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突破3万亿元 创新型国家建设获有力支撑
光明日报记者 杨舒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以下简称“R&D经费”)投入突破3万亿元,投入强度达2.54%,基础研究经费突破2000亿元……9月18日,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202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一系列亮眼数据勾勒出我国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态势。
R&D经费投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R&D经费是指统计年度内全社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研发和创新的政策,R&D经费持续增长,2012年突破1万亿元,2019年突破2万亿元。
《公报》显示,2022年,全社会R&D经费投入再创新高,达到30782.9亿元,较2021年增长10.1%,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以上数据表明,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经济体,2022年R&D经费投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从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看,我国R&D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12年的1.91%持续提高到2022年的2.54%。“我国2.54%的投入水平已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接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2.71%的平均水平。”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技术预测与统计分析研究所所长玄兆辉表示,这反映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已发生根本性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2020年以来,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规模持续保持全球第2位。《公报》显示,R&D经费结构持续优化。2022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突破2000亿元,达20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1.4%,极大推动了我国原始创新能力提升。2022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为6.57%,已连续4年保持6%以上。应用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也有所提升,达11.3%,较上年提高0.0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主体地位更加凸显。近年来,我国通过支持企业优先申报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推动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等措施,有效调动了企业研发积极性。《公报》显示,2022年我国企业R&D经费支出为23878.6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占全社会R&D经费比重为77.6%,较上年提高0.65个百分点,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
《公报》还显示,作为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包括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等)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22年突破6000亿元,达到6507.7亿元,较上年提高14.5%,研发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达到2.91%,较上年提高0.20个百分点。
各地加大R&D经费投入,东部地区领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国家财政科技支出年均增长7.1%。《公报》显示,2022年,我国国家财政科技支出持续保持增长态势,达到11128.4亿元,较上年增长3.4%,中央和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分别达3803.4亿元和7325.0亿元,分别增长0.2%和5.1%。地方政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资助科技计划项目、加大财政奖补力度、建设重大创新平台、设立政府引导基金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支持科技创新。
《公报》指出,从R&D经费地区分布情况看,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以及长三角地区示范引领作用突出。2022年,R&D经费超过千亿元的地区数量达到12个,其中有7个地区位于东部,广东、江苏分别接近4500亿元和4000亿元,北京、浙江、山东超过2000亿元,上海接近2000亿元,上述6个地区R&D经费合计接近全国总量的60%。福建的R&D经费首次跨入“千亿省份”行列,中部地区的湖北、湖南、安徽、河南以及西部地区的四川也均超过千亿元。整体上看,与2021年相比,有30个地区的R&D经费规模保持增长,其中,辽宁、吉林、黑龙江的R&D经费2022年分别增长3.4%、2.0%和11.9%,为东北全面振兴提供了科技支撑。
从经费投入强度看,2022年R&D经费投入强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有7个,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浙江和安徽。与2021年相比,有24个地区的R&D经费投入强度有所提升,其中北京增幅最大。以上数据反映出,近年来我国加强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战略部署,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各地区进一步加大资源汇聚力度,加快建设区域创新高地。
“总体来看,我国科技经费投入快速增长有力支撑了创新型国家建设,但在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基础研究经费占比等方面仍与世界科技强国建设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玄兆辉建议,为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目标,应持续加大全社会R&D经费投入,进一步强化政府对研发活动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和鼓励研发经费流向基础研究领域,持续提升企业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同时,央地协同发力,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有力支撑世界科技强国建设。
(光明日报北京9月18日电)
《光明日报》(2023年09月19日 08版)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从塞纳河回雅砻江 傈僳族姑娘在四川深山“画彩虹”
- 中国军事文化周“中国日”活动在巴西利亚启幕
- 大漠风情 越野狂欢 与罗布人村寨来一场诗意约会
-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南极海冰范围再创新低
- 广州白云机场所有国内出港客运航班截载时间将缩短至40分钟
- “520”逢小满 京城逾3200对新人登记结婚
- 湖南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公益行动 助力提升防治能力
- 宁夏希望工程“及时雨”救助项目为患病儿童家庭“雪中送炭”
- 马来西亚2024年GDP预计同比增长5.1%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有关物项出口管制政策应询答记者问
- 13日起呼和浩特首批126所中小学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
- 上海: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多种形式带民众学会科学养生
- 美国一餐馆发生枪击致1死 用餐者趴地上寻找掩护
- 透过数据看“热度” 春节服务消费升温明显 生活必需品货丰价稳
- “打破论资排辈”:中国社科院今年有13人破格晋升职称
- 2023海南汽车促消费活动启动 多个市县发放汽车消费券
- 外媒送来“生日祝福”:75周年华诞将开启取得崭新历史成就的序章
- 安徽黄山风景区连续44年无森林火灾
- 今年专精特新企业营收规模将破万亿
- 电子烟 到底能不能用来戒烟
- 热门推荐
-
- 赏味荔枝菌 啖鲜要趁早
- 广州至巴布亚新几内亚首都定期商业航线将开通
- 2023天津电商消费季全面启动 线上线下联动推出百余场促消费活动
- 文化中国行丨除了吃月饼,过中秋还有哪些“仪式感”?
- 湖南郴州:资兴雨量之多、强度之大、范围之广、破坏力之强历史罕见
- 我国首个跨境旅游合作区满足游客“水陆空”360度赏景需求
- 健康体态通过四个维度综合判读
- 100亿耐心资本,上海加码未来产业
- 广西举办曲艺展演活动 推动优秀文化传承保护创新
- 巴西多地发布高温红色预警
- 我国夏粮产量比上年增加72.5亿斤 今夏又迎丰收时
- 北京中日国际合作产业园推介会在东京举行
- 2023,他们是冠军中国人!
- 最大彩钻原产地与超大陆裂解有关 或有助勘探新钻石矿
- 金融加力支持“三大工程” 助城市焕新颜
- 局地怎么还会“下开水”?!高温酷热将超长待机 江浙沪等多地地表温度将超60℃
- “婴儿水”更营养健康? 专家:纯粹一种商业“噱头”
- 满足市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开放在即
- 中国贸促会:57.5%受访企业表示2023年在澳经营实现盈利
- 上海绒绣:特色艺术矫治帮助服刑人员磨炼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