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玲: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成就使其不惧抹黑
中新社北京10月20日电 (记者 庞无忌 陈溯 李金磊)近年来,美西方少数国家针对中国倡议极力鼓噪“中国威胁论”,也有评论认为中国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是出于地缘政治考虑。近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执行局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陈文玲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成就使其不惧抹黑。
陈文玲表示,一些国家给“一带一路”倡议戴了很多“帽子”。表面看,这些“帽子”压下来是沉甸甸的,但实际上这些“帽子”最终多会随风而去。
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抹黑“一带一路”是“债务陷阱”。对此,陈文玲表示,所谓的债务是债务国需要发展而借贷,而不是中国单方面搞“一带一路”造成的;发达国家想要发展同样需要借贷。此外,“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仅是中国投资,也倡导各国投资者共同参与,全球投资者都有权投资。一些国家也有融资发展建设的需求,这些都是由投融资双方自主自愿选择的。
“中国不是输出债务,而是通过和共建国家一道投资建设,造福于本国、造福于世界人民。”陈文玲表示,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很多工程都改变了当地民众的生存状况。世界银行2019年的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仅交通一项在未来就可以帮助760万人摆脱绝对贫困、3200万人脱离相对贫困。
陈文玲表示,共建“一带一路”打开的是一幅崭新的画卷。这幅画卷没有过去殖民时代的残酷压榨剥削,也不是“马歇尔计划”用投资换市场、换战略随从。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和灵魂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互联互通,实现基础设施的“硬联通”,规则标准的“软联通”以及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这些足以使“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陈文玲表示,经过十年的发展,雅万高铁、蒙内铁路等很多标志性工程为世界瞩目。因此,不管外界怎么抹黑,这些工程、项目已经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这已经是一个现实。未来共建“一带一路”还将进一步向“高质量、可持续、惠民生”方向继续发展。(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海南自贸港开放蹄疾步稳
- 孩子钻空子 商家偷着乐
- 故宫购票“难”,如何应对?
- 重庆正式发出首趟“东盟快班”
- 欧美多国爆发抗议浪潮 巴以地区冲突引发“蝴蝶效应”
- 食用菌行业首本蓝皮书北京发布
- 河南持续提高妇女儿童健康保障 连续7年列入民生实事清单
- 为博眼球、引流量凭空捏造“杀人案” 一网民被行政处罚
- 中国——东盟内陆开放经济合作与发展论坛在贵阳举行
- 国庆假期前四天入境中国游客使用支付宝消费金额同比增约120%
- 湖南祁阳15万亩再生稻喜获丰收
-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连开两展贺新春
- 巴西总统卢拉:有必要在国际贸易中使用新的货币进行结算
- 提升国产大豆产业竞争力
- 总台记者专访丨古巴总理马雷罗:进博会给古中经贸带来更多机遇
- 中小微企业对印尼GDP贡献率为61%
- 2023“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收官展映落幕
- 走进中国第七大沙漠:片片绿色染沙海
- 全国骑手驿站增至4.5万个 美团启动2024年骑手防暑降温工作
- 40多年来首次!洛杉矶上万城市工人将罢工 多行业受影响
- 热门推荐
-
- 布鲁可借谷子经济东风登陆港交所
- 上海一地燃气泄漏引发大火?男子拼接视频、散布谣言被处罚
- 花2.8万元能让婴儿睡出完美头型?医生:不建议佩戴
- 网络主播“转正”:直播行业规范化与职业化的正循环
- 美版“一带一路”与原版竞争?美国学者:现在不行,将来也够呛
- 驻华使节贵州行:爱吃酸汤鱼 想去看“村超”
- 老人饮酒后服用头孢生命垂危 交警10分钟“硬核”护航
- 中国高铁为何能“杯水不洒、立币不倒”?揭秘→
- 哈萨克斯坦矿井爆炸死亡人数升至20人
- 广西举办“侨约八桂—助力‘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活动
- 中国建设银行公布2023年半年度业绩 净利1672.95亿同比增3.12%
- 四川大竹“9·7”较大道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公布
- 都是4000元,飞三亚还是飞普吉岛
- 以旧换新:换出消费新活力,换出增长新动能
- “到中企”成印尼求职新趋势
- 吉林暑季盘活“冷资源” 民众迎来“滑雪场的夏天”
- 著名作曲家黄准逝世 曾为《红色娘子军》写就经典旋律
- 中国推动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 湖南岳阳“内外兼修”绘就富美“村居图”
- 出境游恢复元气尚需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