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发改委官员简介增发1万亿元国债主要用途
中新社北京10月25日电 (记者 赵建华)今年四季度,中国将增加发行2023年国债1万亿元人民币,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25日对增发国债资金的主要用途进行了简介。
今年7月29日至8月2日,京津冀部分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海河发生“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张世昕25日在北京介绍,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地方加快编制《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规划》。此次增发国债将重点支持《规划》实施,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优先支持水毁设施恢复重建项目。增发国债将重点加快医院学校、养老托育、公共体育文化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加快水毁农田修复,尽快改善灾区生产生活条件。另外,加快推进交通、能源、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恢复重建,确保在2024年主汛期前高标准完成水毁工程修复重建任务,重建美好新家园。
——同步支持提升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大力推进大清河、永定河、北三河、子牙河、漳卫河等河流综合治理,加快实施骨干河道疏浚、重要堤防加固,蓄滞洪区达标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坚持“一城一策”,系统推进城市排涝能力建设,加大排水管网、泵站等设施更新改造力度,开展低洼易涝路段综合整治。
——大力提升监测预警水平。在灾害易发区、雷达观测盲区和重点保护区域,加密提升基层气象台站,地面气象观测站,雨量、水文、水位站,提升极端天气短临预报和预警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布局,推进基层避难场所建设,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升区域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
同一场吹风会上,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罗国三介绍,部分前期工作复杂的重大项目,原则上也不得晚于明年6月底开工建设。其中,对防洪减灾工程,将加强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提高粮食生产和旱灾应对能力。同时,实施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机器人靠新的“人工记忆”帮你找东西
- 10月份东莞市外贸进出口额1029亿元 同比增长5.3%
- 江西多地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活动 同心共绘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 云南寻甸县一工地发生架桥机导梁掉落事故 6人遇难
- “山地公园省”贵州邀客避暑 寻找夏日的“诗和远方”
- 观众挑错,对海洋馆也是好事
- 广西援非医疗队累计诊治患者220余万人次
- 今年第9号台风“云雀”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 将向偏北方向移动
- 西部文学和影视发展学术研讨会在银川举办
- 煤区不再烧煤 青海祁连山木里拯救牛羊“食源”
- 松花江最末端港口开启2023年明水期货轮运输
- 黑龙江省法院“雷霆2024”执行行动共执结案件12.97万件
- 巴新方面表示山体滑坡事件中有2000多人被埋
- 第十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落下帷幕
- 烟台·兹雷尼亚宁友城文化交流分享会暨图片宣传周启动
- 碳排放大户迎来大限?新能源重卡开打“续航战”
- 《北京城的脊梁:中轴线的故事》新书发布
- “机器狗”、智能喷涂机器人、MR眼镜……盖房子用上了这些“黑科技”
- 湖北社会各界共促公益慈善事业发展
- 印度北部隧道坍塌第17天,41名被困工人全部获救
- 热门推荐
-
- 丹江口水利枢纽添法制保障 守护清水永续北上
- “理响中国·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网络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四川绵阳
- 这几枚石雕和陶制蚕蛹出土,和嫘祖养蚕的传说有关吗?
- 越南首都发生交通事故致3人死亡
- (第七届进博会)前瞻:进博会老朋友锚定新机遇
- 探访金庸西湖“书房”云松书舍:耗资千万遗爱人间
- 雨带北抬!长江中下游即将进入降雨集中期 这些地方需防旱涝急转
- 暴雨凌晨袭粤 暂缓广东“高烧”
- 商务部:靠制裁遏制打压无法阻挡中国前进步伐
- 全场景实战 渤海油田开展大型井控综合应急演练
- 国资委上线“假冒国企”举报平台 畅通社会监督渠道
- 左手脐橙、右手订单,顺畅!“互联网+第四方物流”助农增收
- 第七期中国公共关系讲坛:学者解读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
- 相关部门负责人解读——渐进式延迟退休如何推进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跻身中国百强城市榜,三明凭啥?
- 中国南方航空将复航长沙直飞东京新加坡航线
- 南宁提速建中国—东盟跨境产业融合发展合作区
- 甘陕以“茶”为媒:扩大“朋友圈” 续写“丝路故事”
- 三生(中国):打造“普惠型”个人经济体创业平台
- 中新人物丨情歌王子张信哲:用声音说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