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炙烤” 专家预测今夏北方大概率比常年热
中新社北京6月23日电 (记者 陈溯)中国北方多地正经历“热出天际”的“烤验”,北京首次连续两天气温突破40℃。与北方的炙烤相比,南方的气温却更加“温和”。近期北方为何持续高温?“夏至”刚过,传统意义的七八月份“酷暑”还没有到来,未来天气还会更热吗?23日,多位气象专家对近期北方高温天气进行解读。
国家气象中心首席预报员张芳华介绍,22日以来,京津冀、山东、河南中北部、苏皖北部、内蒙古西部、新疆东部和南疆盆地等地都出现了35℃以上的高温天气,特别是华北一带,北京、天津、河北中东部、山东西北部等地最高气温快速升至40~41.8℃,根据监测,22日至目前(截至发稿时),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共有1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视频:全国多地仍有超40℃高温 中国气象局启动四级应急响应来源:中国新闻网
以北京为例,22日,北京市大部地区都出现了39℃以上高温天气,观象台最高气温41.1℃,突破6月历史极值(6月北京市观象台极端最高气温为40.6℃,出现在1961年6月10日)。全市556个气象监测站中,有454个测站最高气温39℃及以上,265个测站最高气温41℃及以上。23日午后时分,北京南郊观象台气温再次突破40℃,这也是北京观测史上首次连续两日气温达到40℃以上,北京高温红色预警信号继续生效中。
6月以来(截至22日),北方经历了多次高温天气,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全国共有183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月极值,46站突破历史极值,华北地区(京津冀鲁豫)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均出现在6月22日,华北地区高温日数6.4天,较常年同期(3.3天)偏多3.1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第5位,北京(7.9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河北(7.8天)为次多。
对于近期北方高温的原因,张芳华表示,华北、黄淮等地此次高温强度大、持续时间长,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华北、黄淮等地受到较强盛暖气团控制,其影响时间较长,二是在高空高压脊的控制下,天空晴朗少云,太阳辐射条件更加有利,也促进了升温,三是目前刚进入夏至节气,白天太阳光照时间较长,有利于气温升高以及高温的出现和维持,四是华北,黄淮等地空气湿度小,天气干燥,也有利于气温升高。
北方“暴热”的同时,在这个端午假期,南方的体感温度则较为舒适,比如,23日,重庆、福州最高气温29℃,杭州最高气温仅25℃,广州32℃的最高气温与华北大多数城市相比也是“小巫见大巫”。
张芳华表示,从气候平均来看,在往常的六月下旬,华北、黄淮等地最高气温平均值与南方基本上是相当的,但是从最高气温的气候极大值来看,是北方大于南方。主要是因为从气候态上来讲,南方6月下旬是一个多雨的时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梅雨时节”,降雨较多,副高也还没有控制这带地区,因此导致南方这段时间最高气温的最大值不是很大,北方地区这段时间往往容易受到大陆高压脊的控制,天空辐射较强,干燥少雨,更容易出现极端高温天气。
23日早晨,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计23日至24日,华北、黄淮等地将持续高温天气,京津冀大部、山东等地最高气温将达到37~39℃,部分地区可达40℃左右。25日黄淮高温范围减小,高温区域向东北地区扩展。27-30日,华北东部、黄淮大部将再度出现高温天气。
对于今年夏季后期的气温趋势,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高辉表示,中国各地高温集中时段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对华北地区来说,通常雨季前的6月至7月初更容易出现高温天气,连续数天的高温在6月也比较常见,这段时间主要以干热型高温为主。进入7月后期,随着副高北跳和夏季风往北推进,水汽输送和大气湿度增加,云量也会增多,会出现湿热型高温。“就最高气温而言,前一时段气温最高值通常高于后一时段。但也需要说明的是,人体体感温度不仅和气温有关,还受到湿度影响,往往这种湿热型高温会加重人体体感温度。”
高辉表示,全球变暖背景下,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极端高温发生的频次都快速增加。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夏季中国华北和黄淮等地气温偏高,与之相伴随的是高温日数也会增多,所以今年夏天北方比常年更热具有较大的概率。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测站打破历史极值也有一定的可能性。(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新健康|陷入造瘘之痛,如何优化血透患者“生命线”?
- 一下来俩 “故宫口红”现嫡庶之争
- 大唐海口天然气发电项目2号发电机组顺利投产
- 2023年中国创新指数增长6.0%(新数据 新看点)
- “价值观异于常人”?3次应聘未果
- 总台记者探访丨匈塞铁路有序建设见证中欧合作开花结果
- 美调查记者赫什表示美政府永远不会承认破坏“北溪”管道
- 德国5月工业新订单环比增长6.4%
- 网传韦东奕被解雇,北大方面回应!
- “五一”假期广铁共发送旅客1245.8万人次
- 国际识局:获得候选人提名!哈里斯能否成美国首位女总统?
- 各地部署做好四季度经济工作 重大项目提速快跑
- 广州设立社区慈善基金2995个 实现村(居)全覆盖
- 假检测真忽悠,靠欺骗消费者赚钱的生意能做多久?
- 学生已回家 济南“学生与醉汉冲突被刑拘案”中被拘学生被取保候审
- 德国放宽非欧盟专业人才就业居留许可
- 河北北三县至北京中心城通勤定制快巴运营线路增至18条
- 中国专家首次荣获螺纹领域ISO卓越贡献奖
- 今年首趟青甘藏大环线旅游专列进藏 游客将游览拉萨林芝日喀则三地
- 新疆和田玉(子料)鉴定地方标准出炉
- 热门推荐
-
- 经济观察:中国中小银行密集下调存款利率 “降息”仍存空间
- 上海品牌书店靠什么破圈输出?
- 国家博物馆临时闭馆 开放时间另行通知
- 中新健康丨深圳5G+无人机血液运输智能空港平台启用
- 俄罗斯“月球-25”号探测器失联 初步判断与月球表面相撞
- 预制菜的是与非
- 国家能源局:将不断完善新型储能政策体系 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 云南西双版纳持续释放开放活力 边境村幸福和美
- 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跑出“加速度”
- 安理会重新审议巴勒斯坦入联申请
- 福建泉州多措并举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
- 老挝经贸合作展示馆落地上海杨浦
- 减脂有误区 破解有绝招
- 斥资2200万元 内蒙古为三北工程提供种苗供给
- 美方称已准备好就《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同俄方谈判
- 2024年上海计划新增120座城乡公园 30座城市公园将24小时开放
- 墨西哥城地铁将于2024年停止使用纸质车票
- 【透视】美媒:美国消费者对经济走势越来越感到担忧
- (新春走基层)浙江浦江:春节不打烊 乡贤与家乡“双向奔赴”
- 海南:以封关运作为契机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