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喆:“一带一路”十周年成果丰硕 中国用事实回应质疑
中新网北京6月28日电 (记者 彭大伟 吴家驹)6月28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万喆在中国新闻社举办的“2023中新财经年中会”上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自2013年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共建“一带一路”在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沿线国家人民“心联通”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中国用事实对有关“一带一路”的诸多质疑作出了回应。
万喆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将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优先方向。十年来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顺利推进基础设施项目,修建公路、铁路、机场、港口,开通航线,基本形成了“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
她举例,目前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已开通西安至欧亚国家等17条干线通道,把中亚国家从过去的陆锁国变成了陆联国,陆海通道的连接,让中亚国家也实现了通往蓝色海洋的梦想。中吉乌公路过去是走马帮的,现在已经是现代化的车道。老挝是东盟国家中唯一的内陆国,山地和高原占了大部分的国土面积。过去老挝境内只有3.5公里的铁路,中老铁路成为双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有力带动各领域合作,让老挝变成了具备区位优势的“黄金大通道”。
万喆还表示,共建“一带一路”把规则标准的“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十年来,中国已经从世界规则标准的跟随者,步入了引领者的道路。中国在电网、高铁、通讯、交通、新能源电池等领域的标准制定上,越来越成为引领者。
此外,“一带一路”框架亦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 非盟《2063 年议程》、欧盟“欧亚互联互通战略”等全球和区域合作机制形成了有效对接, 形成了促进全球共同发展、支持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政策合力。
万喆还说,沿线国家人民“心联通”,是共建“一带一路”非常重要的基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带一路”的减贫工作。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了全面脱贫的伟大目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很多都是发展中国家或不发达国家。中国拿出了自己的脱贫经验,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不仅成为经济增长的受益者,也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贡献者。
万喆介绍,基础设施建设给沿线国家带来了更多的经济增长,重大项目的合作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农业合作夯实了粮食安全的根基,文教的合作使可持续发展有了更坚实的基础。此外,鲁班工坊等小而美的项目,让人心更加凝聚了。
对于西方媒体和政客对“一带一路”的诸多质疑,万喆认为,无论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还是中国自身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发展,都会不断面对质疑。
“我们要摆正心态,我们站到世界舞台的中央,肯定会越来越多面对既有掌声也有质疑的状况,我们要适应这样的状况。”她说。
万喆表示,中国明确提出,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将长久不变,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她认为,面对质疑最好的回应方式就是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在“一带一路”共建上,十年来一直存在对于债务、绿色环保等方面的质疑,但中国用事实作出了回应。
中国在“一带一路”始终将绿色作为底色,中国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签署了《关于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建设绿色丝绸之路已成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路径。
同时,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上也在统筹增量和存量。在存量上,中国砍掉了一批高耗能、可能造成污染的产业和项目。在增量上,中国更多利用了先进的新能源和绿色技术。在绿色投资方面,中国也和全球不同国家、地区、机构进行了合作。
此外,2018年,中英绿色金融工作组联合发布了《“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将低碳和可持续发展议题纳入“一带一路”倡议,以提升投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水平,进而推动“一带一路”投资的绿色化。在G20框架下,中国人民银行和美国财政部牵头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制定了《可持续金融路线图》,推动制定G20转型金融框架,引导市场资金支持高排放行业稳妥有序实现低碳转型。
“进一步发展,才能进一步保障安全。进一步合作,才能更好地回应那些看起来对我们不利的批评。从增量和存量,或者从全面和重点上来看,未来中国也会把工作做得更深、更细、更实。”她说。(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024年前11个月 重庆民营企业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268.5亿元
- 加拿大温哥华举办第六届进博会推介会
- 土耳其外交部:美国年度人权报告毫无根据并充满偏见
- 普京称乌军“损失惨重” 泽连斯基“承认”反攻慢于预期
- 时尚濮院·音乐周末解锁古镇新玩法 打造文旅体验新风尚
- 政策护航助推柳州螺蛳粉“漂洋过海”
- 成渝中线高铁引入重庆北站改造工程启动
- 美国4月PPI环比上涨0.5% 高于市场预期
- 清华牵头研发设计 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投入商业运行
- 德国汉堡机场仍因劫持事件关闭
- 浙江金华:百余家企业德国科隆参展拓市场
- 应对持续强降雨 广东提前转移超7.5万人
- 天津最大直径盾构机“京滨协同号”下线 助力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
- 【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遇见大运河丨行走在水上的漕运智慧
- “中国正成为驱动世界创新的新引擎”
- 中国能源转型变革的成果主要有哪些?国家能源局从五个方面总结
- 2024(第三届)电力建设数智化大会聚焦行业数智化转型
- 2024校外教育数字化建设交流活动在京举行
- 澳警方证实悉尼商场持刀袭击事件嫌犯身份
- 全国统一销毁“特供酒”13.2万瓶
- 热门推荐
-
- 中国财政部: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 大商所:加强2024年清明节休市期间风险管理
- “百万广东人游新疆”活动在广州启动
- 台积电与美国当地工会爆发冲突,台湾网友叹:张忠谋早已预测
- “彰显中国坚持开放合作的决心和信心”
- 南深高铁南玉段年后全线复工 广西最大侨乡通高铁时间迫近
- 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丨瓜州榆林窟:万佛峡里的璀璨艺术
- 黑龙江省举办第一届“龙江药膳”大赛 龙江十大药膳出炉
- 野蛮装修私拆承重墙 已经开裂的楼体是否能够恢复?
- 广州千年古村车陂“开油锅”喜迎龙年
- 不提倡和陌生犬互动 从主人一侧通过
- 海南航空大阪—深圳国际航线顺利启航
- “文物修复师比文物还稀缺”何解?
- 截至8月底我国CNAS认可各类机构逾1.9万家
- 黑龙江省2024年旅游增量领跑全国
- 洪涝灾害发生后易感染哪些疾病?如何应对?这份健康提示请收好!
- 沙特加快发展航空业
- 四川凉山州昭觉县发生3.3级地震 震源深度15千米
- 著名考古学家石兴邦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西安举行
- (财经天下)日本告别负利率,股市还能继续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