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抢出13天的活儿!抢出来的丰收是这样实现的
一线调研丨5天抢出13天的活儿!抢出来的丰收是这样实现的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夏粮产量14613万吨,虽与去年相比稳中略减,下降0.9%,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实现了丰收。
看面积!今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39913万亩,比2022年增加117.8万亩,增长0.3%,连续三年实现增长。这表明各地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层层压实了生产责任。
看单产!今年全国夏粮单产366.1公斤/亩,比2022年减少4.3公斤/亩,下降1.2%。其中小麦单产比上年下降1.3%,这也是导致我国夏粮总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专家表示,夏粮单产下降主要是受河南等地严重“烂场雨”天气影响。
中国农科院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秀东:后期的包括中央临时拨付了2亿元的救灾物资,紧急采购烘干设备,包括调运一些履带式的联合收割机进场,对应对灾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专家表示,尽管我国今年的夏粮产量和去年相比,略有下降,但从近十年的产量来看,今年仍处于较高水平。此外,从夏粮品种来看,夏粮包括夏收的谷物、豆类和薯类,其中仅有小麦大幅度减产造成了总产量的下降,其他粮食品种产量仍较为稳定。另外,我国小麦收储一直保持稳定,收购常年稳定在3000万吨以上,对口粮的影响是非常小的。
抢出来的丰收!5天抢出13天的活儿
河南是我国夏粮主产区,冬小麦种植面积8500万亩。尽管在收获期遭遇十年罕见的“烂场雨”,但是各级政府从调度抢收到兜底收购、保险赔付到专款补贴等各个环节都全力以赴,尽力把农民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在南阳市唐河县国家粮食储备库的收粮点,记者遇到了正在卖粮的农民李森。 这已经是他第二次来这里卖发芽小麦。李森说,本来想着小麦发芽了卖个六七毛钱都能接收,没想到政府兜底现在能卖1块1毛5,这样下来自己的损失并不大。
河南省今年的小麦大规模机收作业是从5月30日开始,前后历时13天,但因为降雨,实际收获时间只有四五天,这也给麦收工作带来了极大的考验。尤其在两轮降雨中间的6月2日左右,农机作业量达到了一个峰值。当天投入联合收割机13.85万台、收获1543万亩。南阳市唐河县城郊乡种粮大户乔振群说,县委县政府组织外调了几千台联合收割机帮大伙儿收获。光他家都调来了11台联合收割机。
雨不等人,连夜奋战,以往一周多才能完成的收割任务今年只用了三天,种粮大户乔振群的2600亩小麦就实现了颗粒归仓。而就在同一时间,河南在全省范围内统筹调度了17万台轮式收割机和3万多台履带式收割机,做好应急抢收兜底保障工作。
由于抢收及时,老乔家的小麦发芽比较轻微,采访中,我们正好遇到一个湖北客商上门收购芽麦,他一次性就买了150多吨,用作鱼饲料,价格也开到了1块2毛2一斤。
为了把农户的损失降到最低,当地除了成立18个下沉指导组帮助农户对接收购商之外,还布置了集中敞开收购发芽小麦的收储库点。而在河南全省一共设置了826个定点的收储库点,在每一个定点库点我们都注意到现场设置了一个受损小麦专仓,这个仓库的设置其实跟正常的粮仓是一样的,能够保证受损的小麦也有一个安全和良好的储存环境。
除了收购环节有托底,河南省的受灾农户也很快得到了保险理赔,每亩小麦按受损程度可得到90—200元不等的理赔款。
南阳市唐河县金融服务中心主任王伟表示,根据今年的特殊情况,首次启动了“预赔付”的措施。当天报案,当天到账。目前全县受损农户已经做到了应赔尽赔。
变!发芽小麦有了新用途
小麦发芽了,就不能食用了。那么政府集中收购的芽麦又该如何处理?
经过前期对接,唐河县国家粮食储备库收购的全部受损小麦,都被当地的一家猪饲料加工企业订单收购。根据饲料厂的生产计划,唐河县国家粮食储备库每天都会安排车辆把发芽小麦送到饲料厂。一大早,我们跟随其中的两辆送粮车,行驶了近一个小时,来到了这家饲料加工厂。
检测合格后,这些小麦才能被称重、入库。随着这些发芽小麦缓缓流入进粮口,迎接他们的会是一系列高温灭菌、粉碎等各种复杂环节,最后它们会像加工配方奶粉一样被加工成猪吃的配方饲料。
目前,响应政府的号召,这家饲料厂已经把原料从玉米基本全部替换为发芽小麦。 目前已累计收储芽麦11万吨。
对极少数出现霉变无法用于饲料加工但符合工业用粮标准的小麦,当地也正积极对接省内外大型非食用工业用粮企业,实行定向销售。
稳!食用小麦供给充足
小麦是制作面粉的原料,受损的小麦只能用于加工饲料或者工业酒精,那么面粉厂的原料是否会短缺,会不会影响企业生产和老百姓食用呢?记者来到了一家大型面粉厂寻找答案。
在南阳市镇平县一家小麦加工企业,不断有今年新收的麦子被送到仓库进行储存。由于河南部分地区小麦出现发芽的情况,该企业今年在入库环节对一些指标的检测更加严格,着重检测小麦的发芽率、萌动率,还有它的霉变率。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不同于其他农作物,小麦一般有三个月的“后熟期”。 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小麦后熟之后,一是更容易提高出粉率,第二个品质和口感更好,所以说一般的面粉厂基本上是不用新麦的。既然面粉加工企业更喜欢用陈麦,那陈麦的库存怎么样呢?记者来到了中储粮南阳直属库。
在一座座粮库间,满载小麦的卡车正排着队等待卸粮进仓。中储粮南阳直属库总经理王玉生告诉记者,今年计划收购8.3万吨,目前已经收购了7.3万吨,现在接近90%。 中央储备粮实行轮换制度,五年一个轮换周期,保证中央储备粮常储常新。
(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央视记者 梁丽娟 李琳 熊伟 河南台)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俄罗斯一架直升机坠毁 已致6人死亡8人重伤
- 文化与科技相融 上海为自由职业人员打造“向尚”新磁场
- “就业不要只看一线城市”是一种理性提醒
- 前十月广州9个经开区外贸进出口额5981.9亿元
- 中国燃气热水器行业用户满意度指数连续三年上升
- 天津口岸邮轮旅游热度攀升 中秋国庆假期1.1万余人次出入境
- 法国电力集团前执行副总裁:中国引领科技发展,推动各国共同进步|我的中国记忆
- 导演贾樟柯连续7年向母校汾阳中学捐赠助教基金
- “深海一号”二期综合处理平台取得新进展
- 今年前7月广东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13.9%
- 中国企业将在COP28设光伏主题场馆
- 女子出生就与家人离散 分别36年后与父母团圆
- 出版业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
- 《未来海洋青岛共识(2024)》在山东青岛发布 聚焦海洋可持续发展
- 敦煌文博会将举办 :释放“千年一眼”独特魅力
- 咖啡渣、菠萝叶制成箱包卖向世界 多条新赛道亮相广交会
- 不断抹黑挑衅中国 美国威胁和平安全
- 旗舰物种数量持续增长!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 大学室友成立“小伙伴助学基金会” 点亮山区学子求学路
- “亵渎历史记忆!”俄将爱沙尼亚总理列入通缉名单
- 热门推荐
-
- 哈俄总理举行会谈 增进关键领域合作
- 晶采观察丨温暖!春运返乡背后的6个服务小细节
- 降碳减排能力不断提升 我国民航未来十年绿色发展规划→
- 电影《只此青绿》全球首映礼走进北京大学
- 国产利拉鲁肽获批上市 糖尿病患者控糖新增选择
- “跨次元世界”吸引“Z世代” 文化名城点亮数字经济
- 重庆推动就业工作数字化转型:智慧就业服务 精准推送岗位
- (乡村行·看振兴)“归雁变头雁” 江西吉安乡贤逐梦沃野蹚出乡村振兴新路
- 直播间开到工厂里 既带货也展示工艺
- 科学管理体重 争做健康达人
- 射击场上的“Z世代”:延续“枪王”特警精神
- 广西南宁推动茉莉花产业进入东盟市场
- 药品集采影响药企创新积极性?中国国家医保局回应
- “以文会友” 海外华裔青少年来渝开启“寻根之旅”
- 上下楼梯膝盖响?膝关节该保养了
- RCEP正式对菲律宾生效
- 江西瑞昌: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带动更多农户致富
- 福建宁德市文旅经济发展大会举办 签约26个项目总投资逾73亿元
- 第四届“爱上北京的100个理由”短视频征集大赛在京颁奖
- 伪满皇宫博物院“博物馆之眼”艺术宫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