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杀熟不能成了“打不死的小强”
“同一酒店,不同账号查询价格相差近一倍!”“我是‘钻石会员’,打车的价格却比新会员还高”……据10月22日《经济参考报》报道,在网络投诉平台上,网友留言表示令人诟病的大数据杀熟现象仍不时发生,令人难以接受。
大数据杀熟是网络上的平台或商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同一商品或服务进行差异化定价的行为。比如,明明是一样的商品,商家却“看人下菜碟”,有些老客户手机APP上显示的价格比别人贵,新用户看到的却更便宜。这一行为违背了定价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交易原则,还存在过度获取、搜集用户隐私信息等问题,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甚至是价格欺诈。国家发改委在《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及相关解释中指出,所谓“价格欺诈”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或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者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一段时间以来,大数据杀熟作为一些网络平台的潜规则,屡禁不止,成了消费者逃不脱的“算计”,这很大程度上与商家不当收益大、违法成本低有关。一方面,这一行为的发生较为隐蔽,而消费者亦存在举证困难,况且该行为对消费者造成的损失往往较小,加之维权所获补偿不多,导致消费者维权动力不足。
另一方面,相关法律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比如,至今仍无明确的对类似运用新兴技术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惩治措施,由此导致一些平台和商家以所谓的差异化营销为幌子,大搞大数据杀熟,这为监管部门对这一行为的判定和处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时至今日,大数据杀熟依旧游走在监管的灰色地带。
大数据杀熟让消费者成了任由商家围猎的猎物,祭出“大杀器”、高效治理这一乱象迫在眉睫,不能让大数据杀熟成了消费者摆脱不掉的欺客套路。
首先,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弥补监管漏洞,明确大数据杀熟的判断标准。其次,应完善惩戒依据,明确处罚标准,提升执法效能。其三,要加强行业规范,增强行业自律,引导、规范平台对个人信息数据进行合理使用。此外,还应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相关部门可通过提起民事侵权公益诉讼来纾解消费者维权困境,更好遏制大数据杀熟行为。
大数据杀熟不能成了“打不死的小强”。期待相关方面能划清红线、动真碰硬、形成合力,用强有力的监管手段撕下大数据杀熟的“遮羞布”,尽早让这一乱象销声匿迹,更好保护消费者权益,为消费者营造公平、良好的消费环境。(工人日报 戴先任)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青海省拉面行业百人角逐“技术能手”
- 国家统计局:1-2月份国民经济稳中有升
- 智驭苍穹的机场“净空观察哨”
- 激活人才引擎 重庆首创“目录+计分”人才认定机制
- “银发游”市场蕴含巨大潜力
- 太空飞行如何影响宇航员健康? 最新“空间组学和医学图谱”揭秘
- 在上海,人们这样过中秋……
- 文明之美看东方丨一起解锁五千年前“良渚人”生活图鉴
- 传统美食“玩”出新花样
- 脑机接口“接入”现实,我们准备好了吗?
- 中新健康|疼痛感如何描述最清楚?听医生怎么说
- 链博会助力供应链变“共赢链”
- 土耳其和叙利亚遭遇强烈地震 联合国各机构启动紧急援助
- 俄罗斯和伊朗两国总统举行会晤
- 弹钢琴走红的 “民工大爷”:儿时学过琴 不是为了博同情
- 【文化中国行】古老文明扬中外 匠心妙手焕光彩
- 这一晚,周杰伦和方文山又“相爱相杀”了
- 广西最大侨乡近一年引进玉商回归项目410个 总投资766亿元
- “国际中文日”活动在莫斯科举行
- 国家发改委:认为“出口商品多就是产能过剩”站不住脚
- 热门推荐
-
- 广西举办中越边关旅游节 促与东盟合作走深
- 昆明机场口岸今年以来出入境外籍旅客同比增长189%
- 2024年春运收官西藏民航旅客吞吐量创历史新高
- 陕西铁路快递电商“公转铁”集装箱多联快车开行
- 极萌透皮胶原光 抗衰新技术开创者
- 有聊丨出道十年后,袁娅维说她自己就是标签
- 欧洲头条丨欧盟对华电动车加征关税将沉重打击欧洲竞争力
- 锦州娄河涉黑案:行贿1.22亿撑起保护伞利用人脉打击异己
- 湖北襄阳:江中沙洲打造城市生态绿心
- 国产动画形成热潮
- “90后”轨道车司机:当好“钢轨快递”配送员
- 刘德华与董宇辉一起“直播带票”,票务市场迎变局?
- 首届“智见未来”西安数字文旅创新大赛启动
- 直面网络世界的个体命运和精神困境 《猎物》研讨会举办
- 配偶借钱,另一方有义务还吗?
- 业界分析:香港新股市场今年第四季度有望活跃
- 美国数千汽车工人因罢工遭解雇 分歧难解加剧政府挑战
- 《乌梅子酱》,到底怎么“吃”?
- 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合作研讨会在金边举行
- 美国内华达州发生枪击事件致5死1伤 嫌疑人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