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举办世界音乐人工智能大会 “音乐与AI融合大有可为”
运用深度学习等方式分析人对音乐的情感反馈,通过人工智能(AI)实现作曲、编曲、歌唱……近日,第二届世界音乐人工智能大会暨“未来音乐会”在北京举行。活动由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联合主办,来自音乐人工智能、音乐与脑科学、音乐治疗等领域的专家及音乐产业相关企业代表共同参与,展示音乐与人工智能结合的前沿成果,探索艺术和科学交汇的未来趋势。
奏响“未来音乐会”
“欢迎大家来到‘未来音乐会’,我是本次大会的机器人指挥Yu Feng。”聚光灯下,仿真机器人挥手致意,向观众做开场白。
本届世界音乐人工智能大会以“未来音乐会”启幕,邀请中国音乐家和人工智能团队共同创作,在多部现代音乐作品中运用表情情感识别、3D声场、机器听觉、AI生成视觉等技术。
音乐会上,作品《连续体》借用物理学“时空连续体”的概念,将声音参数通过洛伦兹方程进行计算和转换,通过3D声场进行呈现;《厄之二——司岗》使用佤族民间乐器“得”“口弦”“铃”进行现场演奏,并用手势控制器、轨迹跟踪控制器等对声音进行变形和重塑;《繁星散落的夜晚》运用基于AI的虚拟乐器,通过深度神经网络模型,检测获取古筝演奏家的手势信息,实时控制音乐的不同声部。
“艺术与科学的交融令人惊叹。”马里兰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和系统研究所教授谢哈布·沙玛对本报表示,音乐会与世界顶尖音乐会的演出效果不相上下,充分证明了中国学界在音乐人工智能方面取得的进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戴琼海表示,音乐与科技结合是音乐领域的创新趋势,进行音乐与人工智能、脑科学的交叉研究有重要意义,将对音乐产业革新带来深远影响。
“人工智能高速发展,将为音乐提供全新发展空间。目前,人工智能已对传统音乐二级学科产生影响,有望为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音乐学、音乐教育、音乐科技、音乐管理等学科带来革新。”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主任李小兵说。
“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一场音乐会背后,有学界的多年努力。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外专家分享了音乐与人工智能及脑科学的研究进展。
“AI近年来开始在艺术创作领域崭露头角。透过深度学习和生成对抗网络等技术,AI能学习和模仿艺术作品并生成全新创作。通用大模型技术更为机器创造力提供更多可能性。”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郭毅可介绍,自2021年起,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合作开发“人机共生艺术创造平台”。目前,团队在人声合成、面部表情模拟、自动编舞、基于文字描述生成图像视频等方面已取得多项突破。
“大脑通过听觉系统感知自然界多姿多彩的声学环境和优美动听的音乐。音乐信号有特殊的时域和频域特征,听觉系统通过一系列复杂处理提取音乐中的信息及特征。大脑基于这些特征形成对音乐的感知,包括音乐情感和审美等高级认知,并进一步产生音乐的记忆。”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主任、教授王小勤说,过去20多年,全球关于大脑如何处理音乐的脑科学研究有较快发展。目前,他和团队正围绕大脑处理音乐的神经机理进行研究。
论坛期间,围绕艺术与科学的关系,专家进行多番探讨。
“音乐蕴含人的感知与体验,也会激发人的情感反馈。在探索音乐与人工智能结合的过程中,一个重要方向是使人工智能创作的乐曲能够真正触动人心,防止人工智能音乐‘有口无心’。”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对本报表示,2018年,中央音乐学院提出音乐和人工智能融合,创建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并于2019年成立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学科,与国内外顶尖人工智能专家合作,共同探索面向未来的当代音乐艺术。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智能学院院长朱松纯提出,科学与艺术融合是理性与感性的碰撞,探讨智能学科与人文艺术交融有望“为机器立心”。目前,他与团队正在开发一种新的音乐结构化建模理论,使人工智能算法和模型生成的音乐,与人类创作者的音乐审美与认知实现对齐,推动人工智能音乐更好应用于音乐创作、视频配乐等领域。
“音乐治疗将发挥更大作用”
专家表示,音乐与科学的结合,发展前景广阔。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表示,音乐人工智能近年来在音乐生成、歌词创作、声源分离、技法识别、音乐分析等领域已实现应用。此外,人工智能在修复古琴谱、保护民族音乐数据等方面也取得创新应用。随着学界不断在音乐、图像、视频、文本数据间的跨模态对齐等方面取得突破,音乐人工智能有望创造更多可能。
华为中央媒体技术院总裁李江表示,人工智能在旋律、节奏、和声、曲式、复调、配器等方面已有较强能力,而在充分展现音乐风格和表现力等方面还面临挑战。未来,做好数据处理和算力配合等工作,音乐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有望突飞猛进。通过AI大模型搭建音乐“骨架”、更好提升音乐创作效率,辅以AI小模型进行精细化定制化调整、实现音乐的表现力,AI可以更好地担当音乐人的助手。
俞峰表示,研究音乐的治疗功能,是音乐与人工智能交叉研究的突破点之一。音乐已被证实对人的情绪、睡眠存在影响,但作用机制、作用强度,目前仍是黑箱。下一步,通过脑科学和音乐人工智能的研究,音乐治疗将发挥更大作用。
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埃德蒙和莉莉萨弗拉脑科学中心主任伊斯立·尼尔肯对本报表示,人类大脑支持音乐处理的神经机制,可能在声音处理方面有广泛用途,预计这种机制也存在于动物界。“音乐与脑科学的学科交叉领域尚有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我们期待与中国高校研究者合作,破解更多有关声音的奥秘,创造更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尼尔肯说。(林子涵 唐雅晴)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上海科创金融联盟成立 为科创企业提供“接力式”金融服务
- 全球面临多重风险 合作倾听预防危机
- 四川:暴雨蓝色预警 7564人提前转移避险
- 一季度力拓铁矿产量小幅下降,淡水河谷增长
- 全国首个文博百馆云地图上线 导航预约讲解等一键实现
- 特朗普支招“让普京泽连斯基在一个房间敲敲脑袋搞定”,网友:太好笑
- “多部电影涉投资诈骗案”?电影如何与诈骗扯上关系
- “金融茶”变种暗箭难防
- 一名中国游客在日本大阪被刺伤 警方正以抢劫伤人案调查
- 全国已收获冬小麦超2.5亿亩,进度过八成——麦收忙,夏粮稳
- 台风“派比安”进入北部湾 广西海事防御台风应急预案提升为Ⅲ级
- 加速建设海外仓 吉林延边跨境电商经济迈入新阶段
- 【透视】美媒:美国民众对政府机构信任感持续下滑,国会乱局“火上浇油”
- 台风“泰利”今夜登陆 广东海南需加强风雨防范
- 民主失真、政治失能严重侵蚀美式人权根基
- 中新健康丨研究揭示胆固醇代谢调控巨噬细胞抗肿瘤新机制
- 枪声震惊斯洛伐克!总理遇袭紧急送医,已无生命危险
- 古村落变身网红打卡地 太行山“石头村”春游热
- 外媒:巴西报告全球首例奥罗普切热致死病例
- 各地中小学幼儿园陆续开学 多彩活动开启新学期
- 热门推荐
-
- 新福建这十年:乡村振兴踏上“特色路”
- 男子游泳被劝阻将公园管理人员绑树上 警方通报
- “65万买上海181平精装修”?网络假房源又有新套路,该管管了!
- 寄快递要求“刷脸”是否必要引发质疑
- 美国7月制造业PMI低于预期 已连续9个月萎缩
- 促进消费升级 天津首单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场景落地
- 海内外管理咨询界专家学者厦门探讨行业新发展
- 上影节开票 10分钟内200场次售罄
- 日本九州岛附近海域发生6.7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 和评理 | 中意合作潜力巨大 排除干扰大有可为
- 历史恩怨难解!韩日二战劳工索赔案后续谈判引关注
- 石家庄国际陆港中欧班列单月开行量首次破百列
- 无中生有炒作所谓“中国间谍”,荒唐!
- 马来西亚检方起诉前总理穆希丁受贿及洗钱
- 北京举办急救主题宣传活动 倡议全社会“关注急救 参与急救”
- 科技考古赋能中华文明探源 揭示山西文化特质
- 北京地铁昌平线列车两节车厢分离 多方共同开展救援及救治
- 第三届中俄三省州美术交流作品展在黑河启幕
- 韩国首尔车辆撞人事件已致多人受伤 司机疑为70多岁男性
- 五方会议闭幕 巴以双方承诺立即采取行动结束所有单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