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架”到“货架” 科技成果转化堵点亟需打通
□ 本报记者 朱宁宁
“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为什么这么难?最近几年我们一直在探索这条路该怎么走。”7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科学技术进步法执法检查组一行来到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在向检查组汇报情况时,同步辐射实验室党委书记李良彬的一番话引发关注。
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科学技术进步法大幅增加规定,提出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成果转化融通发展。尤其是针对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作出全面规定,弥补了技术攻关组织与保障的法律制度空白。加强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情况以及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企业同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高等学校紧密合作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情况,是此次执法检查的重点内容。
科学技术研发和应用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产生活带来方方面面的影响。如何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如何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痛点堵点?科技成果怎么才能顺利落地?如何加强企业主导产学研深度融合?如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一系列问题尚待破局。
合力打通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成立于1983年,今年刚好40年。回顾这些年来的发展历程,李良彬颇为感慨。“我们实验室是中国第一个专用同步辐射光源。我们努力把实验室建成世界级光子科学研究中心和产业研发机构,希望既服务基础研究也服务产业创新。大科学装置不仅是基础研究的高端工具,也是产业创新的利器。”
李良彬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形容成学术和产业之间一座连接不稳的独木桥,很多人在过桥的时候掉了下去被淹死。谈及怎么样才能打通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李良彬总结了4个词:看清楚、想明白、做出来、卖得好。
那么,谁来想明白,谁去做出来,谁又最终去卖得好?在李良彬看来,必须要有联合研发机构。“我们科大的教授或者科研院所的老师可以去把基础原理想明白,但把原理想明白后就得把产品做出来,最终能够卖得好。我们在慢慢探索这条路。”在这个过程中李良彬发现,科技成果落地的堵点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太高、融资难。由谁来投资“卡脖子”项目,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比较高的项目,李良彬认为离不开政府、产业基金、国企等支持。因为此类创业项目不仅是市场行为,也是保障产业链安全的国家行为、政府行为。
李良彬曾在国外企业做过研发。据他观察,国外的创新体系中,基本上都是由研究院做产品导向的基础研究,由全球技术中心做产品开发,由生产企业做商品产销,最终形成企业自身的创新链体系。
“但目前,我国仅有个别较大的企业有类似研究院的机构,全球技术中心大部分偏弱。尤其是很多企业大多仅仅是挂了块企业创新中心牌子。”李良彬认为,做产业创新首先是要有人,高校科研院所是人才供给单位,企业要跟高校要人。其次,还要有先进的平台,能够大幅度提高研发效率。此外,还要有研发经费的投入,由于现在的利润不足以支持企业做很前期的基础研究,政府或者公益基金应当发挥引导作用。
李良彬尤其强调要发挥好人的作用。应当通过跟企业建立研究平台,依托平台培养人才,最终服务产业,以人才链打通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最终把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变成创新人才的转移转化,人带着技术去落地。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
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过程中,明确政府和市场的作用边界十分关键。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所有制创新主体活力,充分发挥政府的资源动员和保障能力,是打通创新发展的关键环节。
7月5日,执法检查组来到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据介绍,2008年开始,公司正式启动高铁车轮国产化项目,先后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50km/h和350km/h标准动车组车轮,解决了高铁车轮“卡脖子”问题。2017年,马钢高铁车轮顺利通过60万公里装车试验运行,获得国内轮轴制造企业首张CRCC证书(中铁检验认证),标志着马钢成为国内首家具备动车车轮供货资质的生产企业。装车试验运行至今,马钢高速车轮累计最长安全运行里程超过300万公里,在稳定性、轻量化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各项性能均优于进口车轮。目前,宝武马钢具备年产4万件高精度高速车轮的能力,出口德国、韩国等铁路重要客户,年出口动车组车轮2000件,拥有成熟的商业应用经验。
据了解,国内高速车轮年使用量约两万件,基本依赖进口。2021年12月,国铁集团审议通过了在10列复兴号动车组上整列批量扩大装用国产化轮轴方案,目前已装用两列综合检测车,后续计划再装用8列正式营运车辆。为了加快推进国产化高铁车轮批量装用,相关部门建议按照既定方案加快宝武马钢高铁车轮装用进度、扩大装用规模,同时,推动央企控股和地方轨交材料轮轴企业专业化整合,提升行业竞争力,支持宝武马钢承担更多国家重大专项,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仍需强化
科技成果顺利实现转化,离不开企业。企业一端连着需求,一端连着供应,是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主要力量,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
此次执法检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在创新发展方面意愿不强、科研投入少、产学研合作转型升级步伐迟缓。以安徽省为例,2021年全省1987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开展创新活动和实现创新的企业分别占总数的65.1%和61.8%。其中,开展创新合作的45.2%,产学研合作仅占21.3%,企业对于科技研发的投入不足,创新活跃度不高,导致产品结构集中于中低端,市场竞争力不强。
此外,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也需进一步完善。据相关部门反映,实践中,科技成果转化相关配套政策不够完善,科研人员仍有顾虑。成果转化前段,部分高校以“基金、论文为上”的科技评价导向尚未完全扭转;中段,缺少中试、孵化条件,试验发展研究经费支持不足,科技成果技术成熟度不高;后段,缺少成果转化专业人员,高校成果转化服务机构作用发挥不充分,现有科技成果信息与市场技术需求对接不足。
鉴于此,有相关部门建议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充分利用好各类政策工具,采取前期资金投入、后期补助等方式,对企业产业化前技术研发给予扶持,鼓励有能力的企业探索前沿无人区。同时,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强化对科技企业创新创业成长阶段的资金支持,缓解高成长性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夏日高温催热宠物版“清凉经济”
- 投资25.6亿元的气电工程正式动工 增强川渝电力保供能力
- 山东兰陵冒顶事故已造成3人死亡4人被困 救援仍在继续
- 绿美广东正在南海之滨“拔节生长”
- 超800名欧美官员发表联名签署声明 批评西方的巴以政策
- 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项目更多、科技感强、观赏性高——集成“赛展演会” 比拼绝技绝活
- 湖南新田就业“帮扶车间”赋能乡村振兴
- 上半年中国新设外企数同比增长14.2%
- 生动展示年轻人情感体验 这五部剧本讲了啥故事?
- 俄罗斯常住人口减少逾55万
- 蒙曼:苏东坡为何能成为“顶流男神”?
- 乌镇戏剧节,为什么有那么多年轻人愿意买账?
- 国家防总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 2024年中国最冷小镇·五花山森林穿越活动开幕
- 六大发展优势叠加 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盼与香港携手共建
- 三个故事,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
- 去年江西无偿献血人次近50万 献血量超166吨
-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张振丰:把握五对关系优化营商环境
- 就该给影视剧戴上“烟草过滤嘴”
- 如何提升中老年人免疫力?关键在于主动免疫、积极预防
- 热门推荐
-
- 韩国宪法法院:必要时将就尹锡悦弹劾案增加辩论次数
- CNNIC:农村网民是数字消费潜在力量
- 《庆余年第二季》开播引关注 刷新多项数据纪录
- 污蔑民警“违规操作”,还有错别字!这些谣言必罚
- 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全国第一
- “时代少年谱新篇”宋庆龄和平天使艺术团民乐团新春音乐会举办
- 中央民族乐团《壬寅虎啸》唱片分享会举行
- 美媒炒作中国起重机“威胁美国安全” 中方驳斥:无稽之谈!
- 美国芝加哥一酒吧发生枪击事件 致1名男子死亡
- 海南紧急开通机场专线、增售出岛船票应对返程客流高峰
- 天热血压降低 不等于高血压被“治愈”
- 受坎拉翁火山喷发影响菲律宾将疏散逾8万人 过半居民处于“危险”区域
- 印尼总统佐科宣布雅万高铁正式启用
- 防治冬季儿童呼吸道疾病 中医药这样发挥作用
- 2024年春运开启 首日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060万人次
- (第六届进博会)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推动发展中国家从中国智慧出行成就中汲取经验
- 北京:突发疫情医院先救治后收费
- AR入驻传统书画艺术馆 “解锁”亲子研学新模式
- 武汉高端装备加速拓展国际市场
- 国际儒学联合会2022年“青年学术沙龙”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