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2020年到2022年医保住院费报销比例提高约五个百分点
中新网10月19日电 国家卫生健康委1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副司长薛海宁表示,目前来看,各项改革的举措正在积极推进,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也正在持续改善。
一是大力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通过专家支援、技术平移、同质化管理等等举措,填补地方在肿瘤、儿科等重点疾病和重点专科方面的短板和弱项,通过这些措施,群众跨省跨区域就医的难题正在逐步缓解。
二是要提高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我们有序地推动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的建设,加快实施“千县工程”,健强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获得适宜的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三是通过远程医疗,包括建设互联网医院、提供线上诊疗服务等等方式,用信息化的手段,把优质的医疗服务送到群众的身边。同时我们推进医学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使科技的成果也不断地转化为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
四是以降药价为突破口,深化“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近年来,国家组织和开展了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医保药品的谈判议价等等,大幅度降低了药品和耗材的价格,也减轻了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同步也推动了医疗服务价格的动态调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改革等等这样一些改革,推动公立医院建立公益性为导向的运行新机制。
五是加强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提高医保的保障水平。2020年到2022年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住院费用的政策范围内的报销比例分别提高了五个百分点左右。
六是加强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推动临床业务管理和经济管理的深度融合,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促进药品耗材的合理使用,开展同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等。通过以上举措进一步节约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薛海宁介绍,同时在改革过程中我们也非常注重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通过预约诊疗,使预约时间更精准,减少患者的排队等候时间。通过门诊的一站式服务、日间手术、诊间结算、床头结算等等这样的举措,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减少患者和家属就医的奔波之苦。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通过建立专科专病中心,实施多学科联合诊疗(MDT),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等等这些服务模式,让医护人员围着患者转,也让群众看病就医更安心、更放心。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美研究:因强行驱赶 美国无家可归者死亡人数大幅增加
- 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 2023年交通运输综合执法装备展览会在银川举办
- 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贺一诚会晤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和中国驻比利时大使
- 杭州发现2个新物种
- 推荐算法是数智时代知识传播的新引擎
- 常秋月:博采众长,让更多好戏复现舞台
- 今天北京山区仍有弱降雪 东北部地区北风明显
- 李红艳新书出版:剖析中国乡村文化实践新形态
- 青藏高原北缘首次发现大型碳酸岩型铌矿资源
- 丰田申请召回超13.5万台普锐斯
- 音乐会版亨德尔歌剧《罗德琳达》全剧亚洲首演
- 开票“一点没”,你是不是又没抢到票?
- 我国已全面淘汰八种类重点管控新污染物
- 两岸青年“茶歌兴唱”线上线下交流茶道
- 闽台刘氏宗亲福建话亲情:祠堂文化印证两岸同根
- 第十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福州闭幕 “金丝路奖”揭晓
- 《辽宁省税费服务和征管保障办法》4月1日起施行
- 山东德州一企业仓库发生火情 无人员伤亡
- 湖南祁阳特色养殖激发乡村振兴新引擎
- 热门推荐
-
- 杭州推出新春消费“大礼包” 打造赛会之城·购物天堂
- 对抗衰老和癌症的新方法出现
- 中国长三角纪录片创作研究中心在杭州成立
- 爱国至上 文化巨擘!纪录片《李苦禅》开播
- 以色列特拉维夫一辆卡车冲向人群 至少40人受伤
- 膀胱癌精准微创诊疗实现国产替代
- 人口贩运受害者、中国籍演员王星已回国
- 受降雨影响 北京市门头沟区39条山区公交线路停驶
-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以制度创新打造开放型营商环境
- 日本气象厅面向宫古岛、冲绳本岛等地发布海啸警报 预计浪高3米
- 森林覆盖率从不足20%到95.2% 马鞍山林场的绿色发展之路
- 北京地铁站内严查健康码 增加消毒频次
- 校长专家共议智能时代的基础教育
- 兰州奶茶“大胆”添西北特色食材:差异化配方坚守“好喝”
- 敦煌艺术展“借力”现代科技:返璞归真“人间万象”
- 2350余人扑救山西临汾山火 126名民众撤离
- 调配供水、开放服务点……川渝地区多举措应对高温天气 保障民生
- 总台独家专访丨西摩赫什:美媒“甩锅”乌克兰是在转移视线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全球水危机迫在眉睫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机器人成“上海制造”转型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