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锚定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跨区域合作成为潮流
作者:李秀中
疫情后经济复苏,旅游业的作用越发突出,很多城市和区域规划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而且跨省域的合作越来越多。
9月25日,昆明南宁贵阳与红河桂林黔南“3+3”共同发布滇桂黔世界级旅游目的地黄金旅游环线。9月17日,重庆和湖北签署备忘录,双方将携手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造长江三峡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旅游呈现快速恢复
今年7月,《四川省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规划(2023~2035年)》(下称《规划》)印发。根据《规划》,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四川将分两步实施,到2027年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到2035年建成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今年8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深化文旅融合彰显徽风皖韵加快建设高品质旅游强省的意见》,文件提出,要整合旅游优质资源,积极推进文旅产业升级,打造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并为“世界级”“万亿级产业”确定了目标和路线图。
不只四川和安徽,还有很多省份和城市发布旅游发展的规划和促进政策,不少城市和省份瞄准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重庆市政府高级旅游经济顾问、重庆大学教授蒲勇健向第一财经表示,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文旅消费呈现报复性反弹。文旅是拉动内需的重要产业,因此,各个地区都在推动文旅业的发展。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近日在2023全球旅行商大会上表示,2023年上半年的旅游经济进入了“稳开高走、加速回暖、量价齐升、供需两旺”的全面复苏新通道。暑期旅游市场复苏继续提速,多数目的地接待游客人数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暑期(6~8月)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8.39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21万亿元。随着市场热度不断走高,旅游产业景气开始由景区、餐饮、住宿、交通等上游资源商向以票务代理、渠道分销、导游、领队为代表的旅行服务业全面扩散,客群流向也开始由近程向远程目的地扩散。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暑期居民出游意愿较强带动住宿、餐饮、交通、文娱等消费快速增长。8月份,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2.4%。相关部门数据显示,7~8月份,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8.3亿人次,创暑运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暑期旅游演艺场次、票房收入、观影人数同比分别增长两倍、五倍和七倍左右。
戴斌在前述大会上还表示,多重、多维、连续性数据表明,旅游经济已经不可逆转地从萧条走向复苏,我们有理由对即将到来的中秋、国庆节假日旅游和全年旅游经济持积极乐观的预期。随着文化、艺术、科技、教育等创业创新动能的积聚,以及更多政策利好效应的释放,旅游经济步入繁荣期指日可待。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四川省导游协会会长陈乾康向第一财经表示,非常看好接下来的8天黄金周。“今年的黄金周可能是旅游业全面繁荣的一种场景,大小城市都会有大量的游客到来。”
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突出。7月2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其中就提到,要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推动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
跨区域旅游合作成为潮流
9月25日,昆明、南宁、贵阳与红河、桂林、黔南“3+3”城市共同发布滇桂黔世界级旅游目的地黄金旅游环线,即:南宁青秀山旅游风景区——桂林两江四湖·象山景区——黔南州荔波小七孔景区——贵阳青岩古镇——昆明石林风景名胜区——红河州弥勒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实际上,在此之前,贵州、云南和广西高层就积极推动跨省域之间的旅游合作,目的就是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9月19日至20日,贵州省党政代表团赴云南省学习考察。在两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交流座谈会上,云南省委书记王宁表示,深化文化旅游合作,共同开发民族文化旅游线路,共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贵州省委书记徐麟也表示,推进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共建和客源共享,携手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在此次考察中,滇黔双方签署了多份合作协议。
而在今年3月贵州党政代表团赴广西考察时,徐麟也表示,深化文化旅游合作,推动文旅特色塑造和品牌打造,共同推进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
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彭智敏向第一财经表示,旅游现在是热门行业,尤其是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高铁和高速公路的加快建设为跨区域旅游提供了便利。另外,各省份之间旅游资源有些差异,旅游合作便成为区域合作的重要内容,制造业区域之间可能有排他性,旅游业往往可以共生共赢。
蒲勇健也表示,在区域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资源整合抱团需求增大。旅游做大后自然有跨越行政区划的需求,而且一些旅游资源本身是跨越行政区划的。而这种跨区域的旅游合作也得到国家层面的推动。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健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旅游协调机制,推进跨行政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利用。加强区域旅游品牌和服务整合,支持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黄河文化旅游带、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杭黄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太行山区等旅游业发展。持续推进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建设。
2022年,国家发改委联合文旅部印发实施了《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方案》,方案是未来五年扎实推进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的重要依据和行动指南,提出了要立足杭州、黄山两市优质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资源集聚优势,打造长三角自然保护修复示范带、全国绿色发展样板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蒲勇健认为,世界级旅游胜地还没有标准,基本上由市场决定。不过,主要由游客中的国际性游客比例决定,这些地方目前都没有达到世界级旅游胜地标准,国际性游客比例不够,未达到国际性接待标准的基础设施,包括国际导游数量不够、影响力不够。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种业领域专家齐聚云南元谋 助推种业新质生产力培育
- 韩媒:淑明女子大学初步判定金建希硕士论文抄袭
- 多国文化相互“种草” 中外友人长春品茗谈历史
- “第2回日中文化艺术节IN万福寺”活动在日本京都举行
- 安徽民宿总量突破6000家
- 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创新高 带动深市公司海外业绩向好
- 广西北海做实生态警务 打造候鸟迁徙安全“驿站”
- 美15岁少年光天化日下遭枪杀:身中10枪 或有3名枪手
- 福建宁德核电站“华龙一号”5号机组主体工程开工
- 53.7%受访者期待两会关注加大对优秀技能人才的激励力度
- 韩国会通过李在明拘留同意案 法院将进行逮捕必要性审查
- 广汕高铁通车在即 老区汕尾借机拓展湾区旅游市场
- 《新风貌》:一场失败的流媒体品牌营销
- 中新教育丨“发挥香港教育特点及国际化优势”教育论坛在广州举办
- 全国台联第三十一届台胞青年冬令营新疆兵团分营开营
- 浙江文化观察:为何有地方“八月十六”过中秋?
- 日本地震遇难人数升至203人 一核电站曾遭遇3米海啸
- 首创“政+企+公益”协作样本,上海“普陀模式”为老年助餐带来哪些启示
- 山东携沿黄省(区)共建文旅品牌 打造从源头到入海特色产品线路
- 常泰长江大桥主航道桥钢桥面铺装施工启动
- 热门推荐
-
- 第二十届“北京-东京论坛”在东京举行
- 多部门加大助企帮扶力度 着力解决小微经营主体实际困难
- 免签“回头客”来了!“中国行”持续“圈粉”外国旅客
- 坚持优化供应链体系 直播电商单场22.3亿GMV背后的战略智慧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从小县城端上国际“大餐桌” 山东“农字号”产品走俏海外
- “双节”消费92.7亿元 北京是怎么做到的
- 春分的天文意义与人文意义
- 亚运会临近 各赛事举办城市以崭新形象营造亚运氛围
- 科威特南部建筑物发生火灾 至少35人死亡
- 智能时代:流失的睡眠能否回流?
- 解码福建高质量发展:向开放要动力
- 情况紧急!为救助患病旅客列车提早12分钟到站
- 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化奔腾算力为蓬勃生产力 赋能数字经济
- 前三季度冷链物流总额达6.40万亿元 同比增长4.2%
- 雄安国际光储直柔技术应用大赛决赛开赛
- 2023年河北民生支出7808亿元 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逾八成
- 山林好生态 致富好资源(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中信银行小米FRIEND会员版联名信用卡全新上市
- 中国—东盟物流行业对接基地在重庆揭牌
- 谈话节目《众声》持续热播 蔡康永“入驻”优酷人文细听“众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