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颜值也要内涵 中式草本饮料成秋季养生新潮流
“熬最长的夜,吃最贵的保养品。”
“咖啡配枸杞,明天能早起。”
最近网络上流行的年轻一代“朋克养生”口号,又随着夏秋换季之时被网友们抬上了热榜。熬夜、加班、外卖等不规律的生活作息和高强度的生活节奏,是当下年轻人的最真实写照。如何针对现状所导致的身体虚弱,年轻人的答案不是调整作息,而是找方子“食补”。在小红书上,关于健康食补的笔记有85万篇以上,泡着人参、菊花、红枣等中药食材的瓶瓶罐罐成了年轻一代食补大军的“救命水”。
90后、00后的朋克养生,让中式食材的保养“方子”成为了新的潮流,中国传统的“药食同源”理念也再度“翻红”。在年轻一代消费群体的巨大市场需求下,以传统“药食同源”为核心理念的食品不断推向市场,许多新老品牌更是将中式草本饮料进行开发与迭代,以简约、清新的外观和科学配比的食材迎合市场需求,掀起了新一轮“中式食补潮流”。
新消费聚焦90后养生
根据《中国健康养生大数据报告》,当前我国健康养生市场规模已超过万亿元,平均每位城市常住居民年均花费超过1000元用于健康养生,其中,18至35岁的年轻人群占比高达83.8%。社会压力让年轻人在高强度的生活下格外重视养生。一项随机调查显示,年轻消费者对于饮料的期待中,口味独特只能排名第三,最重要的是具备营养、提神、醒目等特点。
在快节奏的生活下,更多的年轻群体倾向于购买即时化的产品,从而满足高效率、营养饮食的需求。随身小包装、运动瓶装、锁鲜罐装,小清新风格、炫彩靓丽设计、简约冷酷范儿,市场上基于“药食同源”理念的草本植物饮料,有着不同以往传统中式产品的外观,而是更加潮流化、年轻化,甚至可以成为年轻人去网红景点打卡时手中的新潮道具。与此同时,这些植物草本饮料的食材选用也更加返璞归真,蒲公英金银花水、黑豆大麦茶、桑叶枇杷饮……这些原料简单、配方搭配合理的草本植物饮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加持下,从上市起就具备了先天的优势。
暨南大学聂红教授表示:“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在药食同源文化的影响下,采用更加方便的、年轻人喜闻乐见的食品已经逐渐变得触手可及。人们对饮料的要求也不再只是解渴,而是更加关注其潜在的营养以及调整身体的状态。因此‘药食同源’的草本饮品也成为年轻人根据时令节气对补充营养、追求健康生活向往的一种需求。‘药食同源’概念因此再度兴起、相关应用越发广泛,消费者也越来越愿意为药食同源的植物饮料买单。”
“药食同源”借力当代科技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的理念,可追溯到神农时代,距今已有四千年。药食文化历经发展,与现代大健康产业相结合,形成了新的药食文化与形态。“药食同源”的草本植物饮料可以发挥草本植物和中药材的双重优势,比如一些草本植物具备补气润肺、疏散风热等作用,将这些成分融入到饮料中,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但中式草本植物饮料的发展仍在探索中,众多的品类也为消费者的选择带来一定困难。
“选材和工艺,是产品的左右手。”
在大健康领域发展30年的尚赫公司,也即将在今年秋天上市一款全新的中式草本植物饮料,企业产品开发负责人魏总监说:“以‘药食同源’为理念的产品,在草本植物的选材上至关重要,最大限度确保原材料的安全和可靠性”。在产品的选材上,她形容这是一个“生物挖矿”的过程,选材过程历经17700个试验,透过各种自动化平台的导入进行产品的研发理念构建。而这款名为“赫蒄清”的植物草本饮料,在生产制备方面经过了7道萃取与生物转化制程、100种功效实验平台评估。通过现代分离分析技术和工艺提纯制备,对药食同源的草本植物进行破壁、提取、重组、纯化,促进人体对药食同源草本植物营养成分的吸收。
“让传统理念搭载现代化的生产工艺,是对药食同源文化的新解读,也是祖国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魏总监讲道,尚赫对于中式产品的创新挖掘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也是尚赫30年来产品推陈出新的匠心之举。
草本饮料的秋季打开方式
“赫蒄清”植物草本饮料选择在初秋上市,在主张中式传统药食理念的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更具备季节针对性的产品。“赫蒄清”汇集7种药食同源植物,包括桑叶液、高良姜汁、薄荷液、紫苏粉、桔梗粉、鱼腥草粉、菊花粉等,温和滋润,清热润燥,对抗“秋燥”。
对此,尚赫公司魏总监介绍,秋季气温骤凉,呼吸道也会承受较大压力,人体对“秋燥”格外敏感。一些常见的秋燥表现包括口干、皮肤干燥等,以产品配料中的紫苏为例,是清热润燥的利好食材,鱼腥草、薄荷清热解毒、清新怡神,高良姜的热性则起到了调和作用,在秋凉时节更好地暖脾胃。而“赫蒄清”在口味上则回归了中式饮料的清爽纯粹,有淡淡的草本味道,回甘浓郁,因为配方杜绝使用蔗糖、色素、防腐剂,也颠覆了大众对“甜饮料”的既往印象。
对此,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中国科协科学传播首席专家范志红说:“并没有人规定饮料必须是甜的,我国自古以来主要以茶和白开水作为饮料,没有喝甜饮料的习惯。但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大量甜饮料产品的广告投入,使国民形成了‘饮料必甜’的思维定式。2020年全国营养与慢性病调查发现,儿童少年中喝甜饮料的比例持续上升,12~17岁少年含糖饮料经常饮用率为26%,而饮用甜饮料的不良习惯不仅促进龋齿发生,而且增加肥胖、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等疾病的风险。”范志红表示,我国有饮用无甜味饮料的漫长历史,有适合各种人群体质的无数“代茶饮”配方,值得进行开发利用,这些饮品可以让消费者更多地亲近自然草木的味道,增加钾元素和抗氧化成分的摄入,满足对补水解渴的需求。同时,如果一些原本嗜甜的年轻消费者能籍此逐渐摆脱对甜味饮品的依赖,则是一个额外的社会效益。”
随着越来越多新中式健康品牌加入,大健康产业下的植物草本饮料也迈入“百家争鸣”的新时期,产品创新绽放出新的生机,为市场带来了众多“新物种”,并带动了品类声量和销量的增长,为消费者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选择。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85岁英国老戏骨伊恩·麦凯伦摔下舞台 曾扮演甘道夫
- 农业农村部谈猪价“旺季不旺”:引导生猪产能合理回调
- 第11届东创会7月中旬举办 为中国—东盟架起创新合作桥梁
- (经济观察)多地国资入场收购存量房 楼市去库存加速
- 黎巴嫩问题国际会议在巴黎举行 为黎募资10亿美元
- “洋年货”上桌啦!小小车厘子见证中国开放市场大机遇
- 我国经济运行有望延续回升向好态势 继续加力支持“两新”举措
- 天津多部门联动全力迎战上游洪水过境
- 知名药企老板、“中国巴菲特”被留置
- 中国出境游,为世界经济复苏添动力
- 中国团队提出脑启发演化脉冲神经网络 助力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创新
- 印尼工商会主席:中国企业在印尼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 北京将推进电信等服务业重点领域扩大开放
- 甘肃深挖少儿红色革命故事 《大豆谣》新编温润青少年心灵
- (乡村行·看振兴)杭州淳安:小小覆盆子成乡村“致富果”
- 俄外交部宣布禁止347名波罗的海三国公民入境
- 第三届智能制造创新大赛精益数字化赛道决赛收官
- 3名女性在日本熊本市一餐厅被刺伤,嫌犯被逮捕
-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世界视野 专家共议《十月》“全球首发”
- 多方反对日本强推核污染水排海 福岛记者:日本民众对于排海感到愤怒
- 热门推荐
-
- 地铁该不该设置女性专用车厢?
- 治理网暴并非“猫捉老鼠”的游戏
- “中国制造”2吨级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在日本首飞成功
- 乌克兰全境一日内三次发布空袭警报 基辅传出爆炸声
- 蒙西鄂尔多斯采煤沉陷区并网送电
- 浙江启动“千方百剂”下基层 让中药制剂成“共富好药”
- 震后超150小时 中国救援队在土耳其再救出一名幸存者
- 交通运输部:8月19日-8月25日全国货运物流有序运行
- 特朗普威胁“收回”巴拿马运河 巴学者:荒谬至极
- 里约贫民窟见闻:被巴西“战舞”改变的人生
- 无人机驾驶员人才紧缺——专业“飞手”在未来就业市场充满机会
- 2024年中国内地电影五一档票房破15亿元
- 肇庆边检站已为3000余套供港模块化集成房屋开辟“绿色通道”
- 广西留学生诗词“打擂” 领略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 国际最新研究发现一个已知最大褐矮星 表面温度比太阳热2000K
- 加拿大政府新设水务局 强化淡水资源管理
-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王中华解读2024年12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统计数据
- 鸿蒙生态(武汉)创新中心启用
- 全新R 1300 GS与全新BMW CE 02登陆北京国际摩托车展 2024宝马摩托车GS文化体验季即将启程
- 中新健康|中国疾控中心:四项措施有效降低呼吸道传染病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