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19.5℃火“出圈” 清凉夏日迸发“美丽效益”
图为清凉一夏的呼伦贝尔。 欧戈 摄
中新网呼伦贝尔7月12日电 题:呼伦贝尔19.5℃火“出圈” 清凉夏日迸发“美丽效益”
作者 张玮 张东阳 欧戈
进入数伏天,高温天气让中国各地如约进入“烧烤”季,然而,位于中国北部边疆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这几天却因平均气温19.5℃成为游客避暑的优选地,也因当地美丽的风土人情火“出圈”。
盛夏的呼伦贝尔草原鸟语花香,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袅袅炊烟,随处可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此外还有浩渺碧翠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以及大大小小的湿地、河流和湖泊纵横交错。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地形地貌成就了呼伦贝尔成为避暑胜地的底气。
呼伦贝尔市气象局发布数据显示,呼伦贝尔的夏季平均气温为19.5℃,平均最低气温为12.5℃,平均最高气温为23.7℃。
福建游客苏明生感叹“不成想会被微风震撼到”,他告诉记者,一下飞机就被当地的风景美蒙了,“特别是风吹过的感觉,太棒了!这里的夏天真的太治愈了。”
呼伦贝尔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副局长杨红介绍,今年夏季呼伦贝尔市打造6大避暑康养地、10个避暑康养景区、7个避暑康养特色民宿,为游客提供多种避暑康养体验,也为清凉夏日优选目的地背书。
同时,民俗游、生态游也逐步实现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的转变。
在敖鲁古雅鄂温克使鹿部落,各地游客慕名而来感受原生态民俗,中国仅存的驯鹿文化对海内外游客来说,一切都是神奇和新鲜。
来自非洲的游客Melokuhle对这里特有的文化充满热情,“进入森林感受驯鹿和猎民的真实生活,这样的旅程真是太美妙了,像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党委副书记李鹏透露,进入7月以来,使鹿部落日接待游客量超1500人。
被老舍先生誉为“天下第一曲水”的呼伦贝尔莫尔格勒河,游客为了在清晨看旭日东升、在傍晚赏长河落日、于夜晚仰望清澈星空,最近一段时间总是络绎不绝。
“返璞归真大概就是这样生动描绘的吧。”台湾游客张慧敏站在莫日格勒河附近的山包上,张开双臂,拥抱每一刻不同的风景。
房车自驾游赏、界河游艇逐波、森林生态探秘……呼伦贝尔的山水图卷为游客们带来从视觉的享受到心灵的洗礼,绿水青山带来的“美丽效益”也正在显现。
官方数据统计,2023年1月至6月,呼伦贝尔市接待中外游客1231.6万人次,同比增长216.53%;实现旅游收入1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9.81%。(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宁夏银川一日内连续发生两起4.5级以上地震
- 最后期限已到 特朗普拒绝就这一案件出庭作证
- 澳大利亚诗人马克·特雷尼克获青海湖诗歌节最高奖
- 呼吸道疾病高发 家属如何帮助老年患者科学应对?
- 中欧班列(成渝)已连续3年开行超5000列
- “蓝蝴蝶”飞上枝头五月“颜霸”含蓄登场
- 快讯:尹锡悦弹劾案将于14日进行首次正式辩论
- 北京用“绣花”功夫治理背街小巷 市民:心情很舒畅
- 强化原材料资源保障 助力钢铁业安全“闯关”
- 中美青少年上海百年石库门建筑中用音乐迎接新年
- 美拟加码芯片贸易限制 商务部:中方反对美滥施出口管制
- 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吴朝晖:人工智能将全方位地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 头发白了,还能变黑吗?医生的答案出乎意料
- 中新健康丨中医养生夜校占领年轻人夜生活 “中式瑜伽”让身心充电
- 江西去年植树造林379.7万亩 全省各界掀起全民植绿热潮
- 绝不让医保基金成为“唐僧肉”(人民时评)
- 天津9部门联合出台方案 加强医疗监督跨部门执法联动
- 阴条岭首次发现浅脚瓶盘菌 重庆大型子囊菌家族增新成员
- 国家建筑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中心寒地低碳技术研发中心成立
- 《中国婚礼通志》发布 《中华岁时通志》启动出版
- 热门推荐
-
- 免票!全国多地景区官宣
- 乌克兰基辅拉响防空警报
- 浙江长兴以“桃”为媒谱写东西部协作曲
- 景区如何应对大客流?乡村慢生活有何不同?假日观察带你看→
- 广西南宁迎来超设防水位70.33米 渡船临时停渡
- 外媒:土耳其总统称希望与叙利亚达成和解
- 港媒:外企认为中国市场仍不可替代
- 黑土地农家书屋飘“书香”:吉林乡村筑起“文化粮仓”
- 2023北京国际设计周开幕 设计周永久会址揭牌
- 专家谈长城:长城保护应纳入国际视野与世界对话
- 传承千年文脉 中国国潮“圈粉”年轻人
- 迷笛音乐节部分盗窃者被拘,一网友发不实信息被釆取强制措施
- 追忆考古学家曾骐:献身考古 奖掖后学
- 广州专家:心血管病患者若新冠阳性,切勿随意停药
-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葛海蛟:打造强大、韧性、安全的中国特色国际化金融机构
- 金观平:持续培育壮大绿色消费
-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再现千年大运河史
- 466所高校将在全国开展1万多场沂蒙精神宣讲
- 朝中社:朝鲜军事侦察卫星发射任务失利
- 思路之变带动发展之变——东北地区发展冰雪经济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