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目前不存在通货紧缩的现象
中新网7月17日电 17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发布会上表示,总的来看,中国经济目前不存在通货紧缩的现象,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货紧缩。尽管价格目前是阶段性处于低位,从经济增长、货币供应这些相关指标看,中国的经济都不符合通货紧缩的条件。
付凌晖提到,从价格本身来看,今年上半年由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能源价格回落,带动国内能源价格走低。同时,国内车企降价促销、猪肉价格转降,加之上年同期基数较高,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上半年总体回落。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7%,比一季度回落0.6个百分点。
付凌晖称,总的来看,CPI涨幅低位运行是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是阶段性的。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市场需求逐步扩大,生产供给持续增加,经济运行呈现恢复向好态势。从供给来看,在疫情期间我国大力实施助企纾困,保障了量大面广经营主体的生存。疫情影响消退后,我国凭借完善的产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市场供给快速增加,就业形势的改善,反映出生产供给恢复较好的情况。从需求来看,过去三年受到疫情影响,居民和企业的收入都受到了一定影响,相应的市场需求的恢复需要一定时间,这种生产、需求之间恢复的不同步,一定程度上造成目前CPI价格的低位运行。
付凌晖表示,国际输入性因素以及上年同期基数较高的因素也是导致CPI涨幅阶段性回落的重要原因。从下阶段来看,随着我国经济恢复向好、市场需求逐步扩大、经济循环畅通,供求关系将逐步改善。
据付凌晖介绍,从食品价格看,我国粮食生产总体稳定,有利于保障食品价格稳定。后期猪肉消费需求季节性增加也会带动价格回升。从工业消费品价格来看,国际能源价格低位运行的输入性影响可能会持续,但是车企的短期降价促销的影响有望逐步消除。从服务价格来看,服务需求稳步扩大,服务价格将稳中有升,二季度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9%,比一季度扩大0.1个百分点。综合上述因素,加之去年同期高基数因素逐步消除,价格涨幅会逐步回归合理水平。(中新财经)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023年以来宁夏警方破获经济犯罪案件800余起 挽损6.2亿元
- 台风“康妮”影响减弱 福建海上生产作业陆续恢复
- 美国与芬兰签署防务合作协议
- 雅加达如何治理“糟糕”的空气?
- 青海海北赴山东青岛进行文旅推介 展示青藏高原文化魅力
- 俄国防部:在莫斯科州上空摧毁乌克兰无人机
- 城乡居民热热闹闹办年货 年货消费带火了哪些全球好物
- 中越边境云南文山州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逾12平方米
- 2023世界交通运输大会在武汉开幕 聚焦更可持续的交通
- 山西省交响乐团大型原创交响套曲《九曲黄河诵》在京首演
- 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已进入总装搭载加速期
- 经济观察:南水北调,如何实现一泓清水向北流?
- 武汉创新实施“林长+”模式 守护绿水青山
- 白城滑冰馆坍塌事故6人被刑拘 吉林省长:举一反三消除隐患
- 《中国文娱产业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发展报告》发布
- 杭州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 “放心消费”赋能美丽乡村
- 2024年黄埔海关监管跨境电商进出口货值突破2200亿元
- 纪录电影《象行记》启动 讲述中国亚洲象保护故事
- 北京市体育记协举办“双奥记者·双奥情”活动
- 黑洞周围耀斑如何形成?天文学家最新研究利用3D技术更清晰呈现
- 热门推荐
-
- 第135届广交会闭幕 线下出口成交247亿美元
- 中企赣锋锂业拟认购澳企定增股份 加强矿业合作
- 民营经济发展局,来了!
- 前三季度西部地区进出口2.92万亿元,同比增长8.9%
- 川渝发布8个新时代文明典型案例
- 海口挂暴雨红色预警 海甸岛1小时降雨量超80毫米
-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三个入境旅游优选项目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丰林!
- 广西深化与东盟金融开放合作 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
- 多项政策发力 积极因素加快积累 经济运行持续向“稳”向“好”态势
- 美欧经贸争端的三大症结
- 经济观察:新电商为吉林带来连通世界市场之匙
- 金与正最新发言:朝鲜将坚持自卫性核遏制力强化路线
- 意大利拨款290万欧元应对入侵物种“蓝蟹”
- 上半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23.84亿 国内旅游收入2.3万亿元
- 盐城至洛阳国家高速公路江苏省宿城至泗洪段建成通车
- 联合国官员: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离不开中华文明和儒家智慧
- 安徽省黄山市首届乡村戏曲节在祁门开幕
- “80后”正厅黄巍,进京履新
- 年轻人流行给眼睛拍艺术照,“虹膜写真”会泄露个人隐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