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发改委官员简介增发1万亿元国债主要用途
中新社北京10月25日电 (记者 赵建华)今年四季度,中国将增加发行2023年国债1万亿元人民币,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25日对增发国债资金的主要用途进行了简介。
今年7月29日至8月2日,京津冀部分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海河发生“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张世昕25日在北京介绍,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地方加快编制《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规划》。此次增发国债将重点支持《规划》实施,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优先支持水毁设施恢复重建项目。增发国债将重点加快医院学校、养老托育、公共体育文化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加快水毁农田修复,尽快改善灾区生产生活条件。另外,加快推进交通、能源、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恢复重建,确保在2024年主汛期前高标准完成水毁工程修复重建任务,重建美好新家园。
——同步支持提升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大力推进大清河、永定河、北三河、子牙河、漳卫河等河流综合治理,加快实施骨干河道疏浚、重要堤防加固,蓄滞洪区达标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坚持“一城一策”,系统推进城市排涝能力建设,加大排水管网、泵站等设施更新改造力度,开展低洼易涝路段综合整治。
——大力提升监测预警水平。在灾害易发区、雷达观测盲区和重点保护区域,加密提升基层气象台站,地面气象观测站,雨量、水文、水位站,提升极端天气短临预报和预警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布局,推进基层避难场所建设,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升区域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
同一场吹风会上,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罗国三介绍,部分前期工作复杂的重大项目,原则上也不得晚于明年6月底开工建设。其中,对防洪减灾工程,将加强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提高粮食生产和旱灾应对能力。同时,实施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昆仑关旅游风景区明起免费开放
- 大连通报“餐厅宰秤”事件:涉事餐厅罚20万 街道市监所所长被免职
- 本轮巴以冲突已致双方超1.62万人死亡
- 前三季度消费拉动作用显著 专家称四季度消费后劲可期
- 1至5月阿塞拜疆向欧洲出口53亿立方米天然气
- 青年科学家齐聚腾冲 聚焦生物医药等助力科技创新
- 专家倡导排糖兼顾保护心肾等靶器官 关注糖尿病不良代谢记忆效应
- 铁路部门:杭深线苍南至福鼎间设备故障已排除 列车陆续恢复运行
- 国家开发银行在苏州发放全国首批数字人民币助学贷款
- 14家哈萨克斯坦媒体聚焦新疆伊犁州首届国际农产品展览会
- 广西与澳大利亚携手享RCEP商机 签约超百亿元
- 买到假酒十倍索赔 知假买假未获支持
- 电力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
- 广东防御台风“格美” 累计提前转移69181人
- 因内部动荡和武装冲突 厄瓜多尔多地进入紧急状态
- 浙江杭州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
- 巴黎童声合唱团将赴琼演出 再续中法音乐情谊
- (乡村行·看振兴)湖南凤凰菖蒲塘村:“金剪刀”嫁接幸福生活 乡风文明助力共同致富
- 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发生4.0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今年公安部“夏季行动”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97.5万名
- 热门推荐
-
- 湖南永兴“共享药品”护邻里暖民心
- 陕西以赛促创 激活引才汇智“强磁场”
- 奥地利总统授权极右翼自由党组建新政府
- 求是网评论员: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
- 纪念老子诞辰2595周年祭典在河南鹿邑举行
- 漫评|霍尔果斯口岸:助力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本部旧址重新开放
- 云南铁路年度发送旅客量首次突破1亿人次
- 第28届郑交会开幕 国际展商中原觅商机
- 合肥口岸一季度出入境旅客同比增长近6倍
- 俄大使批美扩大对俄制裁:混乱无序,不合常理
- 11月1日长三角铁路“双11”电商黄金周快件运输服务启动
- 京津冀产业合作重点平台目录发布 促进区域深度融合发展
- 闽南十番音乐传承人:路在脚下梦在远方
- 俄国防部:俄军在克里米亚摧毁至少11架无人机
- 外媒:“伊斯兰国”证实头目死亡 宣布新继任者
- 上海首个工业企业大规模再生水利用项目启动
- 户外运动如何更规范、更安全
- 法国官方调整退休制度改革方案部分内容 旨在争取更多议员支持
- 高温持续 警惕脑卒中“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