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西方恼火的是,它总可以从中国学到很多东西”
参考消息网5月16日报道 澳大利亚“珍珠与刺激”网站5月13日发表题为《中国从疫情中快速复苏的令人惊叹的故事》的文章,作者为香港大学法律学院客座教授高礼文。全文摘编如下:
自去年底中国大幅调整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以来,中国迅速恢复对外开放。从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这对经济活动产生了强劲影响。
根据路透社的报道,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年化增长率为4.5%(超出预期),而美国和欧盟的增长率分别为1.1%和0.3%。
西方评论人士经常认为,中共的执政基础取决于其为大多数人提供不断增长的经济回报。这种观点过于简单化,也是错误的。正如在新加坡(在该国一个政党也执政了几十年),民众明白政府在面临逆风时的表现可能比在顺风的支持下所能取得的成就更重要。
最近法国益普索集团进行的人口幸福指数调查和美国爱德曼国际公关公司进行的政府信任度调查证实,中国在这两项民意调查中的支持率都高于几乎所有接受调查的其他国家。
展望未来,新冠可能成为长期流行的传染病,这仍然是一个问题。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已降低了相关风险,因为它很好地保护了民众,使其免受显然更危险的早期新冠病毒变异株的感染。
最近,英国《经济学人》讨论了宏观经济学、新冠和中国。有意思的是,《经济学人》认为,“由于中国在2020年不遗余力遏制疫情传播,该国央行不必像美联储那样大幅降息来拯救经济。由于中国去年执着地坚持动态清零政策,该国央行也不需要通过加息来遏制通胀”。
按照《经济学人》的逻辑来推断,假如西方在过去三年里表现得更加“执着”一些,那么成千上万的生命可能得到挽救,西方可能无需大量印钞、举债和大幅降息,当前的通胀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本可以避免。
令西方恼火的是,它再次发现,可以从中国学到很多东西——正如《经济学人》最近的报道所证实的那样。
不过,西方很自然地转移了视线,回到对中国的连篇累牍抨击:所有那些“执着”的行为——谢天谢地,我们没有那么做!
与此同时,中国知道自己要向世界学习很多东西,并且乐于这样做。这一核心差异似乎将在未来几十年继续支撑中国的崛起。
目前,东方以中国的杰出榜样为指引,集体洋溢着一贯的谨慎乐观情绪。而在美国的领导下,西方流露出对未来悲观且带有战争倾向的观点。
女士们,先生们,下注吧。(参考消息网)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北京演出市场黄牛要“黄”
- 《一路锦绣》山海尊入藏中国景泰蓝艺术博物馆
- 残疾人嵇桂清的逆袭人生:从视障人士变成农民专家
- 普京:全球经济压力是西方经济政策所致 而非俄在乌军事行动引起
- 苏州全市范围内不再审核购房资格
- 浙江改革聚焦:数字化成守护绿水青山利器
- “五一”首日火车票开售!节前热门方向车票紧俏
- 老剧团焕发新活力(艺近人和)
- 超800家文化领域社会组织助力北京文化中心建设
- 上海点心“征服”法国味蕾
- 谱写大爱无疆!中国援外医疗队: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 【光明时评】创新文旅融合,传承红色文化
- 近百“老广”赴越南旅游 体验“步行出国”
- 包邮全国 农产品快递出疆步伐加快
- 清明祭英烈 “中央苏区核心区”福建三明多地祭扫革命先烈
- 批评以色列的声音逐渐增多 巴以冲突加深德国社会裂痕
- “两弹一星”精神研究领域专家学者齐聚青海共传红色文化基因
- 外国在港领团和商界参访团走进中国一拖 领略“中国智造”魅力
- “天津大爷”现身江南,不跳水仍传递快乐
- 尹锡悦弹劾案14日举行首次正式辩论 总统警卫处长等被立案调查
- 热门推荐
-
- 北约开启大规模核演习 克宫回应
- 塞尔维亚提前举行议会选举
- 沉浸式体验潮剧助推非遗传承
- 山西成立电力气象研究中心 提升电网应对灾害水平
- 美联邦政府将追究“毒火车”脱轨事故涉事企业责任
- “缅甸被困人员家属求助文档”发起人发声:文档一度被关停,遭疑似电诈人员留言骚扰
- 中新真探:羽绒服用鹅绒会比鸭绒好吗?
- 清华取消新闻专业? 编谣言目的是卖课
- 俄媒:国际空间站发生空气泄漏但不会危及宇航员安全
- 印尼新一届国会议员宣誓就职 最年轻的23岁
- 没有冰箱和罐头 古人这几招也能让食物长久保存
- 就业是道多选题,没有标准答案
- 剪纸玩出新花样 新疆非遗传承人“圈粉”年轻人
- 澳国防部承认澳海军一艘服役25年的潜艇发生火灾
- 新闻1+1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怎样才能吸引人?
- 普京称不会让俄罗斯分裂 俄多地进入反恐行动状态
- 独山子石化塔里木120万吨/年二期乙烯项目启动
- 连续五年上榜,能链入围2024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单
- 货车改装成“移动加油站”车主面临3万到10万元罚款
- 塔里木油田累产油气当量突破5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