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货出海,土特产做成洋生意
第134届广交会第三期启幕
农货出海,土特产做成洋生意
羊城晚报记者 董鹏程 黄颖琳
10月31日,第134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第三期拉开帷幕。本期展出时间为5天,参展企业11312家,规模再创新高。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广交会在A区6.0展馆特设“乡村振兴特色产品展区”,展区规模约0.5万平方米,展位数量227个,参展企业203家,涵盖食品、工艺品、医药保健品、休闲用品等多个类别,以“零门槛”“零费用”助力乡村振兴走出新路。
企业组团参展拓市场
走进乡村振兴特色产品展区,新疆的酸奶酪、甘肃的苹果脆、湖北的襄阳高香茶等各类农货映入眼帘。来自全国各地的土特产纷纷亮相,在广交会上一展风采。其中,最为显眼的是贵州省18家企业组团参与的“多彩贵州 贵品出海”展区。
为了帮助当地企业走出去,贵州对18个一般性展位联合特装布展,来自遵义、六盘水、毕节、铜仁、黔东南州、黔南州等地的企业集聚联动,展出包括茶叶、方竹笋、酸汤、竹荪深加工、洗发水、苗药、植物精油等特色产品,吸引了不少国内外采购商上前洽谈。
贵州楚麻汉辣食品(盘州)有限公司已经是第二次奔赴“广交之约”,此次参展带来了“零香精、零色素、零防腐”独家配方的佐餐辣味蘸料,搭配上国潮版、国粹版、国狮版等包装设计,尤为吸睛。“参展第一天,手机就不停震动。”该公司外贸事业部负责人宫伟表示,公司创立之初便以服务“三农”为基础,希望借助广交会这一国际大平台,让贵州辣椒走向海外,进一步助力当地农业发展。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专注于中药材生产的贵州苗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不断发展,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目前种植中药材面积达3万多亩。该公司创始人何莉表示,中药材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让大山里的中药材走出贵州、走向世界,能带动当地农户获得源源不断的收益,受邀参与广交会是一次很宝贵的机会。
除了千里迢迢奔赴广交会现场,贵州罗甸全兴药业负责人胡全贵还向记者讲述了他们与广州“梦幻联动”的故事。“我们公司主打产品是具有消毒杀菌等功效的民间药物艾纳香,从种植、加工到技术研发已有近20年时间。事实上,这离不开广州对贵州省黔南州的对口帮扶。广州为我们提供了包括技术、资金、人才等全方位的帮助,推动贵州道地药材产业做大做强。”胡全贵说。
结合当地实际探新路
不同于传统产品样态,本届广交会“乡村振兴展区”里的农产品玩出了新花样。来自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的企业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政策扶持,不仅赶上了预制菜的风口,还走出“以竹代塑”环保路线,擦亮了乡村振兴产品的金字招牌。
作为全国仅有的五个单列苗族自治县之一,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冬少严寒、夏无酷暑,全县有林地185万亩,其中竹林面积40.1万亩,为天然竹海,开发这里的竹制品成了题中应有之义。
“城步的竹笋在业界很有名。”湖南南山乡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城步产出的竹笋味道鲜美,富含多种维生素和胡萝卜素。目前,该公司的竹笋业务主要有三大板块,包括“拳头产品”预制菜、开袋即食的零食笋、需二次加工的干笋。这三大板块几乎囊括了竹笋的所有产品形态。该负责人透露:“现在我们为一家贸易公司贴牌生产预制菜,之前给他们提供了100件产品出口加拿大试销,结果三天就销售完了。”
除了加工竹笋,成竹的开发也是城步乡村振兴的主抓手。湖南南山金竹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乘着国际“以竹代塑”的东风,开拓出一条发展新路。“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开始“以竹代塑”,因为塑料污染很严重,而竹子可以自然降解,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据该公司销售经理陈先生介绍,城步的竹资源非常丰富,开发成竹能够带动当地农民增加收入,让父老乡亲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商务部驻城步苗族自治县挂职干部表示,城步苗族自治县是商务部定点帮扶县,希望通过广交会的平台提高城步参展商的曝光率,帮助他们了解业界行情,同时和采购商建立联系。
借力国际平台“卖全球”
除了卖向国内市场,本届广交会上的农产品也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新疆的奶酪、贵州的辣椒面、张家界的红薯粉等各地土特产,纷纷瞄准全球市场,力图打开海外销路。
“我们是第一次参加广交会。以前我们主要做国内市场,希望通过这次的广交会将我们美味的奶酪销往海外。”新疆阿帕乳品业务经理李先生表示,目前该公司的奶酪均产自新疆,之后统一运输至广东售卖。为了开拓市场,他们还专门在广州设立了营销中心。“刚刚就有泰国的客户过来洽谈,他们准备一年采购5吨。”李先生激动地说。
“在广交会的助力下,我们的产品远销德国、法国、英国、荷兰、卡塔尔等国家,目前正和越南、印尼、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的客户进一步洽谈。就在刚刚,马来西亚的客户向我咨询展位具体位置,打算过来看一看。”楚麻汉辣食品(盘州)有限公司外贸事业部负责人宫伟表示,该公司今年春季首次参加广交会,对当时人山人海的展会现场印象深刻,这次参展信心十足,希望能把更多中国乡村产品带到国际市场。
张家界丝丝湘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红薯种植和红薯粉丝深加工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非遗”制作技艺,该公司年产红薯粉丝1200余吨,产值2060万元。由于绝大多数产品采用全手工制作和包装,该公司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一定的就业岗位。“农民最怕的就是红薯卖不出去。”该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想通过广交会这个平台,拓展市场渠道,特别是国外市场,从而带动农民致富。”(羊城晚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设备接连受损却坚守报送数据 北京门头沟一水文站上演“生死时速”
- 305件(组)长江流域史前玉器首次汇集亮相重庆
- 2月17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完成30828万人次
- 美众议院投票批准针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 2024中国矿业十大新闻发布
- 民营经济大市泉州开启工业旅游消费季
- 飞行工程师变肥料专家 湖南桃江“90后”新农人把爱倾注田野
- 江苏第九届农民体育节开幕 非遗传统体育项目精彩亮相
- 利用折纸技艺——无电池机器人可在半空中自动变形
- 不满“黄金护照”项目 欧盟废止与瓦努阿图免签协定
- (文化新纪行)为古籍“疗伤” 助文脉赓续
- 全景式描写长征 长篇小说《铁流万里》广州发布
- 浙江文旅观察:“文化大院”如何助力乡村发展?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北京打造地下东六环 “缝合”城市空间
- 有胃癌风险 专家提醒上班族重视幽门螺杆菌认知筛查
- 青海尖扎邀约“向云端”:牧云星宿在何处,当属云端德乾村
- 苏州新玩法:不只是一座古城
- 广州美术学院举办2024毕业季光影秀
- 外汇管理局:前三季度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 中国团队最新研究:CAR-T疗法展示出对胃肠癌症的可靠活性
- 热门推荐
-
- 微生态药物:治疗疾病从“肠”计“益”
- 首次!C919加注可持续航空燃料执行商业飞行
- 不敲房门的父母有多“可恶”?娃可能记仇一辈子
- 中外专家热议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提供关键驱动力
- 关注罕见病群体 点亮罕见生命的色彩
- 福建平潭口岸首艘南太平洋岛国远洋渔船入境通关
- 专家学者聚首社会价值影像论坛:用影像推动社会进步
- 张冀监制《巧克力和酥油花》首映
- 波兰边防卫队要求当局向白俄边境增派1000名士兵
- 青海省实际利用外资提前实现首季“开门红”
- 21日小满:又到风吹麦浪时,万物欣欣皆向荣
- 《剧院魅影》中文版“官宣”最新演员阵容
- 纪念闽剧表演艺术家郭西珠诞辰105周年活动在福州仓山郭宅博物馆举行
- 青海驰援西藏首批救灾物资抵达地震灾区
- 法国东南部城市卡瓦永发生枪击事件 已造成2人丧生
- 青少年珠算文化非遗大会尽展“指尖上的智慧”
- (新春走基层)千年“绛州鼓乐”擂响龙年春节
- 步入全球第一方阵!我国自研“空中出租车”亮相
- 西部陆海新通道标志性工程——黄桶至百色铁路开工
- 制止正在进行的家暴 法院认定属正当防卫(以案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