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亚运会)南湖菱上作画 浙江老手艺人在方寸之间“绘亚运”
中新网嘉兴10月3日电(胡丰盛)国庆期间,杭州亚运会如火如荼。在浙江嘉兴,一幅小小的南湖菱画正在引起大家的关注。当地一位热爱家乡的艺术家,通过创新和创造,将杭州亚运会的场景绘制在南湖菱上。他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构图,将亚运会的精神与南湖的美景相融合,创作出一系列令人惊叹的南湖菱画作品。
在这些作品中,既有杭州亚运会的标志性建筑,也有足球、排球等各种精彩的比赛项目、比赛场景。
“每一幅南湖菱画都充满了细节和生命力,我们从中可以欣赏到运动员们奋力拼搏的瞬间,也可以感受到南湖的宁静和美丽。”上述这些南湖菱画的创作者、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颜成荣说,自己创作这些作品的初衷不仅是为了展现杭州亚运会的激情和荣耀,也想让更多人对南湖菱这种传统特产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了解。
颜成荣也是嘉兴第一个在南湖菱上作画的人。他说,自己生长在南湖边,自幼就对南湖菱怀有深厚的感情,因对南湖菱的热爱而在微小的细节中展现出独特的才华。
在宁静的工作室里,颜成荣每日与菱角为伴。
他研究菱角的形状,思考画作的内容,也思考着生命的意义。在他的笔下,嘉兴十二景、南湖八景、京杭大运河以及正在举办的杭州亚运会等场景都以南湖菱画的形式一一呈现。在当地,这种独特的亚运会纪念品,吸引了许多人前来购买和收藏。
南湖菱上如何作画?颜成荣说,它的制作过程包含多道工序,首先需要精选形态美丽的老菱,将其煮熟晒干后剔除外皮,再进行特殊工艺处理,然后小心地打磨;接下来,手工绘制江南水乡的风景画,一件精细的手绘作品甚至需要半天的时间才能完成。最后,再配以与画面相协调的传统绳结,一幅别具特色的南湖菱画便制成了。
“一幅作品往往需要花费一两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来完成。”颜成荣表示,南湖菱外形圆润无角,这是方寸之间的艺术。笔随清念而生,作品散发着素雅之美,这也是南湖菱画的魅力所在。在他看来,南湖菱画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展示。(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黑龙江“打包”美景送游客 主题景观车开启全国巡游
- 晋电“下江南”最大通道年度累计输送电量破500亿千瓦时
- 敦煌当代美术馆在沪落成 首展“境象敦煌”开启跨地域艺术探索
- 市场监管总局挂牌督办江苏连云港“鬼秤”事件
- 2023年北京消费季启动帮扶促消费系列活动 探索帮扶新渠道
- 中药材“实火难降”?
- 强降雨致1538名旅客滞留湖南娄底 当地快速转运助安全返程
- 印巴军队在边境交火 互指对方先开火
- 青海首批重点用能企业碳账户数据实现动态更新与实时共享
- 吉林与马来西亚沙巴州在多领域合作升温
- 商业航天“造星”拼出千亿产业集群
- 广西与马六甲开展经贸合作洽谈
- 诺奖得主乔治·斯穆特:为了人类,要破除贸易和科技壁垒
- 拜登与麦卡锡再度就债务上限谈判:仍无实质进展
- (第七届进博会)挪威渔业和海洋政策部长:保持挪中良好的双边关系至关重要
- 中国实有民营经济主体总量10余年间增长超4倍
- 国家开放大学首届新商科创新创业大赛现场赛在北京举办
- 美国一波音客机因发动机故障中止起飞 造成4人受伤
- “追星族”卫大叔的神舟情缘
- 北京已通过备案大模型产品在全国占比超四成
- 热门推荐
-
- 服务“触手可及” 我国基层中医药诊疗能力持续提升
- 【新闻随笔】写好春节民生答卷
- 从区域分布到技术蝶变 报告总结全球先进制造业集群八大趋势
- 看《消失的她》,学习恋爱心理学
- 冰雪游渐成“新国潮”
- 国家发改委:全力保障春节期间重要民生商品市场量足价稳
- 抓住三个关键词,推动消费市场回升向好
- “我们可能经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
- 澳军用直升机坠海发现“大量残骸” 当局:已失去搜救希望
- 帮迷路的老人回家“回家的钥匙”公益行动在武汉开启全国首站
- 【瞰全球】市场“疲软”消费“乏力”,美国经济衰退即将来临
- 上半年新能源开工投产规模均创新高
- 甘肃检行合力共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
- 国家统计局: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39元
- 巴库气候大会进入闭幕倒计时 气候资金仍未达成共识
- 探访“大国粮仓”:办理“身份证”入住“智能房” 让粮食收得放心存得安心
- 台湾书法爱好者寻访书圣归隐地 笔墨寄情共促文化交流
- 防控青少年沉迷“烟卡”,专家建议严打“烟卡”生产销售行为
- 克宫:黑海粮食协议的工作仍在继续,但看不到积极前景
- “小捣鼓”激发大能量 2024年湖南近300万名职工参与“五小”创新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