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红薯熟了 日子甜了
中新网晋城10月27日电 题:红薯熟了 日子甜了
作者 高瑞峰 杜艾戎
“寒露早,立冬迟,霜降收薯正当时。”山西省高平市北凹村,挖薯机顺着地垄隆隆驶过,一垄垄红薯从泥土中翻滚而出。
“红薯早收不够甜,会有青气味。”50岁的北凹村村民韩香娥有着几十年的种薯经验,她说,霜杀百草,下霜使红薯藤蔓枯萎,淀粉更多转化为糖分,这时候刨挖的红薯更软糯香甜。
北凹村地处高平市石末乡西南,是该市红薯种植首批会员制试点村。北凹村成立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民按照“五统一”(统一组织方式、统一生产管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物资供应、统一产品收购)模式,发展红薯产业。
“周边无工矿企业,海拔高、无霜期长、土壤富硒,红薯种植历史底蕴深厚,产业基础良好。”石末乡乡长朱琳介绍,近年来,该乡以“红薯小镇”为目标,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农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事体验+物联技术”等,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红薯5000余亩。
北凹村流转土地近千亩,推广种植脱毒薯苗“神农一号”和标准化种植技术,从红薯种植、施肥、控旺、收获等各环节,对薯农进行全过程全流程技术指导。为便于红薯长久入窖储存,该村建起了智能红薯窖,可存储红薯400万斤左右。
红薯产业是高平市“五彩农业”产业链的重要一环,近年,该市以市场为导向、项目为支撑,在泽州县北义城和高平市石末乡、河西镇等地,引进红薯新品种70余种,开展新品种试验示范1400余亩,全产业链发展,“小红薯”种出了富民“大产业”。
“立足自身优势,打造特色品牌,叫响‘红薯小镇’品牌。”朱琳介绍,将持续提升当地红薯产业知名度、竞争力和附加值,富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目前,石末乡注册的“紫峰红”红薯品牌已取得“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认证,正在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韩香娥一家有13亩耕地,一半种谷子、一半种红薯,亩均收入4300元至4500元。“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引进了大公司,一年四季有活儿干。”韩香娥边择红薯边说,村民把红薯比作“金疙瘩”。今年,她家除去孩子们在外的打工收入,家庭年收入预计突破5万元。(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连关两店 轻奢鼻祖MK进退失据
- 第33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启幕 品牌啤酒数量创历史新高
- 聚焦传承传统饮食文化 第九届穗台青年论坛在广州举办
- 南海伏季休渔结束 海南渔船解缆出港
- 胃怎么“跑”到了胸腔里?这个胃癌手术很特别!
- 密码连WIFI涉嫌违反《网络安全法》
- 马来西亚将新冠防疫程序转型为公共卫生数字服务
- 多部门联合会商部署“七下八上”关键期防汛救灾工作
- “中国罗非鱼之都”广东茂名举办罗非鱼全球推介会
- 呼和浩特警方斩断一涉外贩毒通道 缴获毒品2.6公斤
- 188元买的“100%山羊绒衫”实为“0羊绒”?二者原材料价差可达三百倍
- 2023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经销商大会品牌盛典在银川启幕
- 迎暑期旅游 福建武夷山再推优惠举措
- 福建平潭口岸上半年进出口货物同比增长超5成
- 四川富顺警方破获一起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
- 调研报告:中国企业税费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呈现下降趋势
- 沈铁:“五一”小长假加开121对临客运力充足,热门方向开行多趟“春游列车”
- 母亲节礼物,康乃馨不再是独宠
- 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 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年成果丰硕
- “西北笑星”转战直播间,传承艺术致富两不误
- 热门推荐
-
- 1000天 运城青春加速度
- 日本山形县发生大规模山火 已持续燃烧超20小时
- 刀郎新歌《罗刹海市》走红,歌词疑被过度解读?
- 新疆兵团团场:借沙棘打造沙漠生态经济圈
- 做日间手术,当天就能回家
- 广西北部湾港刷新靠泊油轮吃水纪录
- 中国红APP正式上线发布
- 欧洲太空探索之路挑战重重
- 珠江压咸补淡应急调水 保澳门春节供水无虞
- 对外开放为外资企业扎根辽宁强信心
- 福建自贸区落地全国首个“绿色医疗器械保税维修”项目
- “减肥神药”尚未获批 多平台“超适应症售药”
- 今年三峡枢纽航运通过量达1.6亿吨 已突破历年最高水平
- 前10月同比增长5.2%,实现外贸质升量稳有基础有支撑
- “海葵”携强降雨致福建159万多人受灾 直接经济损失逾50亿元
- 2024清华财经新闻论坛将于美国华盛顿召开
- 77岁武汉老人把武汉电影往事装进一个文化馆
- 一万亿国债首批资金落地 用在哪?怎么用?
- 主汛期极易发生旱涝并发 陕西多举措防汛抗旱
-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发生4.5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