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浇灌“小微” 助力经营主体提信心添活力
普惠金融浇灌“小微”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将紧抓恢复和扩大有效需求这个关键,持续优化和改善金融服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助力经营主体提信心添活力。
专家普遍认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是普惠金融的重要服务对象。商业银行需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引导金融资源更多配置到普惠领域,推动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继续推动金融服务下沉,拓宽金融服务覆盖面,增强普惠群体获得感。
信贷投放精准支持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创新和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充分调动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积极性,精准服务普惠小微等重点领域。截至2023年3月末,银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5.9万亿元,同比增长25.8%,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4.6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的客户数达到4010.5万户。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我国持续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并取得积极成效,金融支持小微企业“量增、面扩、价降”,为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稳定经济基本盘,促进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通过定向降准和再贷款再贴现等措施引导普惠信贷资源流入小微企业;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作用,推动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和综合融资成本显著下降,这些举措将有力推动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李晔林表示,总体上,金融机构通过加大普惠信贷投放、优化还款机制、降低普惠贷款利率等政策,为小微经营主体提供可负担的普惠金融服务。
“随着黑木耳市场行情向好,农户打算扩大种植规模,综合投入成本算下来,资金是个不小的缺口。”江西吉安市青原区塘陂村党支部书记任晓燕表示,金融机构的信贷经理在走访了解情况后,围绕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经营主体的生产加工产业链,不断加大普惠信贷投放,解了农户的燃眉之急。截至5月底,当地银行机构以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推出低利率,更契合小微企业、个体户等经营主体需求的普惠金融产品近28种,发放贷款约5.8亿元,普惠金融覆盖面持续扩大。
从金融机构普惠贷款投放情况看,商业银行积极发力普惠金融,延伸普惠信贷的服务广度。周茂华建议,普惠金融市场需求潜力大,对各类型的法人银行而言,首先,要立足不同区域客群实际,明确普惠金融发展路径。其次,商业银行应加大普惠金融供给,更好满足市场需求。普惠金融业务面临的风险管理难度和服务成本可能相对更高,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应不断完善业务管理流程,提升风控能力和服务效率。
重构数字普惠模式
近年来,商业银行以“普百业,惠万家”为使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创造出数字普惠新模式。数字普惠金融是在成本可控可持续的前提下,以各种数字化技术为前提条件,为现有金融体系覆盖不足的城镇低收入人群以及小微企业等提供平等、有效、全面的金融服务。
为何商业银行积极布局数字普惠?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表示,一方面,响应金融管理部门的政策要求,以数字普惠更加高效地服务“三农”、小微企业等传统金融较难触及的领域;另一方面,加快布局数字普惠也是商业银行抓住业务增量、积极展业的重要手段。
目前来看,数字普惠在商业银行展业中优势明显。叶银丹表示,一是数字普惠金融覆盖面广。数字普惠金融依托数字技术和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移动设备打破地域限制,实现数字普惠金融向县域、社区的深入推进。二是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更加广泛。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大数据技术的方式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对中小微企业、农户的风险进行评估,有效解决了在银行贷款时的信息缺失问题,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大大拓展了银行的金融服务对象,有助于银行拓展客户。
“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结合下的数字普惠金融既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完善了金融服务网络,又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风险、提高了个体层面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建设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李晓芳表示,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体系正在形成金融供给主体不断丰富、金融科技持续赋能、制度保障不断健全的全方位发展格局,数字化、线上化、生态化经营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借助数字普惠模式,线上融资是普惠客群对银行线上金融场景的核心诉求,也是普惠金融的护城河业务。“兴业普惠”是兴业银行于2022年推出的“数字兴业”线上品牌之一,该平台以线上融资为核心,打通线上线下,面向小微和“三农”等普惠客群,提供融资、注册、开户等“金融+非金融”线上综合服务。兴业银行普惠金融部(乡村振兴部)总经理陈志伟表示,在普惠金融领域,兴业银行运用数字技术,推进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模式,连接多元场景,打造开放式数字普惠金融平台,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群体等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
破解痛点下沉普惠
从普惠金融的下沉领域看,商业银行不断加强对地区“三农”、小微等普惠金融重点领域的资金支持,持续加大对薄弱环节的普惠支持力度,普惠群体金融服务获得感持续增强,普惠金融发展规模和发展效益取得很大提升,但是在推进普惠金融助企纾困、乡村振兴和保障民生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不少痛点。
例如,用户准入门槛高、贷款可得性较低。从目前乡村金融产品来看,中小型银行普惠金融存在着产品结构单一、贷款利率高的特点。为降低金融风险,很多中小银行普遍存在普惠金融产品设有附加抵押担保的要求。这种形式的抵押担保,无疑提高了广大轻资产涉农小微主体的资金准入门槛。
专家表示,金融机构推动普惠金融下沉县域,还应着力强化普惠产品创新。“针对‘三农’主体多集中在种植、购销环节,且缺少抵押物、经营规模小的特点,商业银行应创新担保抵押方式,鼓励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开展保单、应收账款、养殖设施等抵押质押贷款业务,推出包含信贷融资、支付收单、财富管理在内的一揽子金融产品和配套服务,金融管理部门还需持续引导金融机构推动普惠服务下沉。”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赵复萌表示。
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普惠金融特别是新型农业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针对性、产品种类、贷款周期、利率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晔林建议,商业银行要加大对涉农主体的金融支持,加强在纾困解难、扩大内需、稳定就业和科技创新等相关重点领域的支持,通过加大供给、改进信用评价等具体措施,完善定价机制、加大续贷支持,重点提升对无贷户、续贷户的服务质量,实现高质量普惠金融服务精准支持。
提升数字普惠金融能力,仍需多方齐发力。李晓芳建议,一是构建场景金融,运用开放银行技术,将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无缝嵌入合作伙伴场景中,以交易触发金融服务需求。二是金融科技输出共享,大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公司可以共建数字化生态,深化技术合作推进创新。(经济日报 记者 王宝会)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内蒙古一企业发生高压气体喷出事故 致9死3伤
- 龙行龘龘,新年换车计划必读指南
- 粤澳葡语国家优质食品供应链中心项目落户广州南沙
- 哈尔滨冰雪游叠加避暑游 暑期档“文旅票房”大卖
- 西藏那曲市双湖县发生4.0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瑞典“米粒”:通过中文,我找到了一个新世界
- 山西出台安全生产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管理制度
- 不向命运低头 彝族姑娘圆梦上海音乐学院
- 绿美广东公共服务平台上线 推动形成绿色文明生活新风尚
- 网络弄潮“说书人”
- (寻味中华 | 文博)在沈阳故宫探秘清宫解暑“标配”
- 律师解读仙剑四番位之争:双方合同均有效
- 南中高速将于10月30日15时建成通车
- 《2023新型显示十大城市及竞争力研究》报告发布
- 中国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报告发布,多项技术取得进步
- 防台风“潭美” 海南34479艘涉渔船舶全部进港避风
- 网聚新动能 浙江杭州高新区(滨江)网络人士之家启用
- 山东泰安东平县佛山中学附近发生交通事故 多人受伤
- 陕西省公安厅部署开展冬春社会治安打击整治专项行动
- 2024中国(广州)跨境电商交易会闭幕
- 热门推荐
-
- 谭盾:把中国优厚的音乐传统跟世界分享
- 西藏森林消防:打造“走出去+迎进来”双模式 营造消防宣传浓厚氛围
- 广州民警曾宇恒:旺盛绚烂的生命之火 在暴雨和积水间熄灭
- 从守藏书到传书香 天一阁何以传承数百年琅琅书声?
- 中国国家发改委官员简介增发1万亿元国债主要用途
- “亲水经济”升温带火相关产业 水上运动产业潜力进一步释放
- 两部门:微波炉电饭煲纳入以旧换新补贴范围
- 国际组织负责人称加沙77%巴勒斯坦人缺乏基本救济物资
- 报告:金砖国家女性董事比例有所提升
- 澳媒:澳人还在头疼家里没牛奶,中国消费者却有了更多选择
- 中国-加州经贸论坛在洛杉矶举行
- 北京琉璃河遗址考古暑期国际学校开班 打造国际考古实践平台
- 青海发布各类特色文旅活动、线路及优惠政策 开启冬春季旅游
- 为什么不要赌球?彩票网点老板一句话说出了真相……
- 世界周刊丨伸向中东地区的美国“黑手”
- 各地积极探索激发文化活力 打好城市“特色牌”
- 碳路先行|能源山西 “碳”索未来
- 吉林服务业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 成都:运用数字人民币发放农民工工资 保障农民工权益
- 以“花”为节 江西广丰“小绣球”开出“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