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届东博会)中国—东盟共商蓝色经济发展 “蓝碳”交易助力“零碳办会”
中新社北海9月18日电(翟李强 杨晓佼)9月18日,第一届中国—东盟国家蓝色经济论坛在广西北海举办,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海洋领域的嘉宾代表共聚一堂,共商中国与东盟国家蓝色经济发展大计。其间,主办方现场获赠140吨来自广西钦州市海洋生态修复项目新增红树林碳汇,用于抵消论坛期间有关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量,这是广西首次通过“蓝碳”交易实现“零碳办会”。
作为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框架下系列重要高层论坛之一,中国—东盟国家蓝色经济论坛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自然资源部共同主办。论坛以“携手发展蓝色经济,共创向海繁荣之路”为主题,旨在更好地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发展海洋经济、维护海洋健康、提升海洋科技水平、传播海洋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为中国和东盟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添动力。
据了解,“零碳办会”是指以举办的会议为对象,按照碳减排措施的实施、碳排放预算、碳排放干预、碳排放量核算与评估、碳中和评价、碳中和标的物的交易与抵消,确保会议“碳中和”。此次广西首次利用海洋碳汇实现论坛“碳中和”,是深入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联合国“海洋十年”倡议的创新探索。
广西拥有红树林、盐沼、海草床等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特别是红树林资源丰富,分布面积约0.94万公顷,发展海洋碳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现实基础。
此次论坛期间,与会人士围绕“可持续蓝色经济:中国的机遇”“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经济评价”“海上风电发展现状与华能实践”“推动构建蓝色伙伴关系,共促海洋可持续发展”等主题进行探讨交流。
中国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中国—东盟国家海洋科技联合研发中心)与柬埔寨王国环境部自然保护区管理司签订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合作协议,与泰国朱拉隆功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签订海洋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自然资源部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中国—东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中国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中国—东盟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共同发布中国—东盟海域水色水温遥感一张图。(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湖南江永香芋产业全链条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 全球单罐容量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罐群在江苏盐城建成
- 人工智能或威胁人类社会?苏纳克、马斯克纷纷警告
- 江苏扬州(泰州)直飞泰国曼谷国际客运航线复航
- 北京持续扫雪铲冰 确保市、区重要道路通行顺畅
- 今年前两个月中国纺织服装出口整体回稳向好
- 微短剧岂能“危险”狂飙?平台集体出手正当其时
- 香港楼宇买卖登记量连降两个月后回升
- 【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河南漯河许慎文化园:走进“字圣”故里 探寻汉字魅力
- 电影《最好的相遇》:如何用爱温暖人心?
- 北京市郊铁路S2线、怀柔-密云线、通密线恢复开行
- 中方呼吁严守核安全底线 坚决防止人为事故
- 进博会银发经济议题升温 2.2亿老年人口带来新机遇
- 非中合作为国际合作树立典范(国际论坛)
- 晋台医药大健康产业人士共谋发展良机
- 5月中国70城新房价格环比涨幅回落 二手房价转跌
- 上半年福建口岸出入境客流同比增长近1倍
- 伪满皇宫博物院智能方舱守护文物健康
- 中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客流创新高 “诗路高铁”显活力
- 从蓝图变实景:“未来之城”雄安迈向现实
- 热门推荐
-
- 纪录片如何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
- 浙江宁波制造走俏海外 玩具母婴产品成出海大热赛道
- AI会取代人类么? 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上,科学家与科幻作家一起探讨
- 中新健康丨非遗传承人金虎:治愈患儿足尖步 垫起孩子新人生
- 内蒙古天然林面积达2.73亿亩 居中国首位
- 力拓集团与四川大学合作开展CCUS技术创新
- 国际识局:中东局势升级!以色列三轮打击结束,伊朗的报复在路上?
- 农产品零售额快速增长,数十种新职业正在兴起
- 文旅干部,打一场流量遭遇战
- 在北京体验雪域高原文化魅力 壤塘非遗精品亮相北海公园
- 中新观陇“新闻+”作品联展第5站:多维展现镍都金昌新形象
- 广西“摆摊”文旅推广 发布多条精华旅游线路
- 个人防护不能慌也不能躺
- 唐三彩等131件(套)巩义窑陶瓷器在广州展出
- 学生上台指责学校“有钱建草堂没钱修宿舍”,云南富宁已成立调查组
- 通讯:中古合资电动车厂助力古巴经济社会发展
- 海内外300余人山西晋城共商经贸合作 签约逾百亿元
- 青海致富女能手靠“指尖艺术”助当地民众增收
- 北京市海淀区探索全民阅读季新推广模式
- 网售处方药不宜“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