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强生消费者健康中国总裁:深耕中国,以高质量引领个人健康管理
中新网北京9月6日电 (邱牧子)2023年服贸会期间,强生消费者健康中国总裁戴康澜(Declan Rooney)在接受中新网等媒体采访时透露,目前,中国是强生消费者健康的全球第二大市场,中国研发中心的逾百名科学家专注于为中国和亚太市场开发新产品。与此同时,持续投资打造供应链优势,将200多种商品出口到全世界超过15个海外市场。
据其介绍,研发中心以外,强生消费者健康在中国还建立了四个工厂和十个物流中心,并持续投资扩大产能、深化本土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致力于以深谙本土患者与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高效协同、富有韧性的供应链保障中国大众的健康福祉。例如,在上海药监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强生消费者健康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就增加了旗下儿童退热液体类产品24%的产能,以高质量和中国速度满足儿童患者用药需求。
同时,公司链接全球资源,不仅助力全球产品惠及中国患者与消费者,更推动中国创新走向世界,赋能全球患者和消费者的每一天更健康、更有活力。
谈及中国的自我健康管理消费市场前景,戴康澜认为,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需求不断演变,走向多样化,而在中国政府的努力推动下,尤其是倡导从疾病治疗到疾病预防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每个人应该是自我健康的把控者,应该是健康管理的第一道守门人,作为一个全球性的消费者健康公司,我们也看到包括“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一系列举措的重大意义及其带来的潜在机遇。
戴康澜直言,这是一次大格局的改变,不仅仅只是个人层面和家庭层面,也涉及到了医疗资源的可及性,也包含政府推进的监管体系改革,这会对整个医疗行业的生态系统会带来深远的影响。
“就具体方面而言,我们看到未被满足的个人健康管理需求。”戴康澜以治疗过敏性鼻炎为例指出,目前中国成年人的过敏性鼻炎患病率为17.6%,儿童为10.80%至21.09%,并呈增长趋势,但其治疗率却远远不够。
由此,为了让更多人提高疾病意识,强生消费者健康开展公益科普行动,同时还针对过敏性鼻炎,建立了一站式的数字化科普教育平台,通过宣传科普知识,赋能患者从了解疾病、实现自我诊疗、到科学用药、合理用药的整个流程,并通过一站式平台,为患者和消费者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
在中国,挖掘消费市场外,强生消费者健康也在积极融入绿色转型。戴康澜说,得益于中国政府对绿色服贸的大力推动以及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我们得以在一个开放、包容、创新、合作的环境中推进企业绿色转型,行稳致远。“这不仅加强了我们继续践行绿色服贸的决心,更增进了我们长期深耕中国、服务中国、引领消费者健康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与信念。”
例如,今年4月,强生消费者健康充分利用中欧班列交通运输体系,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积极优化绿色物流结构,减少交通运输中的碳足迹,成功完成旗下雷诺考特鼻喷雾剂从赫尔辛堡到上海的首次铁路运输。预计此项创新运输方案将减少每年400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实现节能增效。
“4月份雷诺考特试点项目的成功,给了我们更多的信心,让我们去做了更多尝试,现在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希望与更多的国内外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深度融合。”戴康澜说。(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兴义世界地质公园正式揭牌
- 中柬签署扫雷合作谅解备忘录
- 中外摄影家在山东青岛展出200余幅作品 倡导人海和谐
- 心灵天使23年的坚守
- 财政部:正在积极谋划下一步的财政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 财政部:我国关税总水平降至7.3%,处于全球较低水平
- (新春走基层)边城一日 看那些守家卫国的忙碌身影
- 儿童文学作家董恒波新作《神探鹰之队》推出
- 构建更具竞争力的航天产业生态
- 浙江“兰溪号”中欧班列首发
- 开启全民畅享通信网络新时代
- 中国科学院发布公益学术平台 目前可检索资源量约1.7亿篇
- 甘肃“圣境甘南”发邀请函:节会为媒放大“心灵之旅”效应
- 山东释放产业集群“磁吸效应” 为经济发展增添强劲动能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 广西柳州上线VR廉政教育基地 推进廉洁文化建设
- (新春走基层)浙江东阳许宅花灯:传承超五百年“一桥一故事”
- 英国防大臣:英国将向乌克兰提供数万枚炮弹
- 天津外国语大学“一带一路”数智经贸产业学院成立
- 斯图布当选芬兰新总统
- 热门推荐
-
- 广交会观察:中国外贸展现强韧性与创新活力
- 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有效预防和矫正是重中之重
- 龙年首个工作日,以实干开工!
- 国家统计局:一季度GDP增长5.3%符合实际
-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推出国寿鑫耀鸿图年金保险
- 广州当前珠江最高潮位较高 近期或有明显强对流天气
- 中企承建的格鲁吉亚南北走廊KK公路古多里隧道提前贯通
- 前7个月上海空港口岸跨境电商出口货值同比增2.7倍
- 英国摄影师丽江开展:冀以镜头促进跨国文化交流
- 青海格尔木长江源村荣获“中国特色村”称号
- 11名藏族患者在青岛成功接受骨关节手术治疗
- 秋意渐浓,“秋冻”还是“贴秋膘”?
- 上海组织国际学生开展线上短期课程 传播中华文化
- 中秋节遇强台风,太保服务与风赛跑全力守护
- 养老不仅是民生也是产业 中日人士在沪共议“银发宝典”
- 《繁花》:一颗打破惯常的“炸弹”
- 神舟十八号平安“回家” 叶光富亲友迎航天英雄凯旋
- “虚拟电厂”聪明在哪儿?
- 尼泊尔保持西藏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 智利车厘子30小时从南美“枝头”到中国“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