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背后的“水力量” 看黄河水如何浇灌出“塞外粮仓”?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部最新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耕地灌溉面积10.55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5%,生产了全国77%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而在保障秋粮丰产丰收的过程中,灌区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灌区”?“灌区”可以看作是一个半人工的生态系统,通常是在一处或几处水源取水,具备完整的输水、配水、灌水和排水工程系统,能按农作物的需求并考虑水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提供灌溉排水服务的区域。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有7326处大中小型灌区。
黄河水浇灌出“塞外粮仓”
河套灌区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境内的特大型灌区,当地利用黄河水灌溉发展农业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
河套灌区位于黄河“几字弯”顶部,是黄河上游的特大型灌区,也是国家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该灌区地处我国干旱的西北地区,降雨量少、蒸发量大,一共包含永济灌域、乌兰布和灌域、解放闸灌域等5个灌域,现有七级灌排渠(沟)道,共计10.36万条、6.5万千米,各类建筑物18.35万座。这些渠沟连接起来,可以绕赤道1.5圈。
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境内的三盛公水利枢纽,被称为“万里黄河第一闸”。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全长325.84米,工程竣工时,是亚洲最大、黄河上唯一的以灌溉为主的一首制大型引水平原闸坝工程,改变了河套灌区多年来无坝引水、不能控制水位流量的落后面貌。河套灌区从黄河通过三盛公水利枢纽和总干渠自西向东引水,通过各级渠道将水输送到田间后,再通过斗、毛沟,支沟等,汇入总排干和乌梁素海,最后退入黄河,形成一套高效、完整的水系网络和灌排体系。
上膜下秸 盐碱地变身“金土地”
有着“塞外粮仓”美誉的河套灌区每年的粮食产量稳定在60亿斤左右,目前引黄灌溉面积达到1100多万亩耕地。然而在这1100多万亩耕地中有484万亩不同程度的盐碱地。当地是如何让盐碱地变身金土地的?
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狼山镇爱国村,8700多亩的耕地中,中重度盐碱地就占到一半以上。村民崔卫东告诉记者,过去抗盐碱的土方法多半是大水漫灌压盐,结果用水量越来越大,可盐分却没降下来。
2017年,巴彦淖尔市规划了484万亩盐碱化耕地“改盐增草(饲)兴牧”示范工程,拉开了全市改良盐碱地的序幕。通过大规模土地整理,爱国村零散的土地被整合了起来,现在行走在爱国村的田间地头,远看路相连、渠相通、沟配套,近看有新的发现,在地下40公分的位置,铺设了一层秸秆,盐随水来,随水去,在水分向上蒸发的同时,能保证盐分被阻拦在秸秆下面,这个被称为“上膜下秸”技术。而对于重度盐碱地,当地在地下一米八的位置,每隔50公分铺设了一些排水管道,能保证地下的水分随时通过这些管道流到排水井里,最大程度地让作物不受伤害,耕地质量提高1—2个等级。
如今的爱国村粮食年年丰收,村民们腰板儿挺直了,村干部谋发展的底气也更足了。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狼山镇爱国村党支部书记潘竞忠告诉记者,他所指的这片就是盐碱地改良整理过的最有成效的一片儿,这里边的种类品种有8个品种,有番茄、青椒、朝天椒。今年村里头号召统一连片种植,全部水肥一体化,用黄河水滴灌,成本降下来,收入提高了。
引黄滴灌 节约每一滴黄河水
河套灌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农业灌溉主要依靠黄河水,因此如何用水至关重要。近年来,河套灌区开始大范围推广实施“引黄滴灌”工程,大幅节约农业灌溉用水。
在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和胜乡新建村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项目区,占地50亩的蓄水池内碧波荡漾。今年,和胜乡将新建村废弃鱼塘改造成引黄滴灌澄清蓄水池,义和渠支流的水经过蓄水池的过滤、澄清后,通过引黄滴灌管道,输送到农田地。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和胜乡新建村党支部书记王连柱说:取用方便随时可以浇水,想用的时候打开滴灌机就可以满足周边800亩土地滴灌。
为了加强农民用水群管组织建设,巴彦淖尔市还大力发展农业用水合作社,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杭锦后旗,当地通过采取“民办、民管、民收益”的模式,在全旗组建了58个农民用水合作社,覆盖所有村社和灌溉直口渠系,使基层用水合作社运作更加规范。
用水方式的改变,加上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让河套灌区焕发新活力。在河套灌区水量调度中心的沙盘上,我们看到,灌区的每道闸口、每条干渠都有通讯基站,电子水情数据实时更新。目前,网络通讯已经覆盖全灌区,如果将各种传感器和采集系统比作灌区信息化的“耳目”,通讯传输系统就是灌区的“神经网络”,河套灌区灌溉水量调度系统就是整个信息化工程的“大脑”。
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解放闸分中心杨家河干渠供水所所长黄银强告诉记者:现在灌区通过这个现代化、信息化的改造,咱们全部用成了信息化这种,拿出咱们手上的APP就能观测到水位、流量的变化。
目前,“十四五”河套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工程正在加速推进。永济、义长灌域国管渠道项目累计完成投资 2.9亿元,已完成总投资的 61%,计划 12 月底前完成 90%以上的建设任务。
(总台央视记者 梁丽娟 陈烨炜 内蒙古台 陆伟 廖斌 段慧林)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表彰大会举行 修涞贵等获捐赠个人奖
- 央广财评|国庆假期消费市场火爆,折射中国经济强大韧性
- 澳大利亚墨尔本化工厂大火得到控制 居民被警告远离污染区域
- 英国海域8月3日开放蓝鳍金枪鱼休闲渔业
- 国际人士驳斥“产能过剩论” 中国新能源产品为全球绿色转型贡献巨大
- 走进最美画卷,在6000米徒步栈道赏秋叶
- 第46个植树节 “国际湿地城市”南昌掀起全民义务植树热潮
- (身边的变化)湖南东安帮扶三峡移民闯新路 致富增收乐享幸福生活
- 系统研究称:中国糖尿病风险防控现状不容乐观
- 中国驻美使馆回应美对华加征关税:损人不利己
- 做美国的盟友,真的挺难
- (新春走基层)浙江的水利“春运”:龙年在即 保千家万户水龙头
- “保交楼”之后怎么办
- 姚景源:中国经济正处于平稳回升、积极向好的局面
- 台风“杜苏芮”在福建晋江沿海登陆
- 充满无限灵感的丰富旅程(我和中国的故事)
- “乡间摆渡”甘肃味道 “甜蜜”产业助民众增收“钱”景广阔
- 北京迎明显降雨过程 多预警齐发
- 放宽“应届生”认定标准,让择业更从容
- 土耳其表示愿意开放两个与叙利亚的边境口岸以运送援助物资
- 热门推荐
-
- “众仁儿童救护”项目荣膺中国公益年会“年度公益项目”
- 以称将就停火协议进一步谈判 美英联合打击也门胡塞武装
- 专家学者在京探讨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 文博会“新”亮点抢“鲜”看 见证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 中新国际观察 | 中亚与欧盟为何承诺加强合作?
- 价格暴涨超10倍!有人买回去泡水喝防新冠,医生提醒
- 拆解骗贷网络
- 中国去年增发1万亿元国债已落地项目开工率超70%
- 首部东坡文化主题大型交响音乐作品海口奏响
- 千年古韵传承 山西稷山螺钿漆器“时尚出圈”
- 快讯!特朗普集会枪击事件枪手身份已确认
- 解密高端定制之旅“豪玩”之旅
- 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推动明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很多有利条件
- 中东部两轮大范围雨雪无缝衔接 南方降温大幕拉开
- 如果穿越回高考前一夜,你会做什么?
- 台青:愿为两岸青年的未来而努力
- 从“在线”到“在场” 央美毕业季魔方眼之夜开拓“云观展”新思路
- 右美沙芬被列入精神药品目录后
- 探索艺术疗愈 杨元惺摄影作品展亮相北京小汤山医院
- 山东打造多元化文旅新场景 点燃端午消费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