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带货”能力为何强
中欧班列构建了一条全天候、大运量、绿色低碳、畅通安全的亚欧物流新通道。未来,要在政策制定、便利通关、运输组织等方面加强沟通协商,着力提升开行质量效益,促进中欧班列与制造、商贸、金融等产业联动融合发展。
中欧班列的“朋友圈”越来越广。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底,中欧班列已经通达欧洲25个国家217个城市,累计开行超过7.8万列;运送货物超过740万标箱,占中欧贸易总额比重从2016年的1.5%提高到2022年的8%。中欧班列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
2013年80列、2017年3673列、2019年8225列、2022年1.6万列——跃动的数字,勾勒出“钢铁驼队”的成长轨迹。从“连点成线”到“织线成网”、从“有去无回”到“满载而归”,10年来,中欧班列开行数量迅猛增长,质量不断提升,在开创亚欧国际运输新格局、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共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欧班列的“带货”能力有多强?10年来,中国运往欧洲的货物品类从最初的手机、电脑等IT产品,拓展到包括汽车整车、机械设备、家具建材、服装鞋帽、电子产品等在内的53大门类5万多种商品。欧洲运往中国的货物品类从早期的木材、汽车及零配件等,逐步拓展到机电产品、食品、医疗器械、机械设备、酒类等。经由中欧班列,“中国制造”在欧洲越来越受欢迎,更多欧洲产品也走进了中国的千家万户。据统计,中欧班列运送货物价值累计超3400亿美元。
中欧班列依托陆桥,向陆而生,构建了一条全天候、大运量、绿色低碳、畅通安全的亚欧物流新通道。相较于海运和空运,中欧班列运输价格是航空的1/5,运行时间是海运的1/4,受自然环境影响小、稳定性高,在满足高附加值、强时效性等特定物流需求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以西安至德国杜伊斯堡为例,每周三、周六从西安国际港站发车,10日后可抵达杜伊斯堡,全程运行时间较普通班列压缩30%以上。同时,中欧班列也是最为绿色的运输方式之一,平均碳排放量是航空运输的1/15、公路运输的1/7。
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中欧班列的韧性凸显。在海运、空运不同程度受阻的情况下,中欧班列逆势跑出“加速度”,年均增长26.3%,累计运送防疫物资近1500万件,被誉为国际抗疫合作的“生命通道”。多个国际知名物流协会公开表示,中欧班列为世界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缓解全球供应链紧张难题、增强国际物流保障能力的可靠物流方案。
驰而不息的中欧班列,让不沿海、不沿边的西部地区,从开放末梢一跃而成开放前沿,打开了发展新空间。中欧班列开通后,重庆、成都等地迅速成为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西安、郑州、武汉等中欧班列始发城市的外向型经济产值均实现显著增长。
互联互通,互利共赢。中欧班列的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之间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和贸易畅通,带动了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促进了亚欧大陆互联互通。借助中欧班列,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哈萨克斯坦开辟了出海口,将小麦等优势产品经中国发往东南亚市场;波兰罗兹、德国杜伊斯堡等城市的国际物流枢纽地位不断提升,当地生产的特色产品大量销往中国。10年来,我国与25个通达国家的进出口值从2013年的4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7.42万亿元,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汽笛嘹亮,中欧班列已驶入高质量发展轨道。从新的起点出发,还要不断夯实中欧班列国际合作基础,在政策制定、便利通关、运输组织、安全保障等方面加强沟通协商。持续优化运输组织,着力提升开行质量效益,促进中欧班列与制造、商贸、金融、信息等产业联动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发展“人文班列”“旅游班列”等新模式,推动中欧班列朝着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加安全的方向发展。(经济日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平台数据显示春节中国游客足迹遍布全球1700多个城市
- 宁淮城际铁路全线最大承台浇筑
- 新经济浪潮下 “上海牌”制造如何活出“新精彩”?
- 东盟经济展现韧性与活力(国际视点)
- 北京朝阳警方查处三起未履行出租房屋安全管理责任案件
- 点“沙”成“金” 新疆持续挖掘沙漠旅游发展潜力
- 第六届海参产业发展大会暨2024世界海参产业(烟台)博览会举办
- 在“烽烟号角”中铭记历史 《晋察冀画报》摄影文献展抗战馆展出
- 广州启动科普游 49家科研院所等免费开放
- “大学保安打死狗”背后的高校流浪动物管理之困
- 本田公司将投资约150亿加元建加拿大首个综合电动汽车供应链
- 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夫妇举办中法友好招待会并颁发“大使奖”
- 《山海情》编剧团队获第33届飞天奖优秀编剧奖
- 武汉将专场推广新疆博尔塔拉旅游
- 博鳌经安论坛第二届大会将于10月29日至31日在长沙举行
- 冷链储运“热”了!“班列+冷链”新业态拓展新市场
- 大脑小胶质细胞“隐藏技能”被发现
- 平台数据显示清明假期北京洛阳南京民宿预订量居前三
- 漫步北京中轴线寻“龙”:谁在守护“中轴线第一桥”?
- 中国南方多地持续偏冷 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5至7℃
- 热门推荐
-
- 何为新海派创新 学者:设计与科技结合
- 连云港通报海鲜商贩“鬼秤”事件:涉事商户被清理出场
- 2月份中国各种自然灾害致652万人次受灾
- “艺术设计跨市域协同创新联盟”在沪成立 培养高素质文创人才
- “羊驼爸爸”迟海涛:在荒漠化草原为神兽建欢乐家园
- 欧盟推进碳市场改革挑战多
- 珠江流域首单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在广西灵川签约
- 斯洛伐克总理菲佐身体好转,此前遭枪击入院抢救
- 美国枪支暴力问题恶化!2021年死于枪下的儿童青少年人数创新高
- 湖南零陵小辣椒种出致富大产业
- 大宁河2024年第1号洪水形成
- 福建强降雨已致4死2失踪 自然灾害救助Ⅲ级应急响应启动
- 今年第11号台风“摩羯”在海南文昌沿海登陆
- 加拿大野火季已至 多地火势失控居民需疏散
- 东方素养携手中国网球公开赛 正式成为2024中国网球公开赛独家营养品供应商
- “大厨下乡”助力乡村旅游餐饮服务品质提升
- 苏东坡文化旅游节于浙江杭州启幕 主题游线及菜肴同步亮相
- 北京畅通经营主体退出渠道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 中国与毛里求斯两国央行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 美股集体收高:道指结束六连跌,热门中概股普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