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金融数据出炉 释放什么信号?专家解读
中国人民银行11日公布了7月金融统计数据。
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459亿元,同比少增3498亿元。
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282亿元,同比少2703亿元。
7月数据边际回落?为什么?怎么看?
多重因素叠加导致7月金融数据边际回落
对于7月份金融数据的这一变化,记者也请教了多位专家、学者以及银行人士,总体来看,主要是有下面几个原因。
首先是季节性因素,7月份通常是信贷投放的小月。
过去银行信贷投放有3322的规律,也就是一年四个季度,前两个季度一般投放比较多,后两个季度投放就会比较少,而7月份正好是三季度的开始。另外,6月份各家银行总共投放了3.05万亿元的贷款,6月信贷规模冲量高增长,必然对7月信贷需求有一定的透支效应,这种透支效应会显著加大月度之间的新增贷款规模波动。这种情况在2022年的4月、7月和10月也曾多次出现。
当然,需求不足也是导致7月信贷回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我国经济恢复态势还不稳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然较为疲软。尤其是房地产市场进一步下行,企业和居民等实体部门信贷需求并不强。
稳健的货币政策持续发力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不少专家认为,必须全面看待7月金融数据的波动。信贷的投放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不能只盯着一个月的贷款增量。短频的单月贷款增减易受上年基数、季节因素、金融机构考核压力、地方政府追求时点金融指标等多重因素的扰动,波动较大。衡量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要拉长时间、跨越周期看,不能仅看个别月份的短期信贷波动。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看,应当适当淡化对总量的关注,更多重视结构的特点。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如果观察2023年以来整体变化,能看到总量上,流动性是合理充裕的,货币信贷稳定增长。”
业内人士认为,7月金融数据中不乏亮点。7月末,反映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M2、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分别为10.7%、11.1%,保持在高位,说明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依旧稳固。记者从多家大型银行也了解到,7月份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民营企业贷款同比增长均快于全部贷款增速,银行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货币政策不仅要‘有力度’也要‘稳得住’。”一位专家强调,货币政策不是越松越好,信贷也不是越多越好,货币政策既要兼顾经济发展也要防住风险。据统计,2023年6月末我国宏观杠杆率超过280%,这个数字已经不低,一味追求增加贷款投放在宏微观层面都会积累风险,不利于市场主体和整个金融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对企业来说,没有好的项目,而是被金融“推着走”不但会增加企业的财务负担,也不利于企业的稳健经营。
在不久前召开的2023年下半年工作会议上,人民银行提出,要继续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持续改善和稳定市场预期,为实体经济稳定增长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多位专家认为,后续人民银行如何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着力增强新增长动能值得关注。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7月新增信贷重回低位,信用扩张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亟需加强。为此,7月政治局会议聚焦“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三大目标,提出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明确释放了支持实体经济信号。”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7月底以来多项稳增长政策出台,但是传导到信贷需求还需要时间。”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过去三年我国并未实施强刺激政策,我国货币政策空间较大,政策工具和政策储备较为丰富。”
此外,活跃资本市场、推进一揽子化债方案等正制定实施。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紧密相连,提高资本市场的活跃度,也将带动实体经济的回暖。
从房地产市场看,相关政策正加快调整优化,因城施策,购房政策放松和结构性优化,以及保障房建设和城中村改造也有望加速落地生效;近日人民银行明确提出“继续引导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下行”“指导商业银行依法有序调整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等具体举措一旦落地,也将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不久前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要用好政策空间、找准发力方向,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延续、优化、完善并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发挥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最近,各个部门、各地也在陆续出台措施,随着各项政策逐步落地生效,市场将更加活跃,对资金的需求也将明显增加,金融也将更好地发挥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
(总台央视记者 刘颖 孙艳 王雷)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大风黄色预警!北京市文旅局要求关停蹦极等户外项目
- 瑞典再次发生焚烧《古兰经》事件 10余人被捕
- 从历史到未来 专家纵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 老字号“月色中秋菜”集中上市
- 今夏防晒市场提前引爆,国货品牌表现突出
- 免费门票,缘何在网上售卖?(百姓关注)
- 财经观察: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长快 维保市场迎新机
- 上合组织成员国协调员杭州行 看见合作的多面可能
- 美国防部前官员:向乌克兰提供贫铀弹是白宫绝望之际的错误决定
- 中国铁路春运启动 预计发送旅客5.1亿人次
- 【光明漫评】“五一”旅游市场持续升温,折射经济发展活力
- 十年间北京地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额逾14万亿元
- 孙明德:台湾经济过度依赖半导体 其他产业难受惠
- 线下“复活”,线上文艺也还可以继续
- 今年前7月中国铁路发送旅客超25亿人次 创历史同期新高
- 大数据杀熟不能成了“打不死的小强”
- 伊朗媒体:一军事基地附近传出爆炸声 军队雷达可能是被攻击目标之一
- “塞外明珠”芦苇变形记:从“生态包袱”到“资源明星”
- 中国经济半年报|透过数据看物流需求稳步恢复 物流成本稳中有降
- 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花垣“锰三角”变“绿三角”
- 热门推荐
-
- 人民币贬值不具可持续性 未来合理双向波动
- 四川茶旅融合持续升温 “内外兼修”带动茶学新体验
- 宁夏:2025年起电动自行车“上户口”后方可上路行驶
- 内蒙古警方2023年劝阻1100余万人次受骗
- 突发!黎巴嫩真主党称向以色列边境发射“爆炸性无人机”
- 沪苏湖铁路全线箱梁架设完成 通车后上海至湖州仅需40分钟
- 二次元“热浪”席卷申城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台风橙色预警
- 收藏门类更多样 北京今年首批11家类博物馆获授牌
- 韩失事客机语音记录器数据转换完毕 正分析机舱内语音记录
- 全国67支代表队山西晋中角逐短视频制作比赛
- 盐城至洛阳国家高速公路宿城至泗洪段工程通过交工验收
- (身边的变化)山西高平:盘活民众“生活圈” 托起民生“幸福梦”
- 柬埔寨启动新一阶段公共财政管理改革
- 上海虹桥机场清明小长假首日迎出入境客流高峰
- 华夏银行行长关文杰辞职
- 韩国执政党党首称已与尹锡悦完成会面 将继续要求其停止执行总统职务
- 上海两大机场迎来双向客流高峰 新航季出入境航班班次大幅加密
- 《阿富汗战地手记》出版 记录中国记者的一线观察
- 95后带火甲骨文,就需要这样的专业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