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高质量发展新动能,2023中新财经年中会圆满落幕
中新网北京6月29日电 以“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的2023中新财经年中会于6月29日圆满收官。
此次会议设置了主旨发言、青年圆桌会和五大主题论坛,由中国新闻社主办,中国新闻网承办,《国资报告》杂志社、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国是直通车、中国侨网、中新视频、中新经纬联合承办,旨在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部署,以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2天的时间里,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毕井泉,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建中央副主席孙东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高培勇,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建,英国著名学者、中国问题专家马丁·雅克,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等五十余位部委相关负责人、国内外权威专家、商协会和企业代表共同研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会议达成多项成果,凝聚社会共识,奋进新征程。千余人到场参会,另有数百万人次通过直播观看此次会议。
为高质量发展寻求“最优解”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了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主旨发言部分,与会嘉宾各抒己见,凝聚共识,同频共振,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与未来,为高质量发展寻求最优解。
与会中外嘉宾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对全世界来说都是机遇,要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对世界至关重要;中国式现代化则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新选择,为实现全球的持续发展、共同繁荣注入信心和力量。
在与会嘉宾看来,中国经济的吸引力来自经济长期向好势头的确定性,也来自持续提升发展能力与发展水平的确定性。推动高质量发展需告别惯性思维,把握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营造鼓励创新的生态环境,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等,都是久久为功推动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国企将是中国式现代化“下半场”主力军
作为中国经济顶梁柱的国有企业,肩负着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2023中新财经年中会“现代化新国企”主题论坛上,与会嘉宾就“现代新国企何以现代、新在哪里”展开讨论。
与会嘉宾认为,现代化“下半场考试”答题,国企将是主力军;强化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使命,是新一轮国企改革发展的逻辑基点。建设现代新国企,要在加大创新投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协同发展、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着力,并坚持治理创新、经营创新和科技创新。
论坛期间,《引领示范: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综合典型案例集》新书由国务院国资委改革办、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中国新闻社、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共同揭幕首发,面向全国发行。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创新金融服务发展模式
建设现代金融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题中之义。在2023中新财经年中会“中国式现代化新金融服务”主题论坛上,与会嘉宾重点探讨了金融如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整体布局中找准自身定位,把握职能职责,保持金融稳定,构建更加适配新发展格局的金融发展模式,全力服务好中国式现代化。
与会嘉宾认为,进入发展新阶段,金融业必将在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想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需从提升金融的普惠性和包容性、推动绿色金融和转型发展以及规范资本发展等方面着手,保持宽容的金融市场环境以激励创新,维护金融稳定安全以保障发展,不断彰显服务实体经济的韧性和成效,书写更有深度、更有厚度、更有温度的金融答卷。
侨资侨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侨力量”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华侨华人的角色不可或缺,华商也是推动中外贸易往来的主要力量之一。2023中新财经年中会“高质量发展的侨商之道”主题论坛围绕发挥侨资侨智优势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创新动力,借助“侨力量”加快中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产业发展等话题展开探讨。
与会嘉宾认为,侨资企业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也为侨商提供了广阔舞台。在国际贸易的细分市场和“一带一路”国家投资等领域,侨商都有很大优势,侨企亦是值得信赖的合作对象。希望让侨的经历“现身说法”,引导更多侨商侨企聚集,搭建资源共享平台,继续发扬侨商精神、贡献侨商力量、彰显侨商担当。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民营企业大有可为
如何有效提振民营企业信心,充分调动广大企业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健康发展,在新征程上敢闯敢干、不懈奋斗,形成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关键。2023中新财经年中会“弘扬企业家精神、提振民营企业信心”主题论坛的嘉宾们围绕相关话题展开了探讨。
与会企业家、专家认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众多民营企业在各行各业中迅速崛起,为助推产业链的稳链固链强链、推动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秉持服务于国家产业的责任态度、善于找到差异化创新发展路径的民营企业大有可为。应大力营造提振民营企业信心的舆论氛围,对民营企业给予更多激励支持,借助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为民营企业家带来稳定可靠、持续可行的未来预期。
数字中国建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
在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发展新形势下,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顺应时代背景、契合国家战略需求的必然之举,也是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2023中新财经年中会“数字新生态”主题论坛,聚焦加快数实融合,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汇聚力量。
与会嘉宾认为,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是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关键内容。中国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数据要素的利用方面发力,要推动数字化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当中。要加快数字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也要守好数据安全的底线。
会议认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动能充足、前景广阔,数字中国建设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数字生态与整个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路径和前景紧密相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要创新探索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路径模式,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助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又涉及这家铁路公司!美国一天发生两起列车脱轨事故
- 老人“以房养老”却被子女卖掉房产?法院这样判→
- “第七届世界厨师艺术荟”在三亚举行
- 南京夫子庙一熟食店发生闪爆致1人重伤2人轻伤
- 天津渤化职教打造“双栖教师”校企合作基地 助推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
- 泽连斯基与特鲁多通话 讨论对俄制裁等问题
- 韩国总统办公室警卫处与搜查人员对峙
- 歌剧演员王凯发起成立“艺术之家” 助力艺术家走进直播间
- 善行宁夏十大慈善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 累计服务特殊群体10万余人次
- 沪上博物馆引入大空间高沉浸项目 解锁“神秘的西夏陵”
- 2023北京拉萨“心连心”艺术周启动 拉萨歌舞将在京演出
- “白皮书”称中国氢能产业热度攀升 氢能大会项目签约促产业发展
- 武汉:儿童免票线调至1.3米 乘公交不限人数,需成人陪同
- 专家:海南创建国家植物园有利于热带资源保存
- 最高法、人社部、全总发布涉欠薪纠纷典型案例
- 一条“线”的数字化生长(一线调研)
- (乡村行·看振兴)浙江温州科技助农添春光:“春耕忙一些,农民才充实”
- 新形势下,如何答好国际传播时代之题?
- 跟着总书记探寻中华文明·非遗篇|听,赫哲族的传唱
- 安德烈亚诺夫群岛发生6.2级地震 震源深度20千米
- 热门推荐
-
- 南航与马航扩大代码共享合作
- “断卡清源” 新疆铁路警方打掉一涉及35起电信网络诈骗案洗钱团伙
- 宁夏姚磨村入选2024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
- “宝镜风华——馆藏铜镜展”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幕
- 广西车企为欧洲客户“量身定制” 交付首批新能源物流车
- 黎巴嫩中阿合作与发展协会主席:链博会规模令人印象深刻
- 马来西亚丝路之友俱乐部走进吉兰丹州庆祝“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
- 湖南新田土地托管服务成农民种田新趋势
- 从历史走向远方 这里是甘肃
- 90岁儿童文学作家金波谈写作:笔下常带感情,纸上铺满阳光
- 回答时代命题之作 电视剧《城中之城》研讨会举办
- 翻拍想收获口碑、票房离不开本土化创新
- 黄金白银又疯狂!金饰价格飙升 每克突破742元
- 中越旅游双向奔赴 两国游客越走越亲
- 山东烟台:大樱桃基地“圈粉”中外专家
- 被控空袭加沙地带中部难民营 以军遭遇“伤亡最惨重的一天”
- 强降温来袭 山西多地最低温突破历史同期极值
- 中外学者:“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各国文化流动起来
- 全国首个以长征为主题的全域行浸式数字科技体验馆贵阳亮相
- 山西明确30天婚假,各地婚假、产假有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