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十年)我在自贸区|浦东“老开发”俞勇:“离世界最近的地方”,折射中国新发展格局
中新网上海9月25日电 题:浦东“老开发”俞勇:“离世界最近的地方”,折射中国新发展格局
中新网记者 李姝徵
33年前,中国第一个保税区在上海外高桥诞生,全球123个国家和地区投资企业经此将产品和服务输入中国市场。这里,也被外界称为中国“离世界最近的地方”。
10年前,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在这里启航。一场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国家试验,让这片“离世界最近的地方”,折射出中国新发展格局。
“自贸区成立后的10年,是外高桥创新转型的10年。”作为一名浦东“老开发”,上海外高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勇见证了外高桥作为保税区的崛起,也亲历了自贸区的腾飞。谈及自贸区这10年,“创新转型”是俞勇频频提及的关键词。
创新,是为中国发展试制度、探新路,而这片“试验田”产出的创新成果,也为区内企业带去了转型升级的机遇。
早在20世纪90年代,作为外资进入中国的窗口和桥头堡,外高桥保税区吸引了大量从事贸易、出口加工类的企业。彼时主要从事机械加工业务的伟创力,就是其中之一。
3年前,依托自贸区的政策创新和浦东建设引领区的发展红利,伟创力和施乐辉借助自贸区“医疗器械注册人”(MAH)制度创新,达成了医疗器械“超高清内窥镜摄像系统”的委托生产合作,并实现量产交付。
“正是这次合作,让我们找到了医疗器械智造的转型契机。”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伟创力集团中国政府事务副总裁来栋文如是说。
就在去年,伟创力在外高桥的企业名称从“伟创力(上海)金属件有限公司”更名为“伟创力智能设备制造(上海)有限公司”。在来栋文看来,这并非企业的简单更名,“背后是伟创力在华业务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三重转变’。”据伟创力方面透露,医疗器械智造占比已达伟创力在沪业务的“半壁江山”;该公司正为一款搭载了新科技的血糖仪做量产准备。
MAH制度在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域率先落地,为跨国医疗器械企业选择本土化生产提供了示范样本。越来越多的头部医疗器械企业正计划在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域展开本土化生产的尝试与量产。“链主”企业的升级,往往能够带动整条产业链“起舞”。“我们的转型升级,也会带动供应商的提质增效,从而推动整条产业链迈向高质量发展。”来栋文说。
在俞勇看来,在自贸区“加持”下,外高桥的创新转型始终带着“紧迫感”。
在中国全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当下,“如果仅固守成果,而不是在贸易的基础上转型升级,我们一定会淡出历史的舞台。”俞勇表示,因贸易而生、因贸易而兴的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不再仅依赖贸易物流等传统产业,而是加快构建起“贸易+”的新发展格局。
以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的生物医药产业为例。外高桥从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产品的进出口贸易起步,在贸易集聚和保税功能的双重优势基础上加速拓展生物医药研发、检测、生产等产业链,吸引了更多新兴企业落地开花。
生命科学领域服务商——金斯康,就是其中之一。该公司主要开展体外细胞模型和重组病毒载体两大类业务,客户80%来自海外。上海金斯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负责人谭号接受专访时表示,细胞、人血等特殊物品的进出口审批流程长,政策也常有不确定性,“如果产品无法按时交付,就会耽误客户的新药研发进度,我们也将失去订单。”
“保税区域的特殊物品审批的经验和创新监管的实践,对我们的业务至关重要。”为了抓住全球细胞治疗行业迅猛发展的窗口期,金斯康将研发机构拓展至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域,仅仅一年,金斯康的销售增长就超过了70%。
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域生物医药产业经营收入已占全市近1/3。全球十大医疗器械企业中,美敦力、雅培、强生、西门子、碧迪、罗氏诊断、GE医疗、史赛克、波士顿科学等9家已在保税区域投资并开展业务。
构建新发展格局离不开区内企业能级的提升。俞勇表示,随着自贸区各项制度创新的推进,以外高桥保税区为核心的保税区域正不断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在保税区域率先实施的上海自贸区全球营运商计划(GOP)就是构建全球资源配置高地的生动实践。此举旨在通过专业化培育和服务,为总部经济的发展培育内在动力、破除外在阻力、提升发展潜力。据俞勇介绍,目前加入GOP的海内外企业已达到125家,涵盖生物医药、光学仪器、海洋工程、能源投资等各个领域。
作为GOP的首批“成员”,波士顿科学的在华业务也将由以贸易为主拓展至全产业链布局。“我们希望把上海大本营发展成为总部引领,集投资、研发、生产、贸易、服务‘五位一体’的战略中枢,充分发挥上海总部经济的引领作用,完善波士顿科学在华发展的价值链条。”波士顿科学中国区副总裁吴秀兰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
在GOP加持下,保税区域已基本形成了涵盖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大企业总部、营运总部等多层次总部经济体系;企业与区域关系也从最初的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发展为相互融合、共同成长。“我们会将鼓励合作伙伴在实现自身发展、用好中国资源的同时,寻求更多共同价值。”俞勇说。(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WTO副总干事:今年全球贸易预计增长1.7% 明年有望继续提升
- 东北烈士纪念馆首次展出侵华日军《1939年满洲农业移民入植图》
- 中国建设银行公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
- 在这里,蔡和森亲手种下一棵洋槐
- 山西青年创新创业大赛10年培育创新创业项目5173个
- 中新健康周报|一品红、石家庄四药遭医保局“拉黑”6个月 片仔癀暂缓执行关联交易
- 今年前7个月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
- 2023中国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市场报告发布,GaussDB位居领导者象限!
- 海南三亚启动防汛防风Ⅲ级应急响应 全市幼儿园停课
- 中国又延续多项税费优惠政策
- 《未来中国》第二季开播 首期聚焦深空探测
- 中国A股短剧概念股周三走强
- 郑永年:中美需要在人工智能治理领域进行合作
- 单霁翔新书带读者“听”故宫之美
- 北京交警3天查获近百名酒驾司机
- 攀枝花“胖豹”走红背后的尴尬 2元门票难以支撑动物园改造升级
- 甘肃:艺术创作原创能力“节节高”
- 福建漳州老师宁夏海原种植中草药 助力农民增收
- 安理会审议乌克兰问题 中方呼吁有关方面逐步恢复谈判
- 悲观情绪持续!调查称美国家庭仍感受到巨大通胀压力
- 热门推荐
-
- “抟埴之工: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陶瓷艺术”特展启幕
- 湖北鄂州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营
- 中非文旅专家齐聚浙江金华 探文旅融合赋能中非旅游合作路径
- 美媒:特朗普共和党内支持率跌至历史最低点
- 54个“千亿县”解码:江苏有21个,这三个地方人均GDP超江阴
- 退居幕后一年多,薇娅、雪梨干了同一件事
- 成自宜高铁天府站首块钢结构网架安全提升到位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乡村何以“种出”新质生产力?民企入乡“浇水施肥”输养分
- 巴西总统卢拉:将与阿根廷寻求更大程度金融一体化
- 湖南祁阳“亮剑”不实举报 为实干者撑腰鼓劲
- 一名中国公民在印度被扣押期间死亡 中方促查明案件真相
- 河南老君山景区暂停接待
- 俄罗斯“月球-25”探测器传回其首次拍摄的月球表面图像
- 代表委员热议“好产品才能留住八方游客” 3.33亿人次去年玩转武汉
- 湖北“出梅”入盛夏 近3天将持续高温
- 张广天推出八十万字长篇小说《来日可追》,一部献给上海的情书
- 同城12元!跨城40元!无人机“闪送”来了!快递业迎大变革?
- 如何面对死亡?《生命的最后一公里》教普通人如何走得有尊严
- 加快赋能供应商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SHEIN持续构建品牌生态出海
- 桂林漓江:从源头到景区 处处绿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