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北京建设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 打造站城融合示范区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预计2025年投入使用。建成后,将是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 中新社记者 杜燕 摄
中新网北京7月11日电 (记者 杜燕 徐婧)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下称“副中心站枢纽工程”)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标志性工程,预计2024年12月底完成结构施工,2025年投入使用,建成后将是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
11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北京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正在建设的副中心站枢纽。记者在这里看到,北运河畔的施工现场一片繁忙,工人们正抢抓工期。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枢纽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登科介绍,副中心站枢纽工程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杨坨村,西起北运河东岸,东至东六环外路县故城遗址区,北起京哈铁路南侧路,南至杨坨中路、杨坨一街,规划实施范围约61公顷,是亚洲最大TOD项目,是“轨道上的京津冀”的重要支点。
主站房核心西区主体结构工程完工
张登科表示,副中心站枢纽整体为地下3层结构,呈现“地下枢纽地上城、上下高度融合”的总体格局,一体化实施范围约61公顷,地下建筑规模约128万平方米,地上规划建筑规模约139万平方米。
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京唐城际铁路和城际铁路联络线车站、地铁平谷线和M101线车站、接驳场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公共服务空间、市政配套等6部分。
副中心站枢纽2019年11月30日开工。张登科表示,截至目前,副中心站枢纽主站房核心西区已顺利实现主体结构工程完工。这是第一个成规模整建制完成主体结构建设的施工标段,在副中心站各建设区域中率先进入二次结构施工、机电施工和装修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标志着副中心站枢纽工程整体建设向前又迈进了一大步。
“预计2024年12月底完成结构施工,2025年投入使用,建成后将是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他说。
90%乘客3分钟之内实现换乘
虽然副中心站枢纽很大,但乘车将会很便捷。张登科表示,项目实行综合枢纽、公交优先,规划年绿色出行比例超过90%。
枢纽构建“1张步行网、2处接驳区、8处交通核”实现立体接驳、多进多出;营造“慢生活”“高效率”两种换乘模式,实现快慢结合、安检互认。视觉引导、直观高效,可实现90%乘客在3分钟之内实现换乘。
与此同时,在一体化范围内建设了综合交通枢纽供出入口接近150个,高水平实现站城联系、无缝便捷。
推动“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
京津冀以区域交通一体化为先导,多节点、网络状、全覆盖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建成,目前“轨道上的京津冀”初具规模。
“副中心站枢纽工程将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中心,推动‘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张登科介绍,副中心站枢纽工程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位置,集成5条地铁(M6、M22、M101、M104支线、S6线),2条城际铁路(京唐(京滨)城际、城际联络线),1条市郊铁路(副中心线),实现了四网融合。
同时,还包含15条公交接驳线路,并预留城市航站楼功能,可实现1小时直达雄安新区、天津等地,35分钟直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和唐山市,15分钟直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快速连通中心城区及副中心周边区域,形成对外交通与内部交通的高效衔接。
打造站城融合示范区
副中心站枢纽是北京东部地区的落实TOD理念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基于“站城融合”理念,地上城市综合体涵盖了办公、商业、公寓、酒店等多种业态,构建特色商务办公组团与城市级活力商业圈,实现交通功能与商务办公、综合服务功能的高效耦合,将成为城市副中心活力核心。
记者在现场看到,部分办公楼宇的地基正在搭建中。张登科称,副中心站枢纽贯彻地下枢纽地上城、重塑城市空间结构,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打造世界级城市商务功能区,通过友好型街区,打造高品质人性化的城市空间,通过功能复合,打造活力城市核心。
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标杆
据介绍,副中心站枢纽是全国率先在城际轨道正上方进行综合开发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项目,交通功能丰富发达,是国内融合度最高的站城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工程规划、建设、运营全过程贯彻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统筹管理枢纽,厘清枢纽内各功能区管理界面,统一协调各产权单位,确保枢纽高效有序运转。
截至2023年7月5日,副中心站枢纽工程完成全部工程土方量85%,完成结构施工65%。截至2023年7月7日,自开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8.8亿元(其中建安投资约124.4亿元),占项目可研批复投资估算318.18亿元的43.62%。
副中心站枢纽工程建成后将是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未来,这里不仅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核心枢纽、桥头堡,也将成为满足多种消费场景、产品服务品类丰富的城市级活力商业中心,有效实现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第七届进博会)东方枢纽将实现外国旅客无需签证在区内停留30天
- 各项先行指标回暖 我国经济回升基础巩固
- 多款机器人在工博会同台“炫技” 国产机器人加速崛起
- 朝中社: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决定废除《北南经济合作法》等
- 天津港发布新一代智能化集装箱码头管控系统
- 天津市发布海上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 雷暴大风!大暴雨!暴雨蓝色预警发布!这六省区注意→
- 焦点访谈丨发霉起球、杂物虫卵……你买的“尾货孤品”可能是二手旧货!
- 文物盼归,顾恺之名画《女史箴图》“舞”动思乡情
- 多位专家学者齐聚江西南昌 共谋半导体光电产业发展新篇
- 粉丝、肉制品等存在掺杂使假现象 市场监管总局通报直播间抽检情况
- 浙江嘉兴促“元宇宙阅读体验”进乡镇
- 戏剧节商业经
- 中国民企接连投资助吉林特色资源发展
- 葡萄牙严重干旱 葡农业部向欧盟求援抗旱
- 光明说经济丨多维数据彰显中国经济澎湃活力
- 乡村游驶入快车道
- (两会观察)“1200万人以上”凸显中国稳就业力度加码
- 两岸茶农漳州“斗茶” 台湾包揽高山乌龙前三名
- 我国加快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 热门推荐
-
- 广州降雨超两百毫米 启动Ⅳ级应急响应
- 2023年6月13日24时起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下调
- 7月18日央行开展49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已抵达纽约曼哈顿
- 一夜过去,这场“叛乱”这样收场了……
- 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平稳 金融支持质效提升
- 女装退货率超八成?谁输谁赢
- 振兴路上新观察丨美景+美食+小众运动 这个地方让“流量”变“留量”
- 【理响中国】话说端午 | 端午节怎么过?
- 河南18家企业“重生”背后的破与立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新绛:大棚樱桃抢“鲜”上市 “甜蜜产业”助农增收
- 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当务之急是确保人道救援物资快速、无障碍进入加沙
- 湖南娄底“三电”产业再添新动能 年产千万台电机及配件工厂投产
- 广东江门9月1日起实施“认房不认贷”
- 全国政协委员孙洁:加强学科合作,普及创新技术,提升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能力
- 山西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药企享0.3元/度电价
- GSMA首席执行官洪曜庄:中国引领5G-A发展
- 酱香拿铁刷屏背后的茅台跨界密码:关键是拿下“年轻人的第一杯”
- 进口水果的国产替代之路
- 全国首个“软骨发育不全关爱日”在上海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