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消费莫成冒险游戏
玻尿酸、热玛吉、超声刀……提起医美,有些人或许不明就里,但这些医疗美容名词想必很多人听说过。随着“颜值经济”的升温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曾经高高在上的明星专属——医美,近年来悄然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何为医美?简单说即是运用整形外科的手段来美容和抗衰老。平日里大家耳熟能详的隆胸、吸脂,眼下颇为流行的光子嫩肤、注射肉毒素,以及削骨磨皮等手术类项目,均属于医美的范畴。
近年来医美科技日新月异,借助这一“神奇魔法”,很多消费者实现了变美的小小心愿。比如,强脉冲光等无创手段可以提亮肤色,射频等手段可以紧致肌肤。但变美与风险并存。作为一种具有创伤性或侵入性的技术手段,医美的本质归根结底还是医疗行为,任何项目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若操作失误或不规范还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后果。然而自从踏进了“医美圈”,有人却在求美的路上越走越远,甚至迷失了方向。“A4腰火了去吸脂”“精灵耳热了那自己必须有”“直角肩好看也要去做”……忽视潜在的风险,在容貌焦虑的漩涡里越陷越深,一些求美者为此遭遇了毁容甚至付出了生命。
热衷医美的人群有哪些?熟龄人士是主力,医美低龄化趋势也日渐明显。“预算4万元,必做整容项目是埋线做双眼皮+打玻尿酸;如果预算足够,隆鼻问题也要搞定。”这是今年暑假一位17岁的高中毕业生设定的变美目标。这并非个例,《2022年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20岁以下的医美消费者占比达11.12%,出现了医美消费年龄前置等新现象。由此带来的结果让人不禁担忧:未成年人正值身体发育阶段,骨骼、五官等生理发育尚未定型,医美手术会产生创伤和外部材料植入,很可能在将来对未成年人自身正常发育带来影响,甚至危害其身体健康。
客观存在的风险仅是一部分。人员机构不具备资质、“黑医美”蔓延、虚假宣传……伴随着医美行业一路高歌猛进,各种乱象丛生,也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与合法权益。“上海一女子打美容针后过敏身亡”“女子私下注射6针玻尿酸致残”……无数惨痛的教训告诫我们:医美并非万无一失,千万别对“美丽冒险”游戏上了头。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美是人的天性,但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之美。在审美日趋多元的当下,面对形形色色的医美项目,我们期待相关行业越来越规范,相关从业者坚守职业底线。希望消费者在擦亮眼睛的同时,多一份理性、自信与从容。(经济日报)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大兴机场新增直飞伦敦航线
- 助企“拼经济” 浙江宁波发挥贸促优势搭中外合作桥梁
- 冬季血压易波动 饮食一定要低盐
- 普京:俄罗斯正加速摆脱对西方技术依赖
- 侨交会2023(吉隆坡)智能科技展落幕
- 印尼将举办2024年首届总统杯世界狮龙锦标赛
- 基因改造番茄 产生更多维生素D3原
- 海南核电基地1号机组开始第7次换料大修
- 台风“小犬”或趋向广东 将致粤先热后雨
- 台风“康妮”逼近 福建将迎明显风、雨、浪、潮影响
- 日韩“穿梭外交”难解两国深层矛盾 民众不买账
- 琼州海峡春节假期车客单日流量创新高
- 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获批 浙江人大代表共话如何“建好”
- 张大千、徐悲鸿、安迪·沃霍尔等大师代表作亮相北京华艺2022春拍
- 国家医保局驳斥集采影响创新:高价格不一定带来真创新
- 住建部:让老百姓按合同约定如期拿到验收合格的房子
- 杭州取消限购后,外地看房团涌向杭州
- 一种蛋白能与新冠病毒结合并阻断感染
-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越剧《万婴之母》在福州演出
- 开放式展陈容不得“掰断标本”的黑手
- 热门推荐
-
- 政治极化持续撕裂美国(环球走笔)
- (乡村行·看振兴)海归博士扎根太行山 书写别样“田园诗”
- 青海摄影师获第十四届中国摄影艺术节《天鹅湖典藏奖》铜奖
- 【国际锐评】这场记者会向世界传递一个清晰信号
- 内蒙古牧民钢宝力达:“国家的孩子”跨代接力续写佳话
- 国际最新研究:南极冰层显示人因气候变暖已接近1.5 °C升温极限
- 西泠印社纪念吴昌硕诞辰180周年 同步展李苦李篆刻作品
- 中国旅游文化推介会在摩洛哥举行
- 山东花式解锁“文旅经济” “点燃”多元消费新活力
- 甘肃文化品牌:一台《丝路花雨》,让敦煌文化艺术“火” 起来
- 青超联赛遇到河湟:“五业”融合,“小足球”带动“大产业”
- 江西多举措保灌保供水 全省水库蓄水量达154亿立方米
- 中国设计、制造的绿色高端船舶上海外高桥口岸开启首航
- 中国造新能源客车在哈萨克斯坦交付使用
- 中俄高校知识产权文化交流活动举办 共展出162件成果
- 东西问·传世名画丨陈水华、何水法:《富春山居图》为何会成为中国山水画的传奇?
- 黄河下游河段出现本年度首次流凌
- 西湖大学迎成立五周年 施一公:做创新的守护者是使命也是未来
- 哈尔滨市向市民和游客朋友致信:再度续写冰雪奇缘
- 俄外交部警告:西方国家欲通过数字独裁实现全球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