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家机构联合发布“双节”消费提示:微信、朋友圈买月饼要谨慎
中新网重庆9月22日电 (梁钦卿)随着中秋节和国庆节“双节”临近,庆贺团圆的月饼、茶叶、点心类节日食品进入销售高峰期。
为让消费者更健康、更科学地享受美食,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22日联合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陕西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消费者协会、青海省消费者协会、甘肃省消费者协会这5家机构发布消费提示,消费者要谨慎通过微信、朋友圈购买所谓“手工自制”“无添加”月饼,以防买到“三无”产品。
以上6家机构提醒,广大消费者应拒绝购买过度包装食品和“天价”月饼、茶叶类产品,对市场上销售的月饼、茶叶类产品进行监督。根据标准规定,月饼包装层数不得超过三层,包装不应使用贵金属和红木材料,且不应与其他产品混装等;茶叶及相关制品包装层数不得超过四层,除直接与内装物接触的包装之外,所有包装的成本不超过产品销售价格的20%等。
消费者应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摒弃“面子”心理,拒绝为过度包装买单;应关注产品货真价实、日期新鲜、配料健康等“里子”因素,主动选择包装简约适度、绿色环保、可循环利用的产品。不过分追求“奢侈”“高端”“名贵”食材,让月饼、茶叶类产品消费回归传统文化本源。
消费者应注意查看产品的外包装是否完整、清洁,查验相关信息是否规范、完整、清晰,如SC标志、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净含量、生产厂家(地址)、执行标准号等。理性对待“满减优惠”“买一送一”等各类打折促销活动,谨防商家“先升后降”的虚假打折。建议消费者要对促销规则、适用范围、活动期限等条件了解清楚后再购买。
选择网购时,消费者应注意查看平台内店铺是否公开营业执照信息、营业执照的电子链接标识及经营业务有关的行政许可信息等,选择证照资质齐全、信用良好的商家。不要过度沉迷于“网红、测评直播带货”,警惕所谓的“爆款”“限量供应”“限时秒杀”等营销套路和“保健月饼”“中药月饼”等夸大宣传。谨慎通过微信、朋友圈购买所谓“手工自制”“无添加”月饼,以防买到“三无”产品。
还需注意的是,消费者应主动索取发票、收据等消费凭证,收集并保存好促销宣传、产品介绍、支付信息、聊天记录、商家承诺等信息。一旦遭遇权益受损,先行与卖家或购物平台联系解决。如不能协商解决,及时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及消费者组织投诉举报,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尔滨”出圈背后的青春小店力量
- 亚洲最大捕食螨商品化生产基地落户福建闽侯
- 共享中国经济发展红利 广交会各项筹备工作准备就绪
- 中国将建立统一规范的碳足迹管理体系
- 青海省气象台发布地质灾害黄色预警
- 中新真探:飞机有辐射,孕妇不能坐?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强对流天气黄色预警
- 2023年东北亚青年可持续发展研习营江西分团开营
- 美联储会议纪要显示其可能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
- 园林“绿废”集中处理变“绿肥” 北京市每年园林绿化废弃物约520万吨
- 中国为全球贸易增长提供驱动力(环球热点)
- 台风来袭,群众人财物损失怎么办?
- 236国道发生山体塌方 有车辆被埋
- 广西南宁市市长就停车服务问题向公众道歉
- 河南百余家国企集中招聘 吸引人才5974名
- “中华水塔”青海:省管河湖编修“一河(湖)一策”实施方案
- 第三届岳麓书会长沙开幕 百场活动点亮爱阅之城
- 酷!新春电影档,科幻“炫”自信
- 菏泽国际牡丹节云上“绽放” 吸引海内外宾朋在线共赏
- 中国海上首个特超稠油规模化热采油田累产原油突破50万吨
- 热门推荐
-
- 阿富汗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 投资广西|夏日经济,乘“热”而上
- 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财政部: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健全预算制度
- 现场一片混乱!英国皇家骑兵队马匹失控在街头狂奔
- 11月22日央行开展6351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新疆兵团:春管春种正当时 科技赋能跑出“加速度”
- 中国年轻人热衷追着美食去“打卡”
- 投资上海·全球行系列活动(法国站)在巴黎举行
- 江西“无腿女孩”顺利完成高考:希望考上喜欢的大学和专业
- 日本候任首相石破茂计划于10月27日举行大选
- “侨”见世界文化遗产 留住一抹乡愁
- 赌资上亿 内蒙古警方破获系列开设赌场案
- 提振民营企业信心至关重要
- 陕西考古发现约2400年前“冲水式”厕所
- 美味菌菇出重庆 出口增长势头猛
- 红土地上振兴路:“鸭司令”托起乡亲致富
-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等多馆联动缅怀抗战英烈
- 力拓集团与四川大学合作开展CCUS技术创新
- 截至去年底 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分支机构超万家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业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