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驶上快车道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驶上快车道
□ 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秀峰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印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部署推动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弱项,全面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何要全面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其中的市场空间有多大?还有哪些短板需要补齐?
社会发展需要
环境基础设施是深入推动环境污染防治的基础工作,也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
“根据经济规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水平发展达到某个临界点后,经济发展会催生更好的环境质量。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这个阶段。”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吝涛说。
业内专家认为,当前,我国产业升级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要求更好的生态环境质量。此时提升环境基础设施,能进一步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产业竞争力并促进就业。此外,我国环境基础设施也需要升级换代。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资源与环境业务部主任张英健表示,近年来,我国环境基础设施处理能力大幅提升、运营管理持续优化、工艺技术明显进步,环境基础设施领域“十四五”相关目标进展顺利,污水处理能力等目标已提前完成或接近完成,但是距离建设美丽中国目标任务还有不小差距。
吝涛表示,有鉴于此,构建集污水、垃圾、固废、危废、医废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形成由城市向建制镇和乡村延伸覆盖的环境基础设施网络,推进环境基础设施一体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有力支撑。
市场空间广阔
“初步估算,如果全国城市按照《行动方案》要求,在污水、垃圾、固废、危废、医废等方面全部升级换代,整体上有望产生近万亿元市场。”吝涛说。
环保产业是典型的“政策驱动+投资拉动”型产业。历次环境治理模式的突破创新,均有效释放了市场空间,带动环保产业新一轮增长。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累计近4.8万亿元,带动环保产业持续增长,营收年均增速14.1%。
《行动方案》要求,到2025年,环境基础设施处理处置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200万立方米/日,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网4.5万公里,新建、改建和扩建再生水生产能力不少于1000万立方米/日;全国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能力达到70万吨/日以上,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80万吨/日以上。固体废弃物处置及综合利用能力和规模显著提升,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充分保障,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医疗废物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置。
张英健认为,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环境基础设施体系还有待完善,特别是大量县级及以下地区环境基础设施能力还存在较大缺口,亟需加大投资和创新,这些无疑都将带动巨大的市场空间。
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预测,全国环境治理营业收入在“十四五”期间将保持10%左右的复合增速,预计在2025年突破3万亿元。
补齐短板弱项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根基。然而,当前我国环境基础设施方面存在不少短板弱项,一些地区管网老旧破损,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不高,生活垃圾分类收转运体系不完善,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有待提高,园区环境治理难度大、基础薄弱,对焚烧飞灰处置和填埋设施渗滤液处理监管能力不足,等等。
正是基于这些差距和短板,《行动方案》明确了包括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在内的多方面重点任务。
张英健表示,下一步要按照《行动方案》要求,从几个方面入手,推动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弱项,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一是加快填补污水收集管网空白,提升污水收集效能;因地制宜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加快补齐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能力缺口。二是完善生活垃圾分类设施体系,健全收集运输网络;补齐县级地区焚烧处理能力短板,推动设施覆盖范围向建制镇和乡村延伸;探索建设小型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改造提升填埋设施;强化设施二次环境污染防治能力建设。三是推动固体废弃物处置及综合利用设施建设,全面提升设施处置及综合利用能力;积极推进建筑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统筹规划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基地,提高可回收物再生利用和资源化利用水平。
此外,还要强化特殊类别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建设,加快建设国家和区域危险废物风险防控中心和特殊性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强化危险废物源头管控和收集转运等过程监管;健全医疗废物收转运体系。积极推进园区环境基础设施集中合理布局,加大园区污染物收集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基地建设。全面推行排污许可“一站式”管理,建立基于排污许可证的排污单位监管执法体系和自行监测监管机制;加强对焚烧飞灰处置等全过程监管,实现危险废物收集利用处置情况全过程在线监控,完善污水处理监测体系。
吝涛表示,长期来看,要把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行动当成一种新兴绿色产业和新兴市场进行培育,从政策、金融、教育和科研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性支持。“可围绕区域发展差异鼓励推动更多区域合作,包括在区域之间推动联合开发项目,共享资源和技术,提高效益,资源配置更加均衡;加强人才培训,提高各地区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专业管理及运营能力,促进知识和技术的转移,推动地区之间的合作与共享。”吝涛说。(经济日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无腿女孩”在山东开启大学时光:渴望自由的文学创作
- 探访河北迁西“水下长城”:水库横切长城 雄关镶入碧波
- 截至今年5月底宁夏累计授权专利7.7万件
- 增开客列524列 “五一”假期太铁旅客发送量连创历史新高
- 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6千米
- 北京警方打掉48个利用网络交易平台开展传销活动犯罪团伙
- 中国移动发布“九天”人工智能基座
- 胡锡进:游戏业,危机还是转机?
- 内蒙古锡林浩特被劫持女子已获救 嫌疑人被抓
- 2023年浙江新能源汽车新增73万辆 占全年汽车总上牌量39%
- 广西邀京津冀企业共享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建设新机遇
- 第三届国际中学生陈嘉庚常识比赛公布十六强名单
- 星巴克,悄悄在价格上玩起“双面”态度
- 普京:俄中两国高度重视体育运动事业发展
- 外籍友人走进南通海门 感受“江海门户”独特人文氛围
- 当你的有序遇到同事的无序
- 青海提高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 守护特殊困境儿童成长
- 北京海关去年截获外来物种三百余种次
- 曹文轩:疗愈我们心灵的往往是悲剧而不是喜剧
- 员工的“朋友圈自由”不容单位广告侵犯
- 热门推荐
-
- AI赋能体育教育 不能“一引了之”
- “显微镜”下看细胞“说话”
- 200件秦封泥在穗亮相 折射大秦帝国历史脉络
- 黄果树景区“不准用相机拍照”太荒唐
- (第六届进博会)美宝集团:为什么加州企业青睐中国市场?
- 新疆阿克苏至阿拉尔高速公路按下建设“快进键”
- 中国电信中南智能算力中心正式投产运营 打造中部算力新引擎
- 《三打白骨精》上演 福州京剧暑期演出季精彩纷呈
- 弘扬文化优势 注入绿色动能 做强实体经济 华彬打造国际人文交流新范式
- 中国第一大油气田连续四年油气当量突破6000万吨
- 广东省首艘3000吨级海洋执法船入列
- 秋季开学日如期而至:按时、峰值与“读懂”
- 设置发放红线 银团贷款新规出炉
- 东航西安—阿勒泰航线每周将增至14班 满足民众冰雪旅游“热”
- 外国摄影师:希望把贵州的美景呈现在世界面前
- “与伟大灵魂对话” 上海大学路开启跨时空的数字艺术探索之旅
- 投资大师芒格逝世,为何他一生执着于研究“失败”?
- 解读投资发展机遇 “大吴淞”成上海浦东生产力发展布局新亮点
- 青海实现光伏全产业链零的突破
- 年轻人三大“脆皮”症状:记忆力下降、情绪差、免疫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