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文明互鉴 体现文化自信
中国网讯(记者 张平平)“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推进不同文明互鉴融合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是前所未有的。”太和智库首席文化学者、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前驻会副主任顾伯平在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既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在经贸发展、基础设施共建上的合作,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难得契机。
“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新篇章暨太和文明论坛人文交流分论坛七月初在泉州举办。参加论坛的多位中国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接受了中国网专访,畅谈“一带一路”倡议下如何提升中国文化自信、推进不同文明互鉴融合等话题。
“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顾伯平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帮助我们打破了文化间的“刻板印象”,使得世界各国有机会了解到真实的他国文化。“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国已同15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合作文件,通过经济贸易、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多个国家直接建立了联系。国家间的经贸联系,企业间的友好往来,人民之间的互助交流,促进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会长翁诗杰(ONG Tee Keat)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涉及基础建设的互联互通,还涵盖中外文明的包容互鉴。在推进中外文明互鉴的进程中,“一带一路”倡议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这充分彰显出中方在战略布局层面的包容特质。
中国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丁一凡也肯定了“一带一路”倡议在推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中不可忽视的作用。他表示,截至2016年底,文化部已经与“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文化交流合作协定,涉及艺术交流、跨境旅游、翻译出版、留学访问等方面。之后,中国还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主张全球不同文明加强对话,互相借鉴、学习,求同存异,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丁一凡认为中国提出的这些全球倡议,得到了全球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响应,在“一带一路”国家实现了具体落实,为中国在全球打造新的话语权奠定了基础。
从“一带一路”到“全球文明倡议” 中国展示大国担当与文化自信
“我认为文化自信与国际话语权是一体两面的。文化自信使我们更有底气在国际上发声,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也会使我们拥有更多文化自信。”顾伯平建议加强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相结合,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用守正创新对“中国智慧”进行再创造,使得年轻人愿意接受中国现代文化,我们的文化自信才能提高。
“近年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所展现的文化自信有目共睹。从十年前‘一带一路’倡议的诞生,到2021年的‘全球发展倡议’、 2022年的‘全球安全倡议’以及2023年‘全球文明倡议’的相继面世,中国始终锲而不舍为全球治理奉献公共产品,更为当前人类的共同挑战提供中国方案,既体现出大国担当本色,也展现了本身的文化自信。”翁诗杰感叹道。他表示,新的“发展观”“安全观”和“文明观”是中国基于本身文化和国情,自主建立的价值思想体系,彰显出国际思维必须与时俱进、不容独家垄断。
他观察到,尽管近年来西方在民主和人权等议题占有话语权优势,但中国不仅摆脱了被动辩解的处境,还主动出击,直挑世界霸主美国的人权纪录。同时,中国通过主办国际论坛,为民主、人权乃至现代化等价值观进行了多元性的诠释,破除长久以来西方民主观、人权观和现代化观所带来的迷思。在他看来,这种敢于直面西方所谓“普世价值观”的勇气,是中国文化自信的表现。翁诗杰特别指出,中国的“全球文明倡议”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另一个“文明观”的选择。“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多元并立范式,率先在西方垄断的话语权打开了缺口,也在某种程度上,启发、唤醒了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文化自信。
促进文明互鉴 推动人类文明共同发展
各文明之间既有相似的价值理念,也有不同的价值排序。如何才能在不同文明之间形成有效的对话,几位专家也表达了各自的看法。
顾伯平认为,首先应承认不同文明之间由于其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相关经历等因素而产生差异,但文明差异并不意味着文明之间没有共通性。他对记者表示,“世界文明所拥有的共同价值正是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契机和切入点。由此入手,积极引导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可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丁一凡举例道,“有些国家认为自己在工业革命中处于优势,就想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其他文明,并把自己的价值观打造成普世的,把别的文明的价值观看作低他们一等。凭着这种思维与别人对话,就是‘鸡同鸭讲’,无法真正沟通,无法理解别人的逻辑,也就无法达成共识。我们需要尊重对话伙伴,理解对方的逻辑,尊重对方的价值观,才能最终达到相互切磋、相互学习与借鉴,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翁诗杰认为,不同文明之间要形成有效的对话,不陷入“各说各话、预设立场、互不相容”的窘境,首先必须具有互相尊重的包容胸怀,否则反而会引发针锋相对、撕裂关系的严重后果。“因此最为可取之道是凸显不同文明之间的共同点和相近的价值理念并辅以具体实例解说。这种对话要见效,不可能一蹴而就”,翁诗杰对记者说。(中国网)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北京今年首期油车指标摇号,超六成指标被“无车家庭”摇中
- 福建首位全盲高考考生:“我的大学梦,圆了”
- 零工市场有序健康发展需要政府大力支持引导
- 新增76人!日本疑因小林制药保健品死亡人数再上升
- 中亚多国人士谈中国—中亚峰会:新形式助推新发展
- 中国国家能源局:鼓励并网运行超过15年的风电场开展改造升级
- “机密文件门”最新进展:拜登接受特别检察官问询
- 海口发暴雨红色预警 学校停课半天
- 价格战后,手机“卷”屏
- 延续冰雪游火热余温 吉林打造四季度假新目的地
- 第65届美国格莱美音乐奖揭晓
- 2024福建旅游交易会福州开幕 推动“诗与远方”深度融合
- 女子称被异地冒名办信用卡致欠款17万,维权陷入僵局
- 台风“万宜”将入南海 冷空气和降雨将致粤气温下降
- 12月9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上周五上升0.11个点
- 文明的坐标|锁阳城“戈壁孤影越千年”
- “虎元素”大火 “猫”搭上顺风车
- 书写更精彩的“北京故事” 2024年“北京作家日”开幕
- 冰雪装备“搭乘”中欧班列远赴欧洲
- 莫斯科恐袭已致137人死亡 4名恐袭参与者被批捕
- 热门推荐
-
- 四川年货节在成都开幕 首设夜展和托底性帮扶地区涉农产品展
- 中秋假期交通出行平稳安全有序 各地各部门多举措保障旅客便利出行
- 防灾减灾有真招 科技手段挑大梁
- 快来预约!北京民族文化宫这个大展不容错过~
- 印尼西苏门答腊省洪灾死亡人数升至43人
- 湖南江永发展优质水果产业富民
- 突破3000万辆!2023年汽车产销创历史新高
- 国家知识产权局:不断完善“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机制
- 平安健康推出HPV女神关爱宝 全方位护航女性宫颈健康
- 三分钟速读,能治好“名著恐惧症”吗
- 亚洲首个小猪佩奇户外主题乐园官宣落“沪”
- 去年我国实施消费品召回逾七百次
- 美记者爆料“北溪”事件后,俄方发声了
- 向海发展气象万千 铁山港谱写海丝新篇章
- 农机上岗科技人才下田 湖南安仁春耕“科技田”
- “钇-90微球选择性内照射治疗”助力肝癌降期 患者有更多生的希望
- 广州南沙一桥梁因船只触碰断裂 已致2人死亡
- 中非青年在湖北开展交流对话
- 深圳医保统筹6月底清零?系误解
- 蓝皮书预计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增长有望保持在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