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高校就业数据,更要关注就业质量
近日,教育部启动了2023年高校就业数据核查工作。虽然这项工作几乎每年都要进行,但今年的动作显然要大得多。日前,教育部专门下发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核查工作通知,召开各省教育部门核查部署会议进行动员,并派出多个工作组,赴各省开展专项核查。工作组以直奔主题、直插一线的方式,深入高校、院系,采取数据核验、抽查、现场约谈等方式,目的就是为了严查就业数据弄虚作假。
近段时间,部分高校就业数据造假引发广泛关注,构成了这轮核查的社会背景。与此同时,教育部高度重视就业数据的真实性,也有深刻的内在逻辑。就业数据是衡量高等教育办学的一把标尺,其高低直接影响到后续的高考招生、专业设置、教学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水平的评定等等,对于高校来说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就业率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指标,“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大学毕业生有较高的就业数据,就会增加整个社会的就业率,反之亦然。由此,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数据以及准确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不过,关于这项工作,一大矛盾点在于:就业率的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高校本身,同时也取决于宏观经济,甚至更多取决于宏观经济。以就业市场的眼光看,大学生是完全的新增劳动力,缺乏实际经验,没有多少资源,需要较长的适应期。当业务扩张的时候,业务单位愿意招大学毕业生,也愿意花资源来培养。但是,一旦业务单位面临经济收缩期,矛盾就会凸显出来。当前的就业形势就是:体制内的考公考编以及编外招聘都名额有限,不可能有大规模增长,作为提供就业岗位的主力,民营企业则普遍处于复苏前期的过渡阶段,尚无太强的就业吸纳能力。
在毕业生的微观层面,也有许多因素制约了就业率的提升。在教育主管部门统计就业率的时段,有相当比例的学生还没有“上岸”。当前,高校毕业生中的很多人,都会去考公、考编、考研,如果没有成功考中,其中相当一批毕业生会选择二战、三战乃至“流动战”。依照最新政策,新冠疫情期间的大学毕业生可以保留两年的应届生身份,以便考公考编。为了这个应届身份,许多学生宁可不就业。用人单位也很强势,往往会对毕业生采取“试用”“实习”的形式来考察,两三个月之后再决定是否签约。毕业生在缺乏议价能力的情况下,有的能顺利签约,有的则变成了“免费劳动力”。这个时间段正好错过教育主管部门统计的时间节点。另外,也有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毕业生,会选择类似国外“gap(间隔)”一年的方式,到处体验人生,并不急着就业。
在这种形势下,高校的就业工作确实面临很大压力,有时为了交差,就会采取一些错误手段,把数据“做”起来。比如,教育部文件中提到的“四不准”“三不得”,就比较典型。就业率数据十分重要,其准确性事关高等教育的办学根本。有关部门一方面确实有必要对数据进行核准,另一方面也可以采取行动,帮助面临窘境的高校改善就业状况。
选择一所大学,就是在选择一段人生经历,毕业后的就业去向,更会影响长期的人生道路。因此,各方对待就业问题,都应秉持长期主义的观念。高校应当更加重视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但是,目前该课程的课堂教学时间比较多,走进用人单位参观考察交流的时间比较少,学生很难对就业有清晰的感性认识。我们现在统计的就业率,是在当年的8月和12月各统计一次。但真实就业市场的情况是,当年的大学毕业生,很多人要到一年以后才能确定自己的最终去向。面对统计的时间节点,学校往往会催着学生随便去签一个就业去向,学生之后的发展,就往往顾不上了。所以,真实的就业状况,应该用比较长的时段来观察。一年以后的就业情况,10年以后的成才情况,就业专业的匹配度情况,这些,都比简单的就业率统计更能说明问题。
(作者系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新闻系主任)
李晓鹏 来源:中国青年报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日本众议院全体会议开始 将选出新任首相
- 甘肃进口铁路运输铜精矿监管通关模式试点一年省成本四千万元
- 气氛热烈!新疆喀什开展“全国交通安全日”宣讲活动
- 马面裙爆火为何在曹县“意料之中”
- 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开幕 多方探讨能源转型
- 发现最美铁路|看中欧班列迈进新的金色十年
- 第135届广交会已有9.3万境外采购商预注册
- 美国东海岸地震后 纽约帝国大厦发文报平安
- 美总统拜登宣布为受飓风影响的三个地区增加联邦援助
- 比利时专家:中欧不存在根本利益冲突,仍有大量合作机会
- 深18.7米的西部首座220千伏地下变电站在蓉投运
- 四部门和天津市政府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 为博眼球、引流量凭空捏造“杀人案” 一网民被行政处罚
- 700多人染病!德国这地节庆期间疑似暴发诺如病毒疫情
- 云南漾濞森林火灾明火已全部扑灭 无人员伤亡
- 中国阳江核电站年度上网电量首破500亿度
- 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元人民币
- “碳”路先行|山西长治潞州区: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绿色转型
- 科学家首次在南极附近哺乳动物体内发现禽流感病毒
- “令西方恼火的是,它总可以从中国学到很多东西”
- 热门推荐
-
- 9.9元体验课 是“馅饼”还是“陷阱”?
- 印尼一船只倾覆 4人失踪
- 青藏铁路开心岭钢轨换新装
- 上海: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推出更多科技企业急需的专项融资产品
- 中国医师协会举行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 感知多元文化魅力 北京科技大学留学生分享在华体验
- 电子导盲犬、智能仿生手…“黑科技”让残障人士开启“无碍”生活
- 国际最新研究发现:一抗体或减慢部分帕金森病患者运动退化迹象
- 假期理性出行 这些行为都属于“机闹”
- 北京持续扫雪铲冰 确保市、区重要道路通行顺畅
- 作家刘广迎新作《唤醒》展望未来人类生活图景
- 国家税务总局:已累计更新发布105份国别(地区)投资税收指南
- 向世界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前景
- 中暑患者增多 专家:不要饮用含大量糖分的饮料
- 黎卫生部:以军袭击黎巴嫩 24小时内致45人死亡
- 上海:虹桥机场口岸2024年度出入境人员约333万人次
- 天津大学研发无人驾驶夹抱车:助力新疆棉产业智能化升级
- 综述:生命不息 救援不止——多支中国救援力量万里驰援土耳其地震灾区
- 近百件(组)黄河寻根问祖文化联盟单位展品亮相山东邹城
- 万用孔插座存隐患8年前就被禁了 你家还在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