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用“新农具”致富
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帮助农民在家“种田”;一块小屏幕,汇聚田间地头多种信息;一项智慧技术应用,让农产品增产又提质;一张治理网络,村中大事小事尽在掌握……如今,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数据成为“新农资”、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多地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农产品销路好
在辽宁丹东一家电子商务公司的直播间,两名年轻主播打开短视频平台,一个在镜头前手捧草莓侃侃而谈,一个在镜头后查看货量及时报价。两人配合默契,不一会儿,就售出草莓80多箱。当高品质的草莓遇上精准推荐的电商平台,销量和口碑双双提升。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不只是销量高,客户黏性也强,有个云南甜品店的店主已成为公司的“忠实买家”,每到草莓旺季都会来订购。
说起这几年卖桃子的经历,甘肃天水秦安县刘坪镇老湾村果农李喜庆说:“以前卖桃子主要是靠外地客商采购,很多时候一车桃子拉过去,费时费工不说,还会出现采购已满、卖不出去的情况。”这两年,他自己开始学着在微信朋友圈里卖桃子,慢慢地,很多电商企业、个体户也来他家现场收购桃子。现在桃园里就能进行装箱销售,并且快递公司会上门取件。相比以前,电商销售不但让农民多挣了钱,还少花了时间。
打开福建武夷山沈女士的视频号,沉浸式的乡村生活、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点赞量较高的几条视频,涵盖山间挖春笋、金黄稻田里捕鱼、制作梅干菜等内容。沈女士还会根据不同时令,展示特色农作物和乡村美食。据悉,她拍摄制作的蔗红糖视频关注度高,让当地红糖成为网红产品。
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小伙子太平经常拍摄乌拉盖大草原的辽阔风光和牛肉干的制作过程,他卖的牛肉干广受欢迎;在四川省泸州市,村民吴秋月擅长拍摄视频,将高山萝卜干做到月销10万多斤……在“新农人”的努力下,农货的销路拓展得更宽广。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孙东升说,“直播+短视频”通过供给来创造、刺激需求,短视频新业态的实践助力农民就业增收,也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的产销对接。
种植效率更高
“收割机和播种机都装上了北斗导航系统,把地图输进手机,规划好线路,不用掌握方向盘,农机就能按规划路径精准作业,行走、转弯一点都不含糊。”山东省嘉祥县山营村万民为农服务中心负责人说,从前小而乱的“巴掌田”连片成方变成大田后,大型机械有了“用武之地”,收种更高效快捷。
“我们给合作社的近百台农机都安上了传感器,通过物联网把作业轨迹、面积统计、作业质量分析等信息集成到智慧管理平台上,实现全程数字化智能管理。”河北省馆陶县三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俊民说,这些智能机械收得快、播得准,现在种地省时省力又省心。
走进浙江省东阳市城东街道寀卢村党群服务中心,可以看到“智慧寀卢”云平台的大屏幕上监测数据不断更新,土地缺啥营养、用的什么种子、什么时候种下、什么时候收割,数据都可以给出答案。“有了技术支持,农民种植效率更高了。”寀卢村村委会主任卢阳春说。
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日前印发《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提出建设以节能宜机为主的现代设施种植业、以高效集约为主的现代设施畜牧业、以生态健康养殖为主的现代设施渔业、以仓储保鲜和烘干为主的现代物流设施等重点任务;部署智能化养殖渔场建设、冷链物流和烘干设施建设等工程。
专家认为,要推动数字技术和农业结合,加快中国农业转型升级,并将农业和电商体系对接,打造更完备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加强数字乡村建设还需要解决基础设施、农机装备、信息系统、数据资源难以互联互通等问题,助力推动乡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数字化转型。
惠农政策随手查阅
为群众提供便利、为基层提升效能……越来越多的数字化技术在乡村治理场景中应用。“黔农e村”是依托贵州省农村信用社“黔农智慧乡村数字服务平台”设计开发的一款APP,通过数字化手段,村民可以随时查阅了解国家惠农政策、各类资金使用、农村集体资源和资产处置等。“这些都是和我们切身利益相关的,有事没事都会打开看看,尤其是查询自己账上各项补贴更方便了。”村民简先生说。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近年来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截至2022年底,5G网络覆盖所有县城城区,实现“村村通宽带”“县县通5G”。乡村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农村电商继续保持乡村数字经济“领头羊”地位,2022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17万亿元。从2022年试行开展的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评价结果看,智慧农业建设快速起步,农业生产信息化率提升至25.4%;乡村数字化治理效能持续提升,数字惠民服务扎实推进,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服务的村级综合服务站点增至48.3万个。
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2023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提出夯实乡村数字化发展基础、强化粮食安全数字化保障、因地制宜发展智慧农业、创新发展乡村数字文化等任务。
在数字乡村建设中,还有许多“硬件”和“软件”短板待补。“要提高农村物流的配送水平,进一步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配送,满足农民的生产、销售及消费需求。”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刘大成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可以通过加快物联网、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运用,完善农产品安全追溯监管体系;提升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水平,进一步畅通网络销路,让广大农民通过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获益,进而提高生活品质。
李雪钦
李雪钦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经济展现出难得的确定性
- 从微纳米到数十米,3D打印技术员都能“拿捏”
- 马来西亚埃及将加强双边合作
- 发力全产业链,国产奶粉齐争“鲜”
- 中国连续第18次当选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
- “青花秘境”图片展在柏林开幕
- (两会访谈)建一座“桥”,让中外有更多“相逢一笑”
- 2024年中国各类草种产量超过7万吨 进口草种6.62万吨
- 当危险从高楼坠落
- 2024年海外菁英华裔青少年桂林历史文化体验营开营
- “千万工程”二十载重塑浙江乡村:“源头活水”何处来?
- 影视企业纷纷布局微短剧业务 火热能否持续?
- “一站式”通办服务:新疆喀什地区首个城市候机楼启用在即
- 国际果蔬·食品博览会在山东烟台启幕 “五新”元素成亮点
- 美中情局前分析师被指控涉嫌为韩国政府服务 韩方回应
- 湘绣传承与少年救赎 长篇小说《绣虎少年》研讨会举办
- 两部门:今年将支持1000家重点“小巨人”企业进行奖补
- 日本伊豆诸岛海域发生6.6级地震 气象厅发出海啸警报
- 台风“潭美”今天将进入南海 弱冷空气25日起影响我国
- 数字化转型加速 金融服务便利性进一步提升
- 热门推荐
-
- 杭州西湖景区搭“爱心桥” 助鸳鸯母子自由出入荷区
- “00后”消费理念是什么?理性而感性、洞察敏锐、倾向选择国货品牌
- 返程高峰延续 哈铁增开86列临客列车
- (成都大运纪事)成都大运会火炬手樊建川:我是奔着火炬来的
- 预制菜必须迈出“明示”这一步
- 广西德天瀑布登高观瀑魔毯“8·10”事故相关责任人被依法控制
- 厄瓜多尔西南沿海发生6.5级地震
- 黑龙江哈尔滨市主城区中小学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复课
- 央行行长:人民币已初步具备国际使用的网络效应
- 3岁女童被虐待致死案宣判:生父无期!婚外女友死刑!
- 今起境外人士可使用电子支付乘坐成都地铁、公交
- 一票游三城 高铁旅游计次票再上新,怎么买如何用?
- 哈萨克斯坦中小学召开“安全”专题家长会
- 【东盟专线】印尼发现5万余年前洞穴壁画
- 海南临高留客于山海间 特色民宿助推乡村振兴
- 今日元宵节
- 仙侠剧如何摆脱套路?《与凤行》作者:故事情节很关键
- 1-2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206.6万辆 同比增长26.7%
- 天津警方今年已破获环食药和知识产权领域刑事案件545起
- 西藏首个境外来宾支付服务中心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