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环境综合治理显成效 “塞外明珠”被“擦亮”
央视网消息:中华环保世纪行2023年宣传活动日前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启动。记者在当地看到,随着生态的综合治理,这里的水质提升了,沙区林草覆盖度提高了,农业生产也更加高效。
此次活动重点围绕内蒙古关于荒漠化综合防治、“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草原保护、黄河保护法贯彻实施等情况开展调研。在乌梁素海,记者看到这里绿苇摇曳、飞鸟翔集,一片美丽的自然风光。但在2008年5月,乌梁素海湖区曾暴发大面积“黄苔”,水质被评为劣V类。乌梁素海色生态功能严重退化引起全社会关注。近年来,为“擦亮”这颗“塞外明珠”,当地采取了多项措施推进综合治理。
随着近几年乌梁素海综合治理的不断推进,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湖区水质由劣Ⅴ类提高到整体Ⅴ类,湖心断面水质达到了Ⅳ类,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混搭套种+北斗导航 农业生产高质高效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此次中华环保世纪行还走访了乌梁素海南岸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先进的农业机械化设备和数字化系统让农业生产不仅高质而且高效。
在农业示范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园区创新耕种方式,实行套种,向农牧民推广春小麦套种辣椒、向日葵套种辣椒等方式,实现了保障粮食种植和农牧民增收双赢。
除了套种增收,示范园区还采用了北斗卫星导航自动耕种系统,不仅效率高,而且不会出现过去重复种、漏种的现象,既节省种子又能保质保量播种。
“借光治沙”新模式 荒漠化改善加速
内蒙古磴口县全县面积为3677平方公里,其中乌兰布和沙漠面积2840平方公里,占比77%。中华环保世纪行一行也探访了那里的沙漠治理成效。
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磴口县累计治理沙漠210万亩,沙区林草覆盖度由0.04%提高到37.2%,治理重度沙化土地45万亩,减少78%,向黄河年输沙量减少到370万吨,降低94.7%,沙漠治理呈现出“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也因此形成了防沙治沙“磴口模式”。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磴口县拓展防沙治沙新路径,利用乌兰布和沙漠丰富的光能资源,实施“光伏+生态治理”项目,开启了“借光治沙”新模式。在项目区,记者看到,在光伏板之间预留空地栽植具有产业优势的抗旱节水沙生灌木、肉苁蓉等中药材,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为发展林草沙产业提供更大空间。
据了解,“光伏+生态治理”的新模式将使磴口县在2030年左右完成168万亩的沙漠治理任务,实现县域荒漠化治理全覆盖,全县林草覆盖率达到50%以上。(央视网)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一不小心买了保险?保险营销应多些磊落少些套路
- 菜鸟App上线“周五寄件日” 狂撒50万张5折寄件券
- “在文学中看见世界” 外国留学生读书分享会举办
- 铺“绿”、锁“黄”、绘“蓝”,生态骏马奔腾在鄂尔多斯达拉特旗
- 报告:2023年我国家庭人均旅游花费较2020年增加1189元
- 内蒙古成立第二家非血缘造血干细胞采集/移植医院
- 以军称“大量”以战机已准备反击伊朗的袭击
- 内陆山西“借港出海”:36家“名特优”企业“消博会”寻商机、拓市场
- “漫画教授”陶冶:当学术圈遇到“二次元”
- 外卖骑手与“系统”对话
- 全国逾百名服务者深钻细研残疾人职场能力提升妙方
- 部分直播合同暗藏不利主播条款
- 突发!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在伊朗首都遭袭身亡
- 7年坚守公益扫盲 浙江退休阿姨擦亮12000多名学员“眼睛”
- “书本里的北京中轴线”展览亮相京城多所书店及中小学校
- 走进浙北新粮仓:高科技养鱼的多种方式
- 洋山港海事局“三步工作法”打通长三角”跨域办”快车道
- 别太迷信高考志愿填报“指导”
- 警惕用人单位以吸收员工入股之名规避劳动关系
- 大风蓝色预警:8省区市部分地区有大风 阵风可达8级
- 热门推荐
-
- 即将入夏 三个小儿养护要点不可不知
- 浙江再次开启严先生祠纪念严子陵 已完成第20次官修
- 乌国防部长:已收到“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
- 墨西哥一城镇发生枪击致5人死亡
- 海外网评:峰会未开抗议声起,G7该好好反思了
- 今天上午北京基本无沙尘,傍晚后沙尘会来个“回马枪”
- 文化中国行丨除了吃月饼,过中秋还有哪些“仪式感”?
- 黑龙江:今年预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310户以上
- 政、商、学界话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振兴是坚实的物质基础
- 10月份规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电力生产平稳增长
- 滇粤警方携手侦破特大跨境贩毒案 缴毒逾35公斤
- 两大原创艺术展亮相广西南宁 中德艺术家共叙文化交融
- 专家:近10余年特应性皮炎患病率不断上升 年龄较小发病率越高
- 2024年迪庆·香格里拉赛马会开幕 百匹良驹上演“速度与激情”
-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商界交流会在悉尼举行
- 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到底要不要管?
- 重庆市连续10天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 周济:人工智能是中国制造业转型的关键
- 年代剧“怀旧风”备受观众青睐
- 上海专家成功探索“一站式”极简左心耳封堵术 为房颤治疗上“双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