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华永道:约30%亚太地区员工称或在未来12个月内换工作
中新社天津6月28日电 (记者 陈溯)普华永道28日在第十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布的《期待与忐忑:2023全球职场调研》报告显示,约30%亚太地区员工表示,或在未来12个月内换工作。
据介绍,亚太地区共有19500名员工参与了本次调研。报告显示,亚太地区员工今年辞职的可能性比去年更大(去年被认为是“大辞职潮”高峰期),约30%的员工表示,他们可能在未来12个月内换工作(比2022年增加10%),年轻一代(“Z世代”和“千禧一代”)、高级员工和在大型企业员工的比例更高。此外,大约40%的人表示有可能在同一时间内要求加薪或升职。
在中国,有70%的受访者对自己的工作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高于亚太地区的平均水平(57%),与去年(70%)一致。
在当天召开的媒体发布会上,普华永道全球人才和组织咨询主管合伙人彼得·布朗表示,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领导力来留住人才,同时也要招聘有能力应对挑战的人才。
报告显示,39%的员工认为,如果按照当前的发展路径,他们所在的企业将难以存续超过10年。该调研显示,53%的亚太地区首席执行官持同样观点。这表明商界领袖迫切需要立即采取行动,进行长期转型。
报告对支撑企业重塑的员工技能、员工情绪、气候行动、新兴技术等内容进行了调研。
不断变化的形势已经证明,员工技能将在未来受到重大影响,但接受调研的员工却不这么认为,只有44%的亚太地区受访者认为,他们工作所需的技能将在未来五年内发生重大变化,而只有48%的人清楚地知道如何变化。且亚太地区的员工将适应性/灵活性(69%)、协作技能(67%)等人际交往技能排在技术或核心业务技能之上。
人工智能的优势在亚太地区被广为接受,中国雇员对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持有更乐观的态度。41%的人表示它将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中国为44%),16%的受访者认为人工智能将取代他们的角色,59%受访者认为数字化技能对于他们的工作很重要(中国为68%)。
在中国,员工对推动雇主采取气候行动有较强烈的紧迫感,53%的受访者认为雇主有责任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54%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的公司正在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学者郎宝如:《周易》是一部关于西周建国的历史记录
-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菲未以任何方式远离中国
- 龙年春晚完成全部彩排准备就绪
- 长期多次强奸猥亵多名学生 湖南一初中教师被执行死刑
- 跨国药企为何集体“落榜”第十批集采?集采将指引仿制药企往何处去?
- 意大利一水电站发生爆炸 已致4人遇难
- “心旅马家窑——五湖散翁王志安书法展”举办
- 《中华遗嘱库白皮书》发布 中青年立遗嘱数量猛增 虚拟财产受关注
- 故宫博物院5月12日起暂时闭馆
- 中新健康丨青海:构建重大传染病防控应对安全网
- 陪产假有了,“奶爸”们休上了吗?
- 全球首台可变径斜井掘进机始发 实现可变径开挖
- 第13批援加纳中国医疗队出发
- 陕西汉阴探索“林下经济”:因地制宜助闲置资源变“致富地”
- 让更多大模型新应用长在开源操作系统上,龙蜥社区加速AI融合发展
- B-21完成首飞,未来会部署在哪儿
- 一揽子增量政策集中发力 我国外贸实现平稳增长
- 菲律宾3月失业率升至3.9% 失业人数达200万
- 支持起诉为农民工解“薪”忧
- 【人权行动看中国】探访“东极鱼市”:“鱼老板”变身主播 “涵养+捕养”助推渔业绿色发展
- 热门推荐
-
- 从“征兵危机”看“美国危机”
- 招商银行:创新产业转移金融服务模式 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 广深港高铁推出“灵活行”产品 深港两地便捷出行再升级
- 宁夏银川“双节”期间游客数量、旅游收入同比上涨超五成
- 让对方在甜言蜜语中迷失自我 “海外包裹”暗藏陷阱
- “让大门更宽敞!”尹锡悦指示深挖潜力推进韩日合作
- 海外华媒甘肃行:过去太低调,亲自走走感触才深
- 2023年实施汽车召回672.8万辆
- 中国——东盟内陆开放经济合作与发展论坛在贵阳举行
- “蒙达尔纪法中校园艺术节”在法国名城蒙达尔纪举行
- 预订海外酒店后被意外取消,消费者如何维权?
- “渝味360碗”产业化机会清单公布 包括重庆火锅、重庆烤鱼等品类
- 加拿大完成《在线流媒体法》立法
- 毕加索等多位艺术大师55件作品亮相广东美术馆
- 年夜饭线上预订量涨超3倍 非遗年菜销售火爆
- “三只羊”退一赔三背后:牛肉卷卖出超4万单,发货公司7月已被罚
- 2024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入围门槛达到170.62亿元
- 贵州茅台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834.51亿元
- 国家统计局:202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9708亿元
- 西藏日喀则、那曲等火车站暑期共运输旅客41.38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