竹笋的所有产品形态。该负责人透露:“现在我们为一家贸易公司贴牌生产预制菜,之前给他们提供了100件产品出口加拿大试销,结果三天就销售完了。”
除了加工竹笋,成竹的开发也是城步乡村振兴的主抓手。湖南南山金竹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乘着国际“以竹代塑”的东风,开拓出一条发展新路。“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开始“以竹代塑”,因为塑料污染很严重,而竹子可以自然降解,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据该公司销售经理陈先生介绍,城步的竹资源非常丰富,开发成竹能够带动当地农民增加收入,让父老乡亲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商务部驻城步苗族自治县挂职干部表示,城步苗族自治县是商务部定点帮扶县,希望通过广交会的平台提高城步参展商的曝光率,帮助他们了解业界行情,同时和采购商建立联系。
借力国际平台“卖全球”
除了卖向国内市场,本届广交会上的农产品也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新疆的奶酪、贵州的辣椒面、张家界的红薯粉等各地土特产,纷纷瞄准全球市场,力图打开海外销路。
“我们是第一次参加广交会。以前我们主要做国内市场,希望通过这次的广交会将我们美味的奶酪销往海外。”新疆阿帕乳品业务经理李先生表示,目前该公司的奶酪均产自新疆,之后统一运输至广东售卖。为了开拓市场,他们还专门在广州设立了营销中心。“刚刚就有泰国的客户过来洽谈,他们准备一年采购5吨。”李先生激动地说。
“在广交会的助力下,我们的产品远销德国、法国、英国、荷兰、卡塔尔等国家,目前正和越南、印尼、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的客户进一步洽谈。就在刚刚,马来西亚的客户向我咨询展位具体位置,打算过来看一看。”楚麻汉辣食品(盘州)有限公司外贸事业部负责人宫伟表示,该公司今年春季首次参加广交会,对当时人山人海的展会现场印象深刻,这次参展信心十足,希望能把更多中国乡村产品带到国际市场。
张家界丝丝湘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红薯种植和红薯粉丝深加工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非遗”制作技艺,该公司年产红薯粉丝1200余吨,产值2060万元。由于绝大多数产品采用全手工制作和包装,该公司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一定的就业岗位。“农民最怕的就是红薯卖不出去。”该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想通过广交会这个平台,拓展市场渠道,特别是国外市场,从而带动农民致富。”(羊城晚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报告:2023年二季度全球互联网投融资低位徘徊
- (寻味中华丨文博)行吟阁前,沿屈原脚步“上下求索”
- 中国—马来西亚行业合作对接会召开
- 中证A50指数2024年1月2日正式发布
-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伊朗成功打击以色列军事目标
- 今年前三季度天津口岸发运中欧班列突破500列
- 领取电子社保卡,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 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西藏:前4月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01.7%
- 韩坠机事故179名遇难者身份全部确认 一黑匣子数据已提取
- 第六届三峡柑橘国际交易会开幕 签约销售玫瑰香橙10000吨
- 美国西雅图发生涉及公交车的碰撞事故 致1死12伤
- “无缘无故”长胖?警惕这种病
- “当代”俄罗斯油画展哈尔滨开展 百余幅作品尽展俄式风情
- 榕台中小学生书画交流展十度举办 十多万青少年参与
- 平潭台湾小镇1号免税商城升级亮相 300多家台湾厂商入驻
- 日媒:日本探测器首次在月表着陆 太阳能电池出现故障
- 未成年人雪道上休息被撞伤 该谁担责?
- 祝勇新作《故宫艺术史》探索中华文明源头深处的美
- 第二轮家电以旧换新实施细则发布 每件商品最高补贴2000元
- 2024年一季度山东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五万份 数量居中国各省市首位
- 热门推荐
-
- 塔吉克斯坦暴雨致13人死亡
- “脆皮大学生”走红背后:年轻人体质之忧何解?
- 这一“跑腿”服务悄然兴起:职业陪诊能否缓解就医难题?
- 音乐剧《爱情神话》在上海首演 “名场面”再现城市烟火气
- 专家热议数字经济发展:技术和数据赋能是产业数字化核心
- 徐州警方:为博眼球在跨年夜爬上公交站顶棚放烟花,两人被拘留
- 襄荆高铁宜城汉江特大桥汉江主桥合龙
- 韩宪院成立专案组审理弹劾案 尹锡悦着手组建辩护律师团
- 2025年日本大阪·关西世博会中国馆正式动工兴建
- 珠海全市台风白色预警生效
-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2024)》在京发布
- 《2022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 综合立体交通网持续完善
- 暑运里的“火车医生”:不让一辆列车“带病”发出
- 理查德·克莱德曼2025新年钢琴音乐会在贵阳上演
- 长春光博会:“光电+”赋能低空经济
- 黄绮珊:逆生长的不只是容颜 “绮望三十”巡演走进更多城市 登上春晚圆40年的梦
- 韩国检方对国防部防间谍司令部进行扣押搜查
- 部分牛油果品种适宜在海南种植 牛油果有望不再“娇贵”
- 财政部: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完成全年预算目标任务
- 两部门:推动中试软硬件补短板、锻长板 解决堵点卡点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